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
2012-01-23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王丹谊弓艳玲
农志飞, 吴要伟, 潘利忠, 王丹谊, 弓艳玲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
农志飞, 吴要伟, 潘利忠, 王丹谊, 弓艳玲
目的 系统综述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 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2002/2012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杂志、专业资料、网络信息,获得国内有关早期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文献资料,对10年间国内医学期刊正式发表的关于早期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综述3篇,随机对照研究论文38篇,自身对照论文5篇,共涉及早期新生儿7 556例。结论 早期干预通过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肝酶诱导剂促进新生儿肝酶成熟及微生态制剂或中药茵陈蒿汤加味、早期喂养、抚触、按摩、经络调整等促进早期胎粪排出、减少肝肠循环,均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新生儿黄疸住院率,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脑病; 文献计量学; 早期干预; 婴儿,新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健康教育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由于新生儿黄疸的高发生率、高住院率以及严重的致残率,其越来越成为儿科医生、社区保健医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新生儿黄疸的干预还主要在于胆红素超过干预标准[1]时的治疗[2]。多数黄疸的新生儿只能密切观察黄疸的变化,这常常成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人为因素。因此,研究规范化的监测新生儿胆红素的基本机制及预防措施是新生儿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现就近10年来研究现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002/2012;(2)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3)口服西药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微生态制剂(妈咪爱、金双歧、整肠生)、维生素E、葡萄糖水、中医药(茵陈蒿汤加减为主)、中西医药结合等、宣教、护理、抚触、按摩、推拿;(4)汉语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流行病学、影像学、并发症、动物模型研究类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1 数据库 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杂志、专业资料、网络信息。
1.3.2 检索策略 以“新生儿黄疸”“胎黄”“早期干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为题名或关键词。
1.3.3 原文获取途径 检索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图书馆医学期刊。
2 结果
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综述3篇,随机对照研究论文38篇,自身对照论文5篇,共涉及早期新生儿7 556例,其中以经皮胆红素检测仪作为早期监测手段者40篇,以足跟微量血检测者2篇,以脐血检测者1篇,但必要时都抽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以西药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口服防治者13篇;微生态制剂(妈咪爱、金双歧、整肠生)早期干预者9篇;以维生素E口服干预者1篇;以10%葡萄糖水早期口服干预者1篇;以中药(茵陈蒿汤加味或茵陈单味或自拟方)早期干预者14篇;以中西药结合(茵栀黄颗粒或四磨汤结合苯巴比妥或微生态制剂)早期干预并对比研究者6篇,共有20篇文献应用中药防治;加用或单独以宣教、抚触、游泳等综合干预者8篇;以捏脊、推拿干预者1篇。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性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几乎国内所有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胆红素增多,60%~80%的新生儿肉眼可见到黄疸。而当间接胆红素增加过高过快会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导致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这就是目前防治新生儿黄疸的首要原因[2]。西医认为多数足月健康新生儿黄疸无需干预,生后6~7d,胆红素峰值逐渐下降,但应密切观察,如胆红素超过一定的数值,并有危险因素(如母子血型不合、感染、酸中毒等)存在时,需及时治疗,以光疗为首选方法,严重时需换血治疗,药物有人血白蛋白、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肝酶诱导剂。但如何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同时进行早期干预,使新生儿黄疸减轻并避免向胆红素脑病的方向发展,仍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它涉及监测方法及早期干预方法。
3.1 监测方法 家长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及经验,很难观察新生儿黄疸的轻重,这往往成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人为因素。临床医师以往使用目测和抽血检测胆红素的检测方法都不易临床普及,目测主观性太强,需有临床经验,而抽血对新生儿侵入性的操作过多,造成新生儿的痛苦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自经皮胆红素仪面市以来,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方面,经皮胆红素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纳入的46篇文献中,就有40篇使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作为检测的手段,并与同期血清胆红素比较,杨萍等应用经皮胆红素仪进行了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的研究,得出了经皮胆红素值与静脉血胆红素水平呈高度的直线相关性关系[3-5]。说明经皮胆红素检测仪用于新生儿黄疸早期监测,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痛苦,有效地筛查新生儿黄疸。而脐血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6]。当然,更有效和准确的方法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1,2,7],这是目前新生儿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但频繁的抽血可导致家长的担心、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并不适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此,临床医生在早期干预时多选择经皮胆红素检测仪进行早期监测。
3.2 药物干预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导致的新生儿黄疸,西医主要应用肝酶诱导剂及肠道微生态制剂早期给药以诱导肝酶成熟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及促进胎粪排除减少肝肠循环,从而达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目的。在以往的治疗中,只有发生了严重黄疸需要治疗的新生儿才给予肝酶诱导剂,但药物的起效时间是相对缓慢的,因此对于黄疸的治疗,只能起辅助的作用。而作为预防性用药,早期给药,促进肝酶成熟,作用于黄疸高峰期,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有13篇应用了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及尼可刹米进行早期干预,均获预期效果,新生儿黄疸的峰值及黄疸的时间均明显下降[8]。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促进胎粪排除减少肝肠循环这一环节起作用,有9篇文献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早期干预,亦获良好效果。王嘉惠[9]在新生儿生后30min开奶后即给予金双歧、妈咪爱分别口服进行早期干预,与未服药的对照组相比黄疸峰值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其中妈咪爱组效果较金双歧组稍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为胎禀湿热所致,因此治则为清热利湿,多年来沿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除起到清热利湿的效果外,还能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肠肝循环,起到了良好的防治作用[10]。