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工作疲溃感的压力因素分析与干预

2012-01-22戴蓉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戴蓉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二科,266071)

护士工作疲溃感的压力因素分析与干预

戴蓉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二科,266071)

为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本文从工作方面、社会方面及护士自身方面对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的压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护士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士;工作疲溃感;压力;分析

工作疲溃感(professional burnout,PB)又被译为职业性疲溃、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倦怠、职业枯竭等。美国Freudenberfer定义工作疲溃感为:个体在工作场所中,由于持续暴露于压力环境所表现出的挫折感和情感退化的一种慢性过程的最终阶段,表现为处于生理、情绪和心理消耗状态[1]。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有必要对护士工作疲溃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1 护士工作疲溃感的压力因素分析

1.1 工作压力

1.1.1 工作量过大 导致工作疲溃感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工作压力[2]。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缺编与超负荷工作量呈相关性[3]。2001年,卫生部对全国12家医院抽样结果显示,只有两家医院护理人力基本饱和,10家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平均缺编率为31.3%,临床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运转状态[4]。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随之增加,超负荷工作使机体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间接增加了心理压力[5],长此以往导致护士用心、用脑过度,身体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产生工作疲溃感。

1.1.2 工作性质压力高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是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源[6]。“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全面照顾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这种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劳动。再者,随着新的医疗条例的出台、患者或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日益增多[7],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加,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危害性[8]。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护士逐渐不能应付工作中的高压力,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的工作性质,使护士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职业的认同感也会下降[9],从而产生工作疲溃感。

1.1.3 人际关系复杂 护士在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需处理好护护、医护、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否则会陷入人际关系冲突的困境。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处于半封闭状态,大部分护理人员受到无规律倒班的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受到限制。护士之间缺乏友好合作气氛、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护理管理者的理解支持不够、患者的不满意、家属的不理解,在这些情况下护士经历了感情伤害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时,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感情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10]。

1.2 社会压力

1.2.1 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又称为角色压力)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角色压力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11]。护士大多为女性,她们除了专业角色外,还需承担照顾家庭的社会角色,多重角色的扮演、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以及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负担,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常常处于力不从心,身心疲惫状态。研究结果发现:护士长的情绪耗竭与家庭支持呈负相关;去人格化倾向(即工作冷漠感)与家庭支持相关性不显著;自我成就感与家庭支持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家庭成员支持度上升,护士长工作疲溃感下降[12]。

1.2.2 社会认可度低 现阶段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虽然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护士的看法有所改变,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重视护士的工作,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其技术操作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大多数病人在出院后只对治疗医生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承认较少,护士的劳动长期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所以难免出现“心身衰竭综合征”[13]。另外,卫生服务收费标准中的护理收费未能体现护理服务的技术和人力成本价值,客观导致护士经济价值低,其结果势必影响护士编制、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问题[14],使护士工作积极性降低,服务质量下降,从而感到身心疲惫,面对患者冷漠、缺乏同情心,工作毫无成就感。同时,媒体对护士正面形象的宣传不足也是影响护士社会地位的原因之一[11]。

1.3 自身因素

1.3.1 工作目标不明确 从所处职称和创新能力等因素来分析,护士群体中部分护士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制约了自我能力的提高,常常会遭遇职业瓶颈,晋升机会也相对较少,导致护士过早地产生“职业高原”现象[15],工作缺乏动力和目标,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随着大部分高学历的护士进入临床,而临床护士被赋予不同的能级后表现出不同的权利、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16],使护士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金字塔”式结构,使有能力的护士因职位有限,只能停留在原有位置上,护理人员的晋升目标未得到完全实现,使其失去主动进取的精神,工作处于消极状态,从而影响情绪工作能力,使护士工作时常常进行情绪伪装,这种过度职业化的护理行为容易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

1.3.2 作息时间不规律 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作息时间的不规律,三班倒的工作模式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和胃肠功能失调,严重者可引起神经官能症等[17]。有报道认为,夜间睡眠最能减轻疲劳[18],而护士夜班性质决定了护士的夜间睡眠会受到影响,甚至没有夜间睡眠,因此体力得不到及时恢复,机体仍处于耗能状态,使其疲溃感明显增加。

