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发展研究综述
2012-01-21万雅丽徐丽芳
万雅丽,徐丽芳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发展,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国际。加入WTO后,国际优秀科技期刊开始抢占中国市场,对我国的科技期刊资源展开了激烈竞争。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所面临的问题已引起研究人员的充分关注。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发展研究进行梳理,并集中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国际化以及国际合作这三方面加以概述。
1.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研究
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历年我国科技期刊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1-6]。
综观这些研究,可了解到,自我国加入WTO后,科技期刊数量不少,但与国际接轨的期刊为数不多。张玉华在2003年的研究中,从科技期刊指标的国家排位、学科排位及SCI收录我国期刊状况三个方面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做了简要统计和分析[3]。张玉华在2007年的研究中指出,我国较多学科领域的期刊没有一种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且我国科技期刊尚未进入相当部分的主题学科,缺乏高被引和高影响的期刊[5]。倪天赐指出,“通过对被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与其他国家科技期刊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的实力还是较弱的,但是,从我们对2001—2005这五年我国科技期刊的纵向发展过程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的科技期刊在SCI中的实力在逐年增强,随着研究机构、部门等对SCI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相信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会逐渐增强”[6]。
2.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
2.1 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原因
杨子江、张晓琴、姚成龙[7]认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是近十年来我国传媒业国际化探讨中的最强音之一,其主要原因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表层原因。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和对外开放的全方位及国际化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倾向更为显著。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因为在WTO原则下,国外科技期刊在我国经营的限制日益减少,使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内经营也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也获得了更便捷地走向世界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使我国的科技期刊迅速发展起来,达到能与国际优秀科技期刊相抗衡的水平,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便成为必然的路径选择。
二是深层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各国的全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对话的频度日益加快,而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化倾向则正是肇源于这种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加快。21世纪初期,中国学术界终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译介西方学术理论为主的局面,开始尝试东西方学术对话并主动走向西方学术界。因此,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这种带有跨文化对话性质的科技交流和提升本土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便成为当下科技期刊传媒和科技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之一。
2.2 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学者们的观点可归纳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刘建超指出,“科技期刊国际化,就是要让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8]。贺晓利则认为,“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主要是指其学术层次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能走出国门,面向世界”[9]。蔡玉麟认为,“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指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不封闭于本土,而是参与世界科学技术信息流通,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提高质量与服务水平”[10]。喻伟认为,“期刊国际化应以科技期刊向外推广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积极吸收国外期刊办刊的有益经验,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增强期刊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期刊发展之路”[11]。李敏认为,“科技期刊国际化可以理解为科技期刊产业在对外交流与交融中,逐步融入国际期刊市场,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且具有自身特色的人类共同产业的过程”[12]。
在微观层面,杨子江、张晓琴、姚成龙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对科技期刊形式、内容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在适应我国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从一个科技期刊大国走向科技期刊强国。可以看出,科技期刊国际化是一个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在强调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的同时,更要强调其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性”[7]。
2.3 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指标
20 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期刊界首次提出国际化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刻成为研究的热点,直到现在仍是我国期刊界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13]。不少文章阐述了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容、标志、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本文将这部分研究统一为指标进行综述。在国内,南京大学的曹明较早对期刊的国际化指标作了研究;谢莜萍对科技期刊国际化度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国际化度的初步模型;蔡玉麟又提出了期刊内容的国际化和办刊过程的国际化;刘建超将其分为形式的国际化和内容的国际化[14]。杨子江、张晓琴、姚成龙[7]则认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主要是指形式、内容和经营方式这三方面的国际化发展。
到现在为止,关于期刊国际化指标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将这些指标分为两大类,一是期刊刊载内容的国际化,二是期刊内容以外其他方面的国际化[14]。期刊内容的国际化是指所载论文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可以通过文献计量学指标和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情况来反映[14-17]。期刊内容以外其他方面的国际化则包括编委会和审稿专家、稿源、语言、编辑出版形式、市场运营、宣传、发行等方面[18-21]。
