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2-01-22赖敏娟
赖敏娟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59)
江西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赖敏娟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59)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西5个院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野外生存体育课程的认知情况、教师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及新教学内容的认知情况、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支持情况和各高校的场地、器材现状等方面;结果显示:85%的大学生喜欢野外生存体育课程,并且有90.4%的学生希望尽快选修此课程进行学习;有近76.5%的体育教师喜欢并希望进修培训此课程,并且也愿意进行此课程教学;在校领导的调查了解中有65%的主管部门同意并支持此体育项目的开展。
江西高校 野外生存 课程 可行性研究
1 野外生存的概念范畴
野外生存训练源于国外,以各种野外活动为特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锻炼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近些年国内高校新兴起的一项运动形式,他突破了体育课长期的传统教学形式,增强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方面,具备了传统体育课不可比拟的优势。野外生存训练是指 :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物资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进行正式的野外训练前,学员必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生活生存技能、野外活动常识。
而我们所研究的江西高校学生野外生存课程是指以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组织学生参加登山、野营、攀岩、速降、漂流、定向运动、负重行军、野外觅食和野外自救等丰富内容的全新体育课程。学生通过野外生存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获得野外生存生活的常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养成创新进取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勇于挑战的精神,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 江西高校开展推广野外生存课程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学校教育改革和全民健身的指导精神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及社会适应,实现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立体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七条提出: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其中第二十条提出:高校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泊、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并且“纲要文件”要求在2005年开始去昂高校全面推广普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专家合作、加强课程及相关课程教材的建设开发工作。可见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学校体育工作者们努力突破体育课程长期的封闭式教学格局,几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以传统的田径、武术、球类、体操等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虽然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如像跆拳道和瑜伽等外源项目的引入丰富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而且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化社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受重视,多样复杂的社会现实被浓缩在平面的课本内容里,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提倡联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体系相悖,课程开设的形式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2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意义
2.2.1 激发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大家知道,体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和。野外生存训练提供给人们的是纯自然地环境,山、水、河流、森林、阳光等,是一组非常宜人的绿色健身组合场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参与体育锻炼兴趣是人们要求主动优先从事某一体育项目运动的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动因,显然改变了运动条件和环境的运动形式,人们更愿意从事,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自然,野外生存训练被赋予了更多的运动魅力,使人们都想尝试战胜自然和超越自然并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体育兴趣。
2.2.2 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运动能力
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把原来体育课堂上传统单一的走、跑、跳、投、跨越等基本内容拓展到了社会和大自然中,它包括:登山、野营、野炊、攀岩、漂流、穿越丛林、野外自救等基本内容,使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在活动中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和基本知识,学会安营扎寨、生火野炊、觅取食物、学会看地图和识别方位,学会各种野外环境下如何自救和帮助同伴等。可以说野外生存课程实践使学生的柔软性、心肺耐力、力量和奔跑能力等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2.2.3 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通过野外生存课程的训练,学生们可以在逆境中学会如何生存的良好心理,做到遇到困难临危不惧,冷静思考想办法战胜困难,化险为夷。而且野外极限挑战训练时的那种刺激与快乐,实现超越梦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潜能;在不断锻炼自己胆量激发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在战胜困难险阻后,自然风光又使学生全身心的陶醉到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当中,心旷神怡,排解心中的压力,放松身心。
表1
