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以成人高等教育的视角
2012-01-22青岛农业大学李敬锁牟少岩
文│青岛农业大学 李敬锁 牟少岩
引言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实用技能,为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经营管理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且能够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劳动者。根据从业领域、内容、性质和内部分工因素等,可分类为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等[1]。据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1048.6万人,占人才资源总量的8.74%,占全国农村就业人员总数的2.53%。当前,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很少,人才老龄化问题突出,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已是共识。据胡文举、吴伶俐课题组2010年对河南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情况调查显示,87%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应该具有中专以上的学历[2]。为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历和技能,一些涉农高校担负起了重要的教育培训任务。如,一些学校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试点班,学员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合格者,可获得国民教育系列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实用是衡量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培训工作,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培训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农村实际,对培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质量不高,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但应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也应有较宽的相关知识面,能把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当前,不少高校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对推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很有裨益。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校重视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一些高校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较为关注学生的数量和办班的规模,而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却没有放在足够重视的位置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内部,且兼职教师占有较大比例。不少高校对兼职教师的聘任没有应有的重视,缺乏成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机制。由于本校兼职教师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相应学院和学校人事、教务等部门,而从社会其他单位聘任的兼职教师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通常对兼职教师缺乏有力的约束,使得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难以得到较好的落实。
教师教学责任感不强,教学质量缺乏保障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兼职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对所兼任的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少兼职教师经济意识太重,教学责任感不强,不太关心教学质量与效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收益,至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关键性问题则考虑不多。在业务钻研方面,兼职教师由于缺乏对成人教育理论及特点的系统掌握,对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了解不深,对人才培养方向把握不准,通常采用对本、专科生授课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
校内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校内兼职教师往往是大学毕业就到大学工作,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功底较深厚,但其与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企业管理实践联系较少,缺乏与实际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当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时,就难以真正理解实践价值的意义,只好照本宣科,讲述空洞的理论,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更谈不上根据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际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
实用性教材缺乏,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实用性教材应立足地方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反映地方特色、跟踪农业生产与技术发展趋势、突出针对性。当前,“农村实用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实用性教材还十分缺乏,大多采用的是与本专科教育相同的教材体系和内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培训中,“走出课堂、现场授课”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得以较好的应用,教师与学员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明显不够。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学校应加大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加大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除完善教学硬件条件外,还应列出专门资金,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的机会,以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也应适当提高成教授课教师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成教的授课活动;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制订科学合理的聘任方案和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聘任程序。其次,应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的管理,加强教学检查,规范各项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教学监控与评估。再次,应建立聘任教师退出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应及时予以清退,以确保教学质量。
通过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带动“双师型”教师个人的成长
针对不少高校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实际,要想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可以尝试采用通过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来带动培养“双师型”教师个人的方式。[3]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组建一个相关或相近学科的教学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即有人专门从事理论教学,有人专门从事实践教学,形成优势互补。当“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转向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个人上来。
编写实用性教材
“农村实用人才”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学员的实际,把当前的新技术、新思想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反映具有“农村实用人才”特色的教材体系[4]。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开展电化教学、远程教学,逐步开发与教学要求相适应、通俗易懂的视频资料。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能较好的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如,德国魏恩斯特凡—托里斯多夫大学农业MBA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本土化案例教学。该专业教学所用案例一部分由教授组织相关人员,在收集、分析大量农业数据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一部分由农业企业负责人立足企业实际与有关教师联合编写而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5]。
注重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结合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当前国家和地方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科技特派员是指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进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同时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进行科技服务或创业,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科技人员[6]。而高校特别涉农高校是科技特派员的重要来源。为了鼓励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国家及地方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有关高校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把本单位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
[1]黄春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N].农民日报,2010—7—14.
[2]胡文举,吴伶俐.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成人教育,2011,(7):30—32.
[3]邓彩玲.关于双师型教师个体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0,(22):29.
[4]刘光亮.“农村实用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59—169.
[5]李敬锁.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段”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0):20—23.
[6]郝勇.打造科技特派员创业链[N].四川日报,20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