2.4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必然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可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论文质量不高。喻伟[11]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内科研工作者都愿意将自己的论文投向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这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迅速传播,扩大影响力;二是国内期刊限于自身知名度和机制上的制约,缺乏对优秀科研论文的吸引力;三是有的期刊面对凋敝的外部环境缺乏坚持,迫于收不到好稿或稿件不够的压力,只有放宽限制,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应急稿件、拼凑稿件、拆分稿件和职称稿件等,大大降低了期刊自身影响力,也使优秀论文作者产生了抵触情绪。不少学者同样意识到了这一问题[22-24]。
由于急性胃穿孔患者普遍存在剧烈腹痛甚至于休克的情况,需要进行及时、高效的治疗。而腹腔镜下的胃穿孔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但在治疗的围术期期间,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的差异,并且对于腹腔镜这种新型的治疗模式了解甚少,在治疗后若排气时间较长还需要长时间躺在病床上休息,并且依靠胃管、尿管等支持,尽管部分学者[9]认为常规的护理措施能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但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情况[10]。
第二,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我国研究者[11,20,25,26]大多认为出版周期过长是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认为论文发表周期过长,会影响学术成果传播的时效性,导致优秀稿件外流,进而降低期刊的影响力。
第三,语种问题。白洁认为,“在国际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语种是英文,而我国科技期刊绝大部分都是中文版,有的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这都是妨碍我国科技期刊进行国际交流,并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主要原因”[20]。杨德一指出,“现行的做法是,如果国外的英文稿源不足,编辑部就承担或组织中文稿件的翻译。有的中文作者非常辛苦地写出英文论文,一般是不愿意在国内发表的。可想而知,由我们翻译后的科研论文在表达原作意图等方面很难避免会产生一定偏差。另一方面,运营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粗略估算,办一本英文版季刊,每年经费约20 ~ 30 万元”[27]。关于语种问题,孙丽荣[22]提出可初步从英文摘要入手,另外出英文版期刊是解决语言问题的根本。
第四,产业化水平低。郭开选、宇文高峰认为,“我国目前多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还处在非常初级的单兵作战的状态,而国外早已进入集团化运作,一些超大型的传媒集团占据着很大的期刊市场份额,其雄厚的资本运作实力令人叹为观止。尽管我国已开始出现集团化运作趋势,但其实力远不足以与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相抗衡”[26]。周作新、周慧君[23]则认为我国还不具备产业化条件。孙丽荣认为,“针对国际出版业的发展情况,出版规模集团化,走规模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22]。
2.5 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从国家层面看,贺晓利[9]认为,首先,“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因此,在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中,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和保障措施,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为优秀科技期刊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根据科技期刊的定位,“国家应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定位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优秀科技期刊,让少部分期刊先走向世界,融入到国际化期刊的行列,然后逐步带动其他期刊的发展,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期刊自身看,可以从多方面加以推进:
第二,发展战略方面。周作新、周慧君[23]认为,我国期刊应找准与国际化期刊的差距,做到准确定位,制定出自己的发展战略——积极互动。积极互动既指广泛的全方位互动,更指加大互动的力度。通过互动,使得期刊逐渐形成优势资本和“知”本,向国际化期刊靠拢。互动具体包括期刊与管理部门及主办单位之间的上下互动;期刊与作者、审稿人、读者、市场、网络、国外同行之间的内外互动;以及以人才管理为核心的刊内互动。金永勤[29]提出立足于本土的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策略,认为应如金壁辉所说的“国内为主,国际为辅;国内稿件为主,力争国际稿件”。
第三,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方面。蔡玉麟[10]将计算机化、网络化、市场化作为国际化的支撑,认为产业化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核心。郭开选、宇文高峰指出,“我国科技期刊要想在国际期刊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向集团化发展,以集团的力量抢占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26]。林家乐、张曾荣、王云亭[30]提出了虚拟集团化模式。田丁、高利丹、房俊民等[31]分析了中科院科技期刊发展状况,提出建立数字化发展平台,加速其国际化进程。
第四,正确看待有关问题。针对现状,游苏宁[32]指出应正确看待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有关问题:(1)正确地看SCI;(2)应重视专业数据库;(3)应重视论文被引用率;(4)期刊影响力不等于论文影响力;(5)应共享发表在海外的优秀研究成果;(6)应提倡立足于本土的国际化战略。
3.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合作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界采取多种形式、探索了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国加入WTO时,对外做出了开放出版物分销的承诺,而对出版物的编辑、出版环节没有做出承诺,出版物的出版被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历史文化等方面最新、最先进、最优秀的信息,国家允许境外出版单位同国内出版机构就单个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33]。
3.1 合作目的
研究者对于我国科技期刊开展国际合作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学术质量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其中,厉衍飞[34]进行了具体阐述,而沈华、刘培、马建华[35]更进一步分析了中外双方各自展开国际合作的目的,指出鉴于中国在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方面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不得不借助具备强大实力的国外出版商来实现,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逐步提升期刊自身的能力,参与国际交流,最终实现打造中国高质量学术期刊品牌的战略目标,其合作目的可归纳为五点,即国际推广、提升学术质量、语言润色、在线稿件管理系统以及增加经济收入;并通过分析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亚洲的期刊市场,认为国外出版机构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寻求新的增长点,其合作目的则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扩充数字资源、服务资本运作。
3.2 合作模式
