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在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2-01-23符纯美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琼脂感染性敏感性

符纯美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陕西汉中 723000

中药在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符纯美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陕西汉中 723000

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并被广泛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药抗真菌活性筛选的方法较多但都各具利弊,稳定可靠、简便高效的方法仍有待建立。

中药;抗真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并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中药在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中药在医学中的地位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优势

中药用于治疗疾病己有悠久历史,秦、汉时期产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的中药应用知识。唐代苏敬等人编撰、由官府颁行的《新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明代李时珍历经30年编写的巨著《本草纲目》更是对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总之,在化学合成知识和技术还未得到较大发展的18世纪以前,人类的药学知识就是对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天然药物(植物、动物和矿物)的逐步认识和经验积累[1]。自20世纪50年代化学合成药物上市,医药工作者和患者开始青睐起效快、使用方便的合成药物。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发现,化学合成药毒副作用大,某些药物成瘾性强,抗微生物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等种种弊端,人们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可替代疗法,自然将目光又投向了中草药这一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宝贵资源。中药作用缓和,毒副作用小,标本兼顾,适于慢性病或体质虚弱患者长期服用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了天然药物的现代化发展速度。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发展与治疗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机体功能状况和药物3个因素决定。理想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应能兼顾微生物、机体功能状态及药物三者间的平衡,全面解决这三方面的矛盾。西药的治疗主要针对于药物与微生物的作用,即不能全面提高机体的功能状态,且长期用药还极易使微生物发生突变,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而中药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能提高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使抗生素最大限度地杀灭细菌。同时,研究证明,微生物对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中药复方制剂。因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可大大降低或延缓微生物耐药性的发生[2]。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讲究标本兼治的辨证施治理论,与现代医学提倡的综合治疗措施相通,中药复方制剂既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很好地弥补西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不足,特别适宜于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2 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发展

体外测定真菌对药物敏感性的试验方法主要有琼脂扩散渗透法和系列浓度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常用的为滤纸片法和管碟法)是将一定量的待测试菌混入琼脂培养基后倾注到平板,或将试验菌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基的表面,然后在培养基上放置不同的载体或贮器(如纸片、钢管等),或采用在琼脂培养基上挖沟或打洞的办法,再将定量的药物储放其中,使药物慢慢渗透到琼脂培养基,经适宜条件培养后观察药物对真菌生长的抑制情况;系列浓度稀释法(常用常量液体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是将药物配制成系列梯度的浓度,定量加入到培养基内,再接种入一定量的待测试菌,经适宜条件培养后观察菌的生长情况以判定药物对受试菌生长情况的影响[3]。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建立在抗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基础之上,但由于真菌是一种较高等的真核生物,其繁殖方式、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等均与细菌不同,因此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长期以来都未建立一个规范的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测试方法。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现已改为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即CLSI)从1992年开始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并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于2002年公布了致病性酵母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27-A2(包括念珠菌属和新型隐球菌)及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38-A1作为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的标准方案,其对培养基的成分、pH值、接种浓度、孵育温度、孵育时间、终点判读标准以及MIC折点的意义等做了明确的规定[4-9]。目前,临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大多参照此方案进行。

3 中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方法的研究

中药抗真菌活性研究以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为基础,20世纪20年代我国医药工作者即开始利用常用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法如纸片法、平板稀释法、试管稀释法等进行中药抑菌作用与抑菌成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现了多种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宫毓静等[10]用固体药基划线接种法进行了苦参、地肤子、艾叶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体外抗真菌作用的研究;周汛等[11]将划线接种法与微量液体稀释法相结合进行了黄柏、黄连、黄芩等23味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测试;桂蜀华等[12]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测定了苦参碱对13株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中药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过程中,大多是将琼脂扩散法用于中药抗菌活性的初步筛选,对于经初步测试具有抑菌活性的样品常采用系列浓度稀释法测试其最小杀菌浓度 (minimum fungal concentration,MFC)或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以检测其作用强度并评价预测其开发应用前景。

然而这些方法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如常量试管稀释法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具有实验工作量大,操作繁琐,一个系列稀释度含药培养基只能测一种试验菌,营养要求高的细菌无法培养等弊端;打洞法同纸片扩散法,存在药物扩散问题,又没有中药标准纸片,实验结果难以控制;平板稀释法在同时进行多药物对多菌株的抗菌活性测定时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造成不同菌株之间交叉感染。因上述方法各有利弊,中药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至今仍没有比较统一的试验方法和判断标准,科研工作者多依据自身科研条件和研究目的选择相对简便易行的测定方式。

4 小结

中药是大自然馈赠给中华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天然药库,在历代人民的实践应用、研究探索过程中,逐步获得了对中药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等方面日渐清晰的认识,尤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对于中药的抗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处,在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方法上也亟待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简便高效的标准方案,这需要每位医药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使中药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地服务于人类。

[1]刘华钢,申庆荣,刘丽敏.中药抗菌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211-213.

[2]伍迪,李杰.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30(9):155-168.

[3]徐威.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00-102.

[4]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eal Laboratory Standards.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filamentous fungi[S].Villanova.2002.

[5]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filamentous fungi-second edition:Approved standard M38-A2[S].Wayne.2008.

[6]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s[S].Villanova.2002.

[7]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s-third edition:Approved standard M27-A3[S].Wayne.2008.

[8]Emilia canton,Javier peman.Trends i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 using CLSI reference and commercial methods[J].Expert Rev Anti Infect,2009,7(1):117-109.

[9]张丁,张宏.改良CLSI M38-A方案应用于红色毛癣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3(5):317-320.

[10]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10(33):42-47.

[11]周汛,李桂明.23味中药对皮肤浅部真菌的感染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11(33):1390-1393.

[12]桂蜀华,付涛,梁远园,等.苦参碱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4):382-385.

The analysi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FU Chunme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d Medical Technoogy,Ha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zhong 723000,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can be used for infection disease curing.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to screen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t all with defect.So the screening method with more convenient,efficient and high-throughput is eager to be buil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tifungal activity;In vitro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Research

R28

A

1674-4721(2012)06(a)-0013-02

符纯美,女,理学硕士,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与药学技术系助教,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开发和生物制药。

2012-02-06 本文编辑:陈 俊)

猜你喜欢

琼脂感染性敏感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思考心电图之177》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