手外伤315例护理体会
2012-01-23具英玉
具英玉
手外伤是外科急症中最常见的急诊症之一,给患者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尽可能完善地恢复其结构与功能,对挽救劳动力和生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315例此类患者,经多方面积极治疗,细心护理,获得了很满意的治疗结果,最大限度地使伤手得到康复,减少了致残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15例患者中,男251例,女6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其中单纯皮肤软组织损伤196例,肌健损伤47例,指骨骨折11例,掌骨骨折9例,指端缺损27例,皮肤缺损较重者12例,甲床脱落13例。损伤的原因中以机械伤最多见,其次为日常生活中意外损伤。
2 护理体会
2.1 现场救护,开放性伤口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敷料包扎,使伤口与外界隔离,出血不止者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受伤肢体临时用夹板固定,基本不用止血带。
2.2 清创术的护理 由于受伤多发生在工作中,手及创面污染严重,我们的体会是,先用无菌纱布保护伤口,然后用肥皂水或生理盆水洗伤手及上臂污染的正常皮肤,清除油污之后,配合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污染严重时可用3%双氧水冲洗、由浅入深,尽可能清除创口内油污、泥沙、碎片、残屑等异物。受伤在12 h之内者,通过机械冲洗、清创,污染物基本被清除,大多数能一期愈合。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协助医生做好深部组织、骨与关节、血管、神经与肌腱的修复。应用止血带者要随时注意,使用时间若超过1 h应及时松懈,如仍有较活跃的出血,则放松止血带5~10 min后重新扎止。
2.3 心理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患者来院后首先进行争诊处置,这也是患者最痛苦、最紧张的时候,应热情接待患者,尽快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4 伤口护理
2.4.1 伤口内放置引流条时,术后24~48 h内应随时检查伤口,如渗出血渗出明显减少,在24 h后可以拨出引流条,否则应延长到48 h后再取出。
2.4.2 皮辨转移术后者在1~3 d内要随时检查皮辨的血液循环情况,检查有无青紫、苍白、疼痛、麻木等异常情况,如发现这些表现应及时松懈包扎绷带,告知医生,同时在一次交待患者及家属如何观察血运,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并指导患者作功能康复锻炼。
2.4.3 石膏固定的患者,在石膏未凝固之前避免在石膏上压出手指凹陷来,注意观察打石膏部位肢端血循环,凡肢端皮肤发紫、发青、发冷、肿胀麻木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使用石膏和小夹板患者,外固定物与肢体间应有起缓冲作用的棉垫保护,松紧适度,并严密观察,随时调整,加强按摩,密切观察石膏里面出血情祝,防止压疮发生。
2.4.4 感染伤口处理,发现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时,提示伤口有感染的可能,处置时除清洁伤口外,如有缝合线应将缝合线拆去2~3针,以利引流减压,同时告知医生,分泌物多时应增加伤口处置次数,保持敖料干燥。局部组织有缺损,长期不能愈合者,以及创面伴有感染者,我院选用“玉红膏”外敷,能使创面愈合加快,疗程明显缩短。
2.5 理疗与功能锻炼 手部创伤比较多见,而且常遗留功能障碍,理疗,特别是体疗,对手部功能恢复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舒适护理是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为了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粘连等现象,应尽早进行适当的体疗,手部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达到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于肌腱损伤者要及时指导做伤指主动和被动练习,可防止肌腱粘连,使伤手及时康复,最大限度的使伤指功能康复。一般在锻炼前先做理疗,如:红外线、太阳灯局部照射,然后进行体疗锻炼必须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锻炼应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患处出现红肿,怀疑有早期感染时可用紫外线照射或超短波疗法,以控制感染促进愈合,争取早日康复。
[1]文以君.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
[2]向国平,鼓文涛,周玉玲.重症监护患儿舒适护理64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