厉衍飞[34]指出国内科技期刊与国际知名出版商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入国际知名出版商的出版发行体系,即国际出版商帮助中国的科技期刊编辑、发行、出版电子版和经营等;二是合作出版新的英文刊。马建华、沈华、刘培一[36]针对中国期刊的国际合作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认为目前存在的合作模式归纳起来有五种:海外营销代理、版权合作、广告代理、中外合资或合作办刊、外文期刊中文版。同时,还指出目前国家允许的期刊国际合作模式有海外营销代理、版权合作和广告代理三种,其中海外营销代理模式是中国学术类期刊融入国际学术交流体系的主要手段,对于我科技期刊,在国际显示度、学术影响力、国际学术规范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3.3 合作内容
沈华、刘培一、马建华[35]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的国际合作内容分为三大类:一是学术质量建设,包括(1)协助期刊更新办刊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提供编辑业务培训;(2)促进期刊编委的国际化、吸引高质量国际投稿、加入重要检索系统;(3)论文语言润色;(4)技术支持与标准供应。二是网络平台服务,包括(1)网络出版;(2)在线稿件管理系统;(3)建设数字期刊回溯文档库。三是国际宣传及营销,包括(1)网络版销售;(2)印刷版海外销售。
周兆康[37]则更加细化了合作内容,除了出版电子版、代理销售、语言润色服务、提供稿件管理系统外,还有版权与许可授权、合作方式、合同期限、经济收入等相关内容。
3.4 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内期刊在迫切寻求着国际化合作,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张克钰[38]认为应注意在选择合作对象、签署合作协议以及合作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陈波[39]则指出,除了要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合作方,对期刊出版周期、人员配置也要加以注意。同时,陈波[40]还认为要注重学术性和技术性相结合、加强宣传以及重视刊物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沈华、刘培一、马建华[35]认为中国期刊在合作目标、合作模式、合同签订、权益保护这四个方面需要更多考量。此外,厉衍飞[34]与沈华、刘培一、马建华[35]均特别指出,在与外商谈判时,单个编辑部面对经验丰富的国外出版机构会处于劣势,应该形成合力与外商对等谈判。
注:本文研究工作受“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
[1]胡兴,邓晓林.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和改进对策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4):231-232.
[2]黄兴.提高科技期刊国际地位的探讨[J].学会,2003(10):50-51.
[3]张玉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和地位简析[J].编辑学报,2003(3):226-230.
[4]金壁辉,Loet Leydesdorff.中国科技期刊引文网络: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2):141-146.
[5]张玉华.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国际地位[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3):161-169.
[6]倪天赐.从SCI看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J].出版科学,2007(5):42 -46.
[7]杨子江,张晓琴,姚成龙.我国期刊国际化发展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J].编辑学报,2002(1):49-51.
[8]刘建超.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与实现[J].编辑学报,2001(4):216-217.
[9]贺晓利.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J].图书馆学刊,2008(1):34-36.
[10]蔡玉麟.科技期刊国际化漫议[J].编辑学报,2002(1):49-51.
[11]喻伟.科技期刊国际化问题思考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2010(4):24-27.
[12]李敏.关于山西省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5):138-140.
[13]曹明.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4(4):11-15.
[14]余党会,石进英,邓晓群,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分析[J].编辑学报,2005(5):387-389.
[15]吴承平.影响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几个问题[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140-142.
[16]王凤产.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169-170.
[17]乔国祥,祝振中.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22):127-128.
[18]周宇,王益民.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走势探析[J].编辑学报,2005(1):13-14.
[19]孙艺红,滕蓉.结合《控制与决策》浅谈科技期刊的国际化[J].理论界,2009(1):167 -168.
[20]白洁.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09(10):70-71.
[21]李淑日.如何加快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国际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5):35-36.
[22]孙丽荣.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66-167.
[23]周作新,周慧君.找准差距 积极互动 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J].编辑学报,2004(6):431-433.
[24]张以民,孙鲁娟.科技期刊国际化有关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273 -278.
[25]田静.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对策:加快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5):543-545.
[26]郭开选,宇文高峰.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0-92.
[27]杨德一.对科技期刊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天津科技,2006(2):55-56.
[28]李正银.走向世界: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出版,1998(9):47 -48.
[29]金永勤.立足于本土的科技期刊国际化:《眼视光学杂志》的办刊意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3):545-547.
[30]林家乐,张曾荣,王云亭.利用虚拟集团化模式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3):248-249.
[31]田丁,高利丹,房俊民,等.建立数字化发展平台,加速我院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2):136-137.
[32]游苏宁.对科技期刊国际化有关问题的反思[J].编辑学报,2008(1):1 -4.
[33]王华.以进带出双向共赢:中外期刊合作概况[J].传媒,2007(5):21-22.
[34]厉衍飞.关于科技期刊国际合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3):474-476.
[35]沈华,刘培一,马建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国际合作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6):812-815.
[36]马建华,沈华,刘培一.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合作基本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6):816-819.
[37]周兆康.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出版社的合作情况和初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38-42.
[38]张克钰.与外方合作出版科技期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报,2000(1):20 -21.
[39]陈波.创办中外合作科技期刊要点[J].出版发行研究,2002(6):65-67.
[40]陈波.办好中外合作科技期刊[J].科技与出版,200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