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整体护理

2012-01-22毕建静林宏燕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卧床心肌梗死心肌

毕建静 林宏燕

(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26400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整体护理

毕建静 林宏燕

(济南军区烟台疗养院,264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内科危重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是心脏骤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及时进行准确的治疗和细心、周到、科学的护理,对控制梗死的面积,改善愈后,降低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护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对AMI患者采取包括疼痛护理、饮食与排便护理、心理护理、休息与活动、健康教育等在内的整体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于连续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急性病。AMI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心理复杂,压力大,对疾病恢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若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AMI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急性期要密切观察体征,细心周到的护理可以使病人减轻痛苦,减少思想负担,从而使患者能够顺利进入康复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整体护理对急性期AMI病人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18例AMI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01—2011-12收治18例AMI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1岁。没有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及其他心外疾病。

2 方法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1.1 血压监测 AMI早期剧烈疼痛、呕吐导致一过性血压下降,应用硝酸甘油、多巴胺、硝普钠等药物短时间内可引起血压发生巨大变化。大面积心机梗死后可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因此生命体征不稳定的AMI患者应15~30 min进行一次血压监测,对呼吸困难、肺部音较多的低血压患者,应进行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监测。

2.1.2 心电监护 心率失常是AMI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重要原因,常发生在24 h之内,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及时发现心率、心律的变化。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2.2 疼痛的护理

2.2.1 注意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2.2.2 评估疼痛程度 评估病人胸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注意和心绞痛鉴别。AMI疼痛的程度最重,持续时间大于30 min,并有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大汗,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绞痛疼痛的程度要轻,持续3~5 min,一般不超过15 min,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能缓解,无伴随症状或症状较轻。

2.2.3 吸氧 AMI有轻度缺氧伴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者,低流量给氧(1~2 L/min)。无二氧化碳潴留者,持续中流量给氧(2~4 L/min)。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者,若氧分压[p(O2)]<80 mmHg(10.7 kPa,1 mmHg=0.133 kPa)可持续高流量给氧(4~6 L/min),吸入氧浓度为35%~45%。吸氧时间可持续2~3 d,根据具体表现采取间断或定时给氧。

2.2.4 镇痛 杜冷丁50~100 mg肌注,或吗啡3~5 mg稀释后静推,若前壁心梗、疼痛剧烈时,应用吗啡镇痛效果好,注意两次用药要间隔4~6 h,以防成瘾。吗啡对老年人有明显的抑制呼吸作用,能够加重低氧血症,对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为明显,过量使用常可导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哌替啶的效果远不及吗啡,但其副作用小,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亦较吗啡明显减小,有时也可导致心动过缓和呕吐。

2.2.5 遵医嘱应用扩冠药物 硝酸甘油10 mg或鲁南欣康20 mg入液静点,10~30 μg/kg。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血管性头疼、心率增快,均应减慢滴速,下壁心肌梗死的病人处于低血压状态时更应慎用。

2.2.6 遵医嘱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Bid;阿司匹林75 mg,每晚一次口服,噻氯匹啶250 mg,Bid口服。心肌再灌注治疗可有效地解除疼痛,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造,心肌得到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从而保存左室功能[1]。

2.2.7 钙离子拮抗剂 遵医嘱给予恬尔心30 mg,Tid口服,可降低AMI患者再梗死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

2.3 饮食与排便护理 发作时应禁食,发作后2 d内可进流质饮食,之后可改为软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易消化、含脂肪少、清淡、产气少为宜,同时应控制钠摄入量[2]。指导病人进食粗纤维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或发生意外。由于长时间卧床、进食减少、药物等原因抑制肠胃蠕动,或不习惯于床上排便而出现便秘时可适当给以缓泻剂,如开塞露、果导片等。

2.4 心理护理 AMI患者精神意志脆弱,自控能力差,急躁易怒、恐惧、悲观心理比一般患者严重。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梗死面积扩大,甚至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医护人员应就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慰或说服[3]。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和焦虑,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5 休息与活动 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肌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4]。指导病人按照其病情制定活动处方进行活动:AMI后1~3 d,绝对卧床休息,进食、排便、翻身、洗漱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第4~6天卧床休息,可做深呼吸运动和上、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1周后,无并发症的病人可开始由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和椅子上,20 min/次,3~5次/d,开始坐起时动作要缓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2周后,开始在床边、室内走动,在床边完成洗漱等个人卫生活动。根据病情和对活动的反应,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3周后,可在室外走廊行走、到卫生间洗漱或上厕所。4周后,试着上下一层楼梯。在病人活动过程中,监测其心率、血压、心电图,询问其感受,观察其反应。若患者在活动时出现乏力、头晕、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率比安静时增加20~30次/min,血压降低10~15 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出现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等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5]。

2.6 健康教育 为了预防疾病的复发,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①按时服药,不任意增减剂量。②调整生活方式,每日均应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缓解工作压力与紧张程度。③改变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脂肪与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进餐时别吃太饱。④每日应坚持有规律的运动,维持理想体质量。⑤冬天应适当保暖。⑥戒烟戒酒。

3 结果

18例AMI患者在悉心的治疗和护理下,13例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死亡率为27.8%;出现并发症患者3例,其中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1例。

4 讨论

AMI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精心护理。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我们把整体护理充分运用到AMI的护理过程中,由护士系统全面地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AMI患者在康复活动时保证有护士在场监督指导,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给医生,及时给予治疗和从心理上进行开导和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士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亲自讲解和做形体示范,使患者准确掌握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严格按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了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护士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向病人进行宣传教育,确保早期康复的顺利进行,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机会,培养了医患感情,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真正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宗旨: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身心两方面的护理。结果表明,将整体护理观念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从而消除了诱发心绞痛的隐患,缩短了卧床天数,提高了AMI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1]孔祥洪.整体护理查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5-47.

[2]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2-76.

[3]张淑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13):205-206.

[4]胡水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19-120.

[5]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2-163.

1005-619X(2012)05-0423-02

2012-02-10)

猜你喜欢

卧床心肌梗死心肌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