2 干预对策

2.1 提高情绪工作能力 情绪工作(emotional labor,EL)指的是个体为产生一种公众能观察到的面部或身体表情所做出的情绪管理[19]。情绪工作能力与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深层扮演运用得越多,职业倦怠水平越高[20]。当前护理工作除了完成必要的医疗任务外,还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工作能力,而情绪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帮助护士群体更有效地应对职业倦怠。为此研究者建议,应当关注如何提高护士的情绪工作能力,特别是对于年轻护士有侧重地进行深层扮演能力的培训,深层扮演体现了护士将个体内在感受与外在情绪表现要求统一协调,因此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更好地管理情绪,从而有利于缓解工作中的疲溃感和倦怠体验,进而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

2.2 积极进行自身调节 ①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②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调整好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工作。③人体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在遇到压力时,才有潜力应付各种压力。④正确对待问题,增强自己抵御压力的能力。识别压力的来源,并针对问题及时处理,而不要否认问题的存在,这对个体维持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并预先考虑好应对的方法。⑤保持平和心态,当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尊重他人的信仰,其内心是平和、无焦虑的状态,良好心态可增加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⑥经常参与文体活动,培养一些个人的兴趣与爱好,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压力释放法。如看书、听音乐、画画等。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疏导松弛紧张的情绪,保持健康。

2.3 争取良好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4]。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自己面对压力时,可向家人、亲友或同事敞开心扉倾诉并接纳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度,强调护士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摈弃人们思想中将护理工作当作医疗工作的从属品和点缀的观点,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大力宣传和树立护理队伍先进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推动全社会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风尚,理解和支持护士工作,使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

2.4 进行有效的组织干预 护理管理者应注意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通过有效的组织干预设法消除引起护士工作压力的因素或压力源。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分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②加强护理文化建设,多为护士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不断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服务本领。定期召开护士座谈会,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了解沟通,努力为护士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③完善护理激励机制,护理管理者应注意发现护理人员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提高日常护理工作兴趣,满足护士的精神需求。④加强护士心理培训,护理管理者可适当开展职业压力与调适、理性情绪管理等心理课程,定期对护士进行减压训练,积极实施心理干预与辅导,使护士保持内心和谐状态,培养护理人员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⑤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加强对护士的健康管理,定期组织健康查体,及时发现护士的健康问题,制定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3 展望

现阶段,工作疲溃感已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管理者除加强工作疲溃感与工作性质、角色压力、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外,还应加强应对方式及干预措施在工作疲溃感中作用的研究。应对护士群体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开展各类职业心理培训,帮助护士提升个体的压力管理能力,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使护士减轻或远离工作疲溃感,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1]王亚男,吴美福.护士工作疲溃感研究现状及应对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33-2236.

[2]蔡文智,邓凌,陈美伦,等.医务人员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69-873.

[3]金丽华.临床护士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22-24.

[4]李红.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2):117-118.

[5]方进博,邱昌建.护士职业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1-4.

[6]王敏,钟玉杰,周艳,等.护士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相关因素与对策[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9C):2512-2513.

[7]刘萌,廖淑梅.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2):95-97.

[8]胡博.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现状及对护理的影响因素和干预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19):121.

[9]杨辉,宋丽萍,高靖芹,等.护士长工作疲溃感和婚姻质量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1):16-18.

[10]周咏梅,叶文琴,曹洁.人本原理在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研究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B):30-31.

[11]杜育薇,赵阳,李妍,等.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的组织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A):52-53.

[12]骆宏,孙庆龄,顾利慧.护士情绪工作能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69-971.

[13]徐国先.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82-83.

[14]江有琴,乐燕,蒋莉.护理人员自我和谐性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25-27.

[15]沈菊慧,马蓉.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30-32.

[16]尚少梅,张磊,金晓燕,等.ICU护士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61-762.

[17]李永鑫.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l5(6):532-533.

[18]余华.中文版工作疲溃感问卷在中国护理人员中的测试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1-4.

[19]Sheward L,Smith I.The path to nurse registr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7,27(2):145-154.

[20]Raggio B,Malacarne P.Burnout in intensive care unit[J].Minerva Anestesiol,2007,73(4):195-200.

1005-619X(2012)05-0418-02

2011-12-23)

·技术方法·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