2.2.4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是依托自然环境,在远离居民居住的地点,没有足够的物质生活条件保障,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力量很难维持生命,因此必须组建团队,每个人都是团队一份子,都得遵守团队安排,必须没人相互协作,接受团队的保护和建议。团队有困难时,自己全力帮助每个人度过难关,最后达到团队的胜利。这样的锻炼对学生适应社会非常重要,社会就是个大集体,每个人都是社会大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要互相了解,彼此交流,形成团体,相互信任,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增强。
2.2.5 培养审美情趣
爱美是每个人都共有的特点,尤其是当前社会最活跃的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蕴含着太多的美的元素,如教师和教官的身形美、语言美、动作美、大自然的景色更美等,通过野外实践后,同学们慢慢耳闻目染受到美的熏陶,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也得到了很大升华,通过野外生存课程的学习实践,学生们丰富了美的认识,也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江西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1 学生认知情况
在调查的学生中,选择“听说过”野外生存的学生占到了60%,但是被问及具体内容时选择“不太清楚”的学生占到了70%以上,这说明江西高校的学生知道了解野外生存运动项目的人非常少,大多是在报纸或电视上偶然看到货听到相关信息.当问及学生对野外生存项目的喜爱程度时,选择“喜欢”的占到85%以上,选择“不喜欢”的只有3%左右,这说明学生对外来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烈的,选择“非常想尝试”的学生占到了调查的90%左右。从对江西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课程的总体认知情况来分析,说明8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个项目,并且非常想进行尝试学习(见表1)。
3.2 体育教师认知情况
为了了解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和对野外生存的认知情况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江西高校体育教师中助教占了26%左右,讲师占到了42%,副教授占21%左右,教授占11%,由此可见由青年教师组成的助教和讲师占到教师队伍的65%以上,具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调查发现80%的体育教师知道野外生存项目,并且有30%的体育教师阅览过野外生存的相关教材书籍资料,了解野外生存项目的相关内容和特点作用;但从事过该项运动的体育教师很少,仅有1%的体育教师有过攀岩和定向运动的相关教学经验。当问及愿不愿意进行野外生存课程培训时76.5%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愿意”,但问及愿不愿意改变自己专项从事野外生存课程教学时,50%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愿意”,35%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教学需要时可以”;仅有5%的体育教师选择了“不太愿意”,经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带学生外出时怕出现意外情况;(2)校领导支持力度不够。因此从师资的结构和配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需要。
3.3 高校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野外生存课程训练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如高山、森林、河流、阳光、草原等,通过调查显示:江西80%的高校都建有新校区,并且面积超过1000亩的占30%以上(其中南昌大学新校区总面积达3000亩),600亩以上的占35%。说明大多是学校除了教学和生活必须面积外,有许多运动休闲设施和场所,有小湖小河、有后山有树林等广阔的山野和林地自然资源。这些都具备了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条件。对器材设施也要求较高如:帐篷、各种生活日用品、指北针、地图、各种野外生存用具、各种军用品等;这些当然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解决,学生可以自己佩带部分。调查显示:江西高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完全可以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
3.4 高校领导的支持情况
为了了解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课程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支持情况,为此也特意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显示:95%的校领导提出了室外运动的安全保障问题,尤其是学生人身安全问题;除此之外,90%的校领导都同意学校体育课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并肯定了开设此课程的锻炼意义和价值。有近65%的校领导提出在体育部门开会时研讨课程开设的具体事宜。
4 结语
通过对江西高校就体育课程开设野外生存训练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有近85%的在校大学生非常喜欢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并且有90.4%的学生非常想尝试野外生存课程学习。(2)在对江西高校体育师资结构和配置的调查后,显示有近65%的青年教师,并且76.5%以上比例的教师愿意参加野外生存课程培训,有近50%体育教师愿意更改教学专项来从事野外生存课程教学。(3)在对江西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场地设施的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高校都有了自己的新校区,并且600亩以上的超过了35%以上,可见高校的自然资源完全满足了开展野外生存的场所条件。(4)从体育主管部门的调查中反应出他们也是非常愿意从事体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室外素质拓展项目,有近65%的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准备研讨如何开设和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具体事宜。通过以上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在江西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是非常可行的。
[1]汤际澜.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8,4:50-51.
[2]姜白.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学刊,2006:392-393.
[3]韩宏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2:54-55.
[4]戴晓敏.大学体育选修课引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策略研究[J].专业教学研究,2011(7).
[5]陈晓鹏.影响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活动的相关因素研究[J].2009:437-439.
G807.4
A
2095-2813(2012)12(a)-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