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2012-01-22刘小平周建萍孟宪丽王爱丽
刘小平 芦 杰 周建萍 孟宪丽 王爱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缺氧缺血性脑病螺旋CT头颅扫描检查,是一种首选的、可靠的检查方法[1]。本研究仅将笔者所在科室 2009~2011年临床症状较为典型,CT图像较为清晰的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加以分析,并与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情况加以对照,用于加深对该病的更进一步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笔者所在科室2009~2011年检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30例,进行CT影像分析,对预后情况作出评估。其中男17例,女13例,CT检查时间为生后1~15 d,均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所有患儿均有轻重不同的宫内窒息史,主要临床表现:嗜睡、昏迷、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等。
1.2 方法
用美国GE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以听眶上线为基线进行头颅连续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层厚5~10 mm,层距5~10 mm扫描层数为8~10层。患儿入睡后行CT检查。
2 结果
脑沟、脑回、脑池、脑室变窄或消失,脑池、脑室变窄的参考标准是以吴恩惠所著的正常脑室CT测量标准及以MRI测量新生儿侧脑室体部及前角平面脑室与脑的比值 。本研究中患儿脑灰质与白质分界不清共7例。局限性或弥散性大脑实质区片状、斑片状密度减低影共20例。双侧大脑半球实质内窄条状高密度影或大脑镰高密度影共3例。
CT诊断标准与分度依据李松年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标准。30例HIE患儿均表现为脑实质斑片状或弥漫状低密度影,CT值一般在18 HU以下。轻度6(20%)例,脑室、脑沟、脑裂、脑池一般无明显改变,脑实质散在分布局限性低密度影,分布在1~2个脑叶内,最常见于额叶,其次为枕颞叶,病灶CT值≤18 HU。中度19(63%)例,局灶低密度范围超过2个脑叶,大脑灰白质分界模糊,但不累及全部脑叶,脑室、脑沟、脑裂及脑池轻度变窄。常见为额叶及顶叶或枕叶,其次为颞叶和枕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重度5(17%)例,表现为脑实质呈弥漫性低密度影,大脑灰白质交界消失,侧脑室受压。基底节、丘脑、脑干及小脑密度常正常,形成“双圈征”,即外圈为黑色,内圈为白色,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治疗10 d后复查CT结果,轻度6例、中度19例,CT扫描正常,重度5例,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其他均复查CT为正常。
3 讨论
螺旋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对HIE诊断比较敏感,提高了对HIE的诊断率,能明确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灶的大小,范围及临近组织的关系。对是否合并有脑出血、脑出血的类型,及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意义。因此螺旋CT已经成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3.1 病理生理与相应CT表现
HIE的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也可出现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外出血及硬膜下出血,脑水肿表现为脑实质散在分布的低密度灶。脑水肿的范围、形态、密度及颅内出血的性质均对HIE的预后有影响[2]。CT所反映的相应改变:脑细胞肿胀或脑水肿则脑组织体积膨胀,使脑沟、脑回、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消失。脑水肿导致脑实质密度降低,则表现为大脑半球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片状低密度影,脑灰白质分界模糊。由于血管受压,静脉淤血,引起蛛网膜下腔静脉通透性增高或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表现为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的高密度影。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胎儿在宫内窒息缺氧,而引起脑细胞的ATP缺乏,从而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脑细胞发生肿胀,使脑组织体积增大,压迫周围毛细血管,使脑细胞进一步缺氧缺血,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子、钠离子和蛋白质漏出,导致脑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脑细胞的液化坏死。
3.2 HIE的CT表现特点
HIE的CT表现取决于缺氧的不同时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脑的髓鞘化程度。主要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灰质、白质分界消失,甚至呈反转征[3]。中、重度HIE常合并颅内出血,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硬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本组有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分析本研究中的患儿表现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激惹、呕吐,重者则抽搐、昏迷。最常见为前囟饱满、激惹、呕吐、哭声单调、肌张力改变等表现。因此,遇到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出现上述表现时,即应考虑HIE可能。HIE病因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有时出生时无窒息,但有宫内窘迫史、或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或反复呼吸暂停等,心跳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4]。此外,凡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都可导致HIE的可能。
3.3 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应降低
大多数医院儿童CT检查仍沿用成人扫描标准进行,辐射剂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新生儿尤其是低龄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更新速度和比例远高于成人,所以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也远高于成人。近年来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国内外逐渐开展,笔者在本研究中提示,旨在获得足够影像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检儿童的放射剂量。
综合以上分析,HIE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轻中度病例预后较好,几乎不留后遗症,重度病例个别预后稍差。螺旋CT检查不仅能明确病变范围,还可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为临床提高可靠依据。螺旋CT是诊断新生儿HIE既方便、经济又可靠的方法,大大降低本病的病死率。此外,新生儿HIE低剂量CT检查尤为重要。
[1] 孟悛非,范淼.重视CT低剂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7):679-680.
[2] 吴茂雄,林霓阳,黄旭璇,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和随访的价值 [J].中国 CT 与 MRI杂志,2004,2(2):5-7.
[3] 虞人杰,曹连义.新生儿颅内病变的CT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65-66.
[4] 毛春华,林建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影像学特征[J].医药世界,2006,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