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原优势,突出早熟特色——对建水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2-01-22□赵勇
□ 赵 勇
近年来,云南省建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稳粮烟、扩果蔬、兴林畜”的农业发展思路,把葡萄产业作为重要农业产业来发展,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举、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并重,通过抓基础、抓引导、抓扶持、抓科技、抓落实等多项措施,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葡萄产业已经成为建水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一大亮点。
一、发展现状
建水县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葡萄生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条件,种植同一品种的葡萄,其成熟期要比省外其他产区早近30天,在市场销售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正常年景,建水设施栽培的大棚夏黑葡萄4月中旬开始上市销售,露地栽培的5月中旬开始上市,6月中旬即可销售完毕,销售价格达 15~20元/kg,最高达35元/kg,种植效益可观,农民发展葡萄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因此,近几年建水葡萄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面积、产量、产值都大幅度提高,形成了以南庄、临安、西庄、岔科、青龙、面甸和曲江等乡镇为重点的葡萄种植带,在南庄镇建成了10 km葡萄景观长廊。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3 067 hm2,投产面积 2 333 hm2,预计总产达 4.2 万 t,总产值达6.3亿元。建水葡萄除在红河州销售以外,还销往昆明、南宁、成都、广州、深圳、宁波、重庆、北京和哈尔滨等国内市场及港台地区,部分产品还远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外销总量逐年增加。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教授、云南省政府李江副省长、孔垂柱副省长、省农业厅张玉明厅长,及省、州各级领导先后莅临建水考察、调研、指导葡萄生产,对建水葡萄的品质和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体来讲,建水葡萄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思路清晰,组织有力。建水从提出规划发展0.67万hm2(10万亩)葡萄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将葡萄面积发展至3 067 hm2,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是对的,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二是规模发展,以质取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建水县已形成了南庄、临安等多个葡萄种植带,企业、大户种植规模少则几十亩、上百亩,多则上千亩,南庄镇长冲连片种植葡萄面积达333.33 hm2以上。所有葡萄基地建园、种植、管理水平较高,95%以上采取了滴灌、套袋等技术,大棚葡萄、无公害葡萄发展快速,基地建设实现了三高”(标准化程度高、科技到位率高、果品优质化程度高),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建水县委、县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红河圭源、建水邦泰、金秋果业、瑞家生态等多家企业和南庄、龙腾、天麓等葡萄专业合作社及众多种植大户。这些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葡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以及市场开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葡萄远销到了昆明、广州、四川、重庆、浙江等地以及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农民受益,积极性高。近年建水县葡萄生产效益每667m2高达2万~4万元,农民群众种植葡萄的积极性较高,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建水县地处低纬度高原,北回归线从县境内南端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7℃,极端高温35.1℃,极端低温-3.1℃,≥10℃年有效积温6 680℃以上,年日照时数2 301小时,正常年景年均降雨量800 mm,年均相对湿度71%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4天以上,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葡萄种植的适宜区域。葡萄果实糖分含量高,品质优良,且同一品种成熟期要比省外其他产区早近30天。2012年设施葡萄4月18日即上市(2013年拟通过技术创新,使设施葡萄采摘上市期提早至3月10日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18%,市场销售价格高达30元/kg;露地栽培的葡萄5月15日开始上市,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具备打造高原特色早熟葡萄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建水县地处云南南部,是滇东南重镇及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国道323线,建(水)通(海)、鸡(街)石(屏)高等级公路,蒙(自)宝(石屏县宝秀镇)铁路纵贯全境,已开工建设的泛亚铁路2012年底即可竣工投入使用,公路、铁路北达玉溪、昆明,南通国家级口岸河口,连接东南亚各国,特别是随着国际大通道的逐步建成,果品出口运输更为方便,建水葡萄对内可满足省内外市场需求,对外可就近占领东盟市场,有利于出口创汇。
三是政策环境有利。葡萄作为建水县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水果,被州、县列入了“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先后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全国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红河州农业优势产业培植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建水县连续两年邀请了国家及省、州、县的葡萄专家进行了葡萄评优活动及葡萄标准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讲座;向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申请成功举办了“2012年中国·建水早熟葡萄开园节”。建水葡萄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教授、云南省人民政府李江副省长、孔垂柱副省长、省农业厅张玉明厅长及州、县“四套班子”领导先后莅临建水指导葡萄产业发展;“十二五”伊始,建水县政府决定投入1 0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葡萄产业发展,建水葡萄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四是果实品质优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建水县种植的葡萄表现出了比其原产地较好的品种特性。首先是成熟早,同品种成熟期比省外种植区早30天以上。其次是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7%以上。