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紫苏采种技术
2012-01-22代聪和刘金霞杨清娟
代聪和,刘金霞,杨清娟
(沂水县农技推广中心,山东 沂水 276400)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多为药用,也有的用作蔬菜或入茶,长期以来只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零星种植。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紫苏成为保健蔬菜,越来越受欢迎。种子供不应求,以前一般亩产60 kg左右,通过这几年的栽培实践,探索出了亩产125 kg的高产采种经验。现就紫苏在北方采种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紫苏有特殊香味,株高60~150 cm。茎四棱形,直立,紫色或绿紫色。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单叶对生,先端突尖或渐尖,边缘有粗圆锯齿,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紫色。种子细小,灰棕色,千粒重 1.80~1.95 g。
紫苏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在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旺盛,我国从南至北的广大地区均可种植。种子发芽适温为18~23℃,茎叶生长适温为20~26℃,刚出土的幼苗虽然能忍耐1~2℃低温,但苗期温度低生长缓慢。开花期适温为26~28℃。
2 采种技术
2.1 选地、整地
紫苏虽然耐瘠薄,但以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远离工业污染源并能成片种植的壤土为佳。紫苏可连作二三年,应根据当地适宜的轮作模式合理布局。栽培前隔冬翻耕土壤,亩施用烘干鸡粪500kg或腐熟有机肥 1500 kg,进口复合肥 25 kg(N:21%、K2O:21%,下同),过磷酸钙25 kg,整细耙平后做畦。若田间杂草较多,播种前5~7天喷施除草通300倍液于土壤表面,或者苗期酌情选用乙草胺等除草剂结合中耕除草,能有效减少杂草的危害。
2.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2.2.1 直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60 cm开5~10 mm的浅沟。穴播,按穴距30 cm×50 cm开穴。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地撒入沟(穴)内,覆薄土,稍加镇压,亩用种子200 g,播后5~7天即可出苗。
2.2.2 育苗移植:播种方法同上。在幼苗出土后,苗高5~6 cm间苗,苗高15~20 cm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50 cm×60 cm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一二次,即可成活。
2.3 科学施肥,防旱防渍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亩施复合肥30 kg。在水分管理方面,苗期要及时排灌,保持田面湿润,防止渍害烂根;夏季高温干燥,应及时沟灌润土,以增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紫苏病虫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过轮作、中耕除草、诱杀及药剂防治等措施,把病虫控制在发生初期。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类农药喷杀。
紫苏抗病性强,病害较少,主要有枯萎病、锈病、白粉病等。这些病害发病较轻,一般不需进行药剂防治。若病害发生较重时,使用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有较好的效果。
紫苏虫害较多,主要有斜纹夜蛾、螨类、菜青虫及一些地下害虫。治虫一般使用菊酯类农药,杀螨可选择赐贵春等杀螨、杀虫剂进行防治。
2.5 收获
通常在10月中下旬,当种子大部分转褐成熟时,于早晨一次性收割,转运至场地晒干脱粒扬净,种子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