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河北省农作物良种繁育的主要模式

2012-01-22高增永谢华峰

种子科技 2012年11期
关键词:河北省农户基地

高增永,谢华峰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石家庄 0500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河北省出现过两种主要良种繁育模式。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种子企业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建立种子生产基地这一新的良种繁育模式。近年来,河北省一些种子企业靠租地繁种模式取得了成功。总结历史,探索新时期适合良种繁育的新模式,对于建设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以县良(原)种场为骨干的三级良种繁育模式

建国后河北省出现的第一种主要良种繁育模式,是以县良(原)种场为骨干、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模式。

这一模式产生的大背景是我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和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其产生具有必然性,一是当时河北省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社会,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少,科研育种单位更少,品种资源缺乏;二是生产上使用和繁育的种子全部是常规种子,品种使用寿命长,提纯复壮变得尤其重要;三是建国后执行的是“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通称‘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四是按行政区划建立,靠行政手段实现。

据统计,1977年河北省国营良(原)种场数量达到168个,每县一二个,耕地面积达到7.5万亩;公社良种场发展到2315个,耕地面积达4.5万亩,占公社总数的64%;大队农事场发展到33135个,耕地面积达189万亩,占大队总数的66%。此时,这一模式达到了高峰。

这一模式主要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公社良种场、大队农事场急剧减少。县良(原)种场一般体制机制落后,种子生产成本偏高而质量无显著变化;良(原)种场面积小,平均不足500亩,多数场不适宜繁殖杂交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占当时河北省种子经营收入的80%以上);多数场不再“场带队”,无力大规模繁育农作物种子。在此情势下,这一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 “公司+基地”模式

2.1 产生背景和原因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河北省出现了第二种主要良种繁育模式——“公司+基地”模式。这一模式产生的首要条件是种子企业没有耕地,其社会大背景一是经过建国后三十年的发展,河北省基本上扫除了文盲,按行政区划在设市(地区)以上建立了农业科研院所和学校,为良种推广提供了科技支撑;二是我国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解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与当时的政策和形势密不可分,与同时期的“四化一供”种子工作方针密不可分,与以杂交玉米种子为代表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密不可分,与河北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农村普遍贫困、农民就业增收门路少(除种地外几乎没有其它就业门路)、繁种效益比较高密不可分,与农民有积极性而良(原)种场体制机制落后、先天条件不足密不可分。据统计,1990年河北省种子繁育基地235.5万亩,其中农村特约基地就达226.5万亩。至今,这一模式仍然是河北省良种繁育的主要模式,农村特约基地产种量占种子总产量的90%以上。“公司+基地”模式与河北省大规模繁育使用商品种子相伴而生,为种子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 “公司+基地”模式分析

分析“公司+基地”模式可以发现:“公司+基地”模式实际上是公司带村、带农户生产模式,是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农户(农民)是良种繁育的主体。其合作并非产生于经济学所说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引发的社会分工,而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选择和产物。自“公司+基地”模式产生至今,惜售私售、抢购套购、压级压价、基地不稳、繁种合同难落实等问题和现象长期存在,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并且,种子质量不稳定、提高缓慢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尤其是种子产业迅猛发展,这一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2.2.1 利益主体多,有时不一致。既有种子企业,又有乡村组织和成千上万的农户。种子企业与乡村组织、种子企业与农户、乡村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有时一致,有时冲突。完全统一其利益是一件很少做到或难以做到的事情。市场上种子紧张了,部分农户惜售私售、外人抢购套购,种子企业收不上种子;而市场上种子多了,一些种子企业压级压价、拖欠种子款、甚至拒购,农民(农户)权益无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在各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此类现象很难避免,更不可能根除。

2.2.2 组织化程度低,步调难统一。众多农户是拥有各自利益的农户,农民是农户家中的成员,不是企业员工,更不是政府工作人员和职业军人。组织成千上万的农户(农民)统一行动,在任何一个地区对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在人们思想开放、农户收入来源多元化的今天尤其困难。在这种模式下,不管种子企业想什么办法,花费多么大的气力,种子生产及生产质量保障程度低,难以持续稳定。

2.2.3 农户素质各异,缺乏选择余地。繁种需要集中连片和隔离区,势必涉及众多的农户。由于这个区域内的土地为各户所有,必然无法选择繁种区域的农户 (农民)。优良的种子不是什么组织、什么人物嚷出来的,也不是政府机构或种子企业检验出来的,而是农民或农工的劳动与自然再生产结合出来的。如果繁种区域有不配合繁种或不遵守种子生产技术要求的农户 (农民),就很难生产出整齐一致的优良种子。

3 租地繁种——未来可能占主导地位的繁种模式

目前,河北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空心村现象比较普遍,政府开始鼓励土地流转。同时,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应对国外种业的挑战也对我国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了当前种业存在的良种繁育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抢购套购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任务和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目标,也提出了鼓励种子企业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等方式建立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这一大背景下,寻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现实可行的繁种模式变得迫切。同时,解决“公司+基地”模式的弊端也需要探寻新的繁种模式。

十几年来,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租地种植棉花、繁育棉种,无抢购套购问题,种子质量有保证,企业发展较快。无独有偶,近几年张家口雪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德永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租地生产马铃薯种子同样取得成功。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租地繁种实际上是种子企业自己直接组织生产,租赁的土地变成了种子企业的农业生产车间或农场,种子生产质量直接取决于种子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再受乡村组织或农户等合作伙伴的影响。在农户土地可流转、种子企业无耕地的情况下,租地繁种可能是最稳定可靠的一种良种繁育模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可以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

租期越长,基地越稳定。稳定的基地有利于持续的投资——水利建设、农业机械购置和培肥地力,从而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提高产出水平。持续的投资有利于改变种子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低的局面,稳定种子产出数量,保证种子经营计划的种源,提升供种保障能力。长期稳定的基地有利于实现种子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产业进程。

3.2 为种子生产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毒大蒜、毒豆角、毒牛奶等事件在不时提醒我们,缺乏组织或组织不力的生产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经验还告诉我们:一般来说,正规军比民兵素质高,战斗力强;企业比一般农村、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执行力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对产品质量负责,一般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比较强大的执行能力。种子企业直接组织生产,由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挑选雇佣合格农工,统一管理,统一农艺操作,可以实现种子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更高,生产管理措施落实更加到位,容易避免各种人为和机械混杂,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不可控因素,为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更多保障。

3.3 彻底避免抢购套购、基地难落实等问题

企业租地直接组织生产,彻底改变了企业与农户(农民)的合作关系,租赁的土地变成了企业的农业生产车间,雇佣的农民变成了企业的农工;种子生产直接掌握在企业手中,不再收购转手,将不存在惜售私售、抢购套购现象。租地繁种可能将抢购套购和基地难落实等问题送入历史。

河北省一些种子企业的租地繁种与国务院意见提出的种子企业与制种合作社联合协作繁种,一个是企业直接繁种,一个是联合协作繁种,显然属于不同的良种繁育模式。二者虽然有不同之处,但也具有共同点,那就是提高繁种的组织化程度,减少利益主体,有利于建立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都符合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精神。市场存在并允许多种选择,最终,市场选择哪一种模式作为河北省第三种主要良种繁育模式,或选择哪几种模式作为主要良种繁育模式尚待观察。

猜你喜欢

河北省农户基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河北省
我的基地我的连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