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

2012-01-21庄玉兰

关键词:资格证书专业知识外语

庄玉兰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

庄玉兰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单一知识结构的外语毕业生逐渐受用人单位的冷落,而对具有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概念入手,着重探讨了想要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必须先建立复合型外语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几种模式。

复合型人才;双师型; 多元化知识结构; 复合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

一、培养外语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

目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其课程的设置陈旧过时,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不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标准。一直以来,外语专业的学生重视的是语言的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其它相关专业的学习。因此学习的内容单一,知识面不够宽。这种单一的外语毕业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并不具备优势,因此没有竞争力。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上对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增加导致许多院校盲目扩招外语专业的学生或新建外语专业。而社会发展迅速但是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反应不及时而缺乏对新的形势的对策。二是学习外语语言本身的规律所致。学习外语技能时学生由于过分地强调模仿记忆,忽略了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其它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对于目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来说是迫在眉睫。

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因此,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即除了具备良好的本专业知识外,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那么,何为外语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他口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也就是说,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外语+其它专业’。这个其它专业随社会市场需求和个人志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外语必须同一定的专业相结合是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的必备条件。

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大学的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对人才的培养也一直是紧密围绕专业进行,强调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因此,高等院校一直要求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技能前首先必须具备深厚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因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好比造高楼,地基夯实了,大楼就不会倒塌。而当今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高,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更宽的知识面及多学科的知识,为以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1]。

2. 必须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即是培养国际性人才,是当前各高等院校的紧迫任务。人才国际化是指“随着全球生产、贸易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扩张,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人才的教育培养、人才资源的配置、人才的流动和竞争都出现国际化的新潮流和新趋势”[2]。因此,所谓外语复合型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即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频繁的国际间的合作中,优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具备快速、有效地获取并传递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这些人才既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能力,又必须具备娴熟的外语阅读及写作能力。

3.必须具备多元化的专业知识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因此,大学教学的功能也不再是传授单一的、高深专门的知识,而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于多元化专业知识的复合能力,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构建各种社会上所必需的技能,如学习及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存和社交能力等等。然而,传统的高等院校的外语毕业生只掌握某种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当他们真正走向社会时并不实用,并不能立即为用人单位所用。因此,任何一种语言只能视作一种工具,其价值体现在它能与其它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而在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全球交流和合作的日益广泛的今天,必将要求学生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其今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例如,法律、金融、会计、电子、机械等。因此,真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懂得如何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人文社会科学内对各学科的融会贯通。

4.必须超越陈旧的思维模式,具有创新意识及灵活的动手操作能力。

目前,大学和企业之间人才供需脱节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用人单位抱怨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而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大学里又没有。究其原因,自古以来,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考试,这种方式,只能考出学生的数理化能力,考出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很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误区。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陈旧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为他们需求的是具有创新思维、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必须能超越传统的既定思维模式,勇于开拓,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除此外,复合型外语人才除了掌握流利的外语、丰富的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多专业的操作能力,他们必须能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所学的所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真正打造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策略

(一)建立复合型外语师资队伍

1.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理念

目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其课程的设置陈旧过时,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不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标准。因此,在新的形势面前,高等院校必须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从传统的单一的培养外语人才的模式改为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就外语专业人才而言,必须将语言基本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众所周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外语教师,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给现存的师资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很多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师的现状看,“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技能结构上都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1]传统的外语教师往往只专心从事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外语翻译等工作。但是社会及企业急需大量的能使用外语的专业人员从事多领域、多方面的工作。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多元化、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来担负起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2.引进复合型外语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很多外语教师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只习惯于语言文学的教学及研究。对其它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无法胜任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这项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这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可以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培养一批能用流利外语来承担复合型课程的教学师资,他们既能教理论又能教技能,既具有大学讲师以上的职称,又拥有其它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称如工程师、经济师等[3]。 要实现这个目标,从国外院校的毕业生中引进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非语言专业的外籍专家教师为我们教授各种专业知识。这些引进的有国际化背景的师资,可能成为教学改革的领头兵。有了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师资,学校才有可能设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及专业。

3.培养现有的外语教师师资队伍

但是,用从海外引进国际化师资或 “双师型”教师更新现有的外语教师队伍由于时间、经费的问题等似乎还不太可能马上在目前的高校中实现,因此,培养现有的外语教师师资队伍就显得迫在眉睫。首先外语教师自身必须加强意识,积极勇敢地迎接这种新时期的挑战,同时加快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尽早确定方向,做到专业和语言结合。青年教师的可塑性较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国内外进修方式。学校可以安排青年外语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系统带薪学习专业知识。

中外或中国院校之间联合办学方式。高等院校之间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师资。在这过程中国内外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带“徒弟”方式。高等院校内可以实行资源共享,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可以合作开设专业课和专业倾向课。这种方式可以做到一举两得:外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学习各科专业知识,也可以为其他专业教师学习外语创造机会。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必要时可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为建立复合型专业教师成长创造良性环境。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种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各高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长期以来,大学外语教师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而且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采取的教学方法只是照本宣科,使用单调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听、说、读、写。他们普遍采用标准的授课方式,很少追求个性化、创造性的东西。用一种传统的 “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法:即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高等院校开始装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现代化设施不断增多。这些都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把国外最先进的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教学之中, 并且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投影、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及其它专业课的兴趣。

(三)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

传统的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忽略教授其它学科知识,而只是注重对学生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因此很多毕业生踏上社会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或者不能适应实际的工作需要。根据目前的就业市场来分析,以下4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出来的外语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1.双专业模式(double major),即外语专业加其它专业。它是指本科生通过修读第二学历(学位)的途径获得本专业以外第二(甚至第三)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使得他们有更宽广的择业机会,而成为能适应多专业、多学科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2.主修加辅修模式 (major plus minor),即外语专业加其他专业知识。它是指本科生通过在学习主修专业(本、专科)的同时,辅修另一学科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辅修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知识如外交、贸易等,这是一种实用、高效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

3.选修课模式(elective module )。高校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修。学生通过跨专业选课,能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选修课制是目前最容易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4.职业资格证书模式 (certif i cate module)。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持有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中国目前几种大学毕业生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有:①企业行政管理证书,②秘书资格证书③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④同声翻译资格证书⑤ 企业人力资格管理人员职业证书⑥公关员职业资格证书⑦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⑧职业指导人员⑨心理咨询师 等。

结束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院校应当在教学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走出一条新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路。在这新形势下,外语专业的人才要想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多种技能。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创新,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生存与发展。

[1] 王茹勤.谈加入WTO对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2] 李学华,万志军,朱 清.国际性采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4).

[3] 张金霞.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0).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Majoring in Foreign Languages

ZHUANG Yu-lan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0, Jiangsu, China)

In the present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foreign languages majors equipped with sole discipline are deserted by employees whil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end to be in hot demand in job markets. This essay interprets the concept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s before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essay also introduces several popular talent cultivating modes in China.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double-qualification” teachers; diversified knowledge structure; interdisciplinary foreign teacher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G642.0

A

1673-9272(2012)01-0129-03

2011-11-04

庄玉兰(1964—),女,江苏常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专业知识外语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