再次是品质优,连续两年果品评优均未有样品农残超标,已有333.33 hm2葡萄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 000 hm2基地的葡萄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正在办理之中;2011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建水葡萄含有人体必需的16种氨基酸,总量达689.02 mg/100 g;含有磷、钾、钙、镁、铁、锌、铜、锰、钠和硒等多种矿质元素及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等,其中,含磷量为271 mg/kg,钙 39 mg/kg,镁 76.9 mg/kg,铁3.87 mg/kg,硒0.04 mg/kg,蛋白质0.81%,维生素C6mg/kg,总糖12.64%,总酸0.7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8%以上(最高达22%)。最后是外观好,果粉完整,果穗整齐,果皮靓丽,果粒均匀。2012年5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教授在考察建水葡萄生产及参加建水葡萄评优活动后,对建水葡萄的风味、品质及早熟特性大为赞赏,对建水葡萄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是经济效益较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近年来市场上鲜食葡萄和葡萄酒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现有葡萄种植水平下,建水县每667m2葡萄纯收入可达1万~1.5万元,是全县种植规模较大、比较效益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经济效益明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水葡萄近几年虽然发展快、上市早、价格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水葡萄生产基地水利化程度及道路建设虽有较大改善,但涝能排、旱能灌的排灌渠系未完全配套;10 km的葡萄长廊虽已具雏形,但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二是品牌效应不明显。建水葡萄虽然规模大、上市早,但种植营销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各唱各的调、各卖各的货、各打各的牌,生产经营上各自为政,未形成联合体,未有统一的品牌,省外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不高,品牌和规模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栽培品种较为单一。建水葡萄现80%以上以夏黑无核为主栽品种,红地球约占10%,栽培品种较为单一,鲜果上市期过于集中,增加了产业发展风险。
四是标准化栽培意识有待加强。经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和国家第七批葡萄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建水果农葡萄标准化种植水平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对高端消费市场认识的不足,果农、农技干部及部分领导普遍存在追求大果穗、大果粒、高单产的现象,与标准化生产和高端市场消费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五是采后处理有待提高。目前建水葡萄销售大多以混装统货销售为主,分级、预冷、包装、贴标、冷藏运输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增值环节未得到充分利用,高端消费市场份额少,影响了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六是扶持力度有待加大。葡萄种植投资大,据测算,建水葡萄从种植到挂果投产每667m2需投入资金1.2万~1.5万元。因此,建水葡萄产业发展近几年虽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多方倾斜,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现有资金投入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四、突出高原特色,发展早熟葡萄
建水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县葡萄累计种植面积达0.67万hm2,年产量达15万t,实现总产值10.5亿元;主栽品种以红提和黑提为主,并以南庄镇为重点,建设建水县10 km葡萄长廊及旅游观光酒庄,做大、做优、做强建水葡萄产业,打造高原特色早熟葡萄生产基地。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要根据各地的光、热、水、土、肥等条件,抓好葡萄产业规划的制订、完善,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区域、品种结构等,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做到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科技推广应用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抓好优良品种选育、引进、储备及无公害、无核化等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广,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强化龙头带动。龙头企业是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是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培育有实力的县内外企业参与葡萄产业开发、建设,加快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公司 +基地(中介)+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及市场开拓、抵御市场风险等能力,促进葡萄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四是强化品牌打造。发展品牌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要在抓好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葡萄技术标准、认证和检验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的打造,利用各级鉴评会、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推介会和网络营销等方式扩大建水葡萄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其市场知名度,打造建水葡萄品牌,促进流通,提高效益。
五是强化产业延伸。当前建水鲜食葡萄生产已初具规模,但因成熟时间相对集中,随着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不断增大。要在抓好鲜果生产的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积极发展冷链贮运和葡萄加工业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缓解鲜销压力,降低产业发展风险,促进葡萄产业做大做强,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六是强化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订和完善葡萄产业扶持政策,切实加大优势特色产业培植力度,想法设法、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实行多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强化投入引导,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州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建水更多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