梁静等[11]以中药研粉制蜜丸,予O型血孕妇抗A和(或)B抗体滴度≥1∶64者于孕36周时开始服用至临产,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率达87.6%。李浩生等[12]对脐血胆红素≥45μmol/L的75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进行了临床研究,45例观察组服用退黄灵口服液,结果观察组胎粪排出时间快、无副反应,3日龄新生儿黄疸出现少、程度轻。在中药与西药防治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中药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作用明显优于西药肝酶诱导剂及微生态制剂,这应归功于中药能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徐萍等[13]以中药茵陈蒿汤加味制成颗粒,在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检测达考虑光疗标准[2]时给药,对照组服用妈咪爱、苯巴比妥及尼可刹米,结果中药组可有效降低黄疸峰值及黄疸持续时间,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过程中发现中药组4例(4/139)出现大便稀、次数增多,停药后马上恢复。王利民等[14]、吴曙粤等[15]等用中药制成新生儿退黄洗液,稀释后温水浸泡或游泳15~20min,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及加味茵陈汤,结果干预组药浴后3d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转光疗的例数亦明显减少,提示中药外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黄疸加重,疗效亦优于口服西药组。在中西医结合药物干预方面,应用肝酶诱导剂促进肝脏的代谢同时给予中药茵陈蒿汤标本同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熊远青等[16]对应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苯巴比妥及茵栀黄注射液口服,结果与未进行动态监测及早期药物干预的对照组相比,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及36.9%。王蕴等[17]予两组新生儿一般护理(加强知识宣教、喂养指导、沐浴)外,观察组加用中药单味茵陈冲剂、西药苯巴比妥口服,结果观察组在黄疸持续时间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茵陈联合苯巴比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3.3 物理疗法及其他护理干预 采用中医经络的理论,对早期新生儿进行抚触捏脊、游泳等干预措施,信息可通过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的释放,促进胃肠蠕动,增加婴儿吃奶次数,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而经络调整通过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整体调节,从而起到促进机体代谢的目的。姚叶姗等[18]应用捏脊配合抚触从出生当天开始进行,对照组未予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5d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值,结果:干预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减少。何冬卉[19]、韩艳宾等[20]均应用抚触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抚触组在吃奶、大便及反应方面均较未干预组优,转光疗的例数明显减少,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徐彩飞等[21]应用经络调理的原理,采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清热泻火方法,予推拿法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清心经进行早期干预,结果与未干预对照组相比,在胎便初排时间、排便次数、经皮胆红素值上均较优异,差异有显著性,减少了转光疗的例数。
综上所述,经皮胆红素仪的使用可有效地监测新生儿黄疸并指导临床干预,是早期监测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大量的研究证实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可减轻黄疸的程度,西药肝酶诱导剂及微生态制剂有一定的效果,而中医药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是较西药有优势的,通过内服、外洗或物理外治都可减轻黄疸的程度,可防可治,减少了新生儿黄疸的住院率。
[1]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3] 杨萍.对612例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4):272-273.
[4] 韩艳宾,王岩.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在早期新生儿黄疸监测与干预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07,31(4):198-199.
[5] 盛利,杨结平.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安微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8-19.
[6] 程慧玲,陈桂兰.脐血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1,23(6):1424-1426.
[7] 丁国芳.关于新生儿黄疸诊疗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5.
[8] 陈旭维.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05,7(6):643-644.
[9] 王嘉惠.金双歧、妈咪爱预防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2):272-273.
[10] 张鸿飞.自拟黄疸一号方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269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42.
[11] 梁静,吴丽杰,郑郑,等.ABO母儿血型不合孕妇产前应用中药方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2):84-85.
[12] 李浩生,林静吟,阮美霞,等.对脐血胆红素高值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其效果[J].广东医学,2001,22(10):950-951.
[13] 徐萍,周霞.中药退黄颗粒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干预139例[J].福建中医药,2011,42(4):7-8.
[14] 王利民,吴曙粤,黄春兰,等.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44-945.
[15] 吴曙粤,王艳宁,高桂娥,等.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的临床开发研究[J].广西医学,2009,31(12):1755-1759.
[16] 熊远青,姚霖,谢红忠.早期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1000-1001.
[17] 王蕴,杨士娟,赵秀艳,等.早期药物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结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32-1134.
[18] 姚叶珊,彭丽,曾丽玲.捏脊配合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15-3916.
[19] 何冬卉.抚触对母婴同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5):402-403.
[20] 韩艳宾,吴振霞.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95-96.
[21] 徐彩飞,赵红梅,裴宇.经络调理对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0(4):402-403.
530023广西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农志飞(1965-),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疾病的中医药诊治。
吴要伟,530023广西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09
R722.17
A
1674-3865(2012)04-0309-03
2012-07-30)
李志文)
尿血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