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安全防范教育之比较
2012-01-21赵兴涛杜治国
赵兴涛, 杜治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系,北京 100038)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尤其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多处地铁和公交发生的恐怖爆炸,以及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这些恐怖活动促使人们对安全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
中文的“安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指“平安、无危险”,另一个是指“保护、保全”[1]。“平安、无危险”相当于英文中的“Safety”,意味着“not in danger”[2],强调的是一种免于危险和伤害的安全状态,通常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系统失效、自然灾害等生产领域或者自然领域的意外事故相关。“保护、保全”相当于英文中的“Security”,意味着“protection from danger”[2],指保护国家、建筑设施、人员免受攻击和危险,通常与暴力、犯罪、骚乱、恐怖袭击等相关,如国家安全、安全检查、安全服务、安全部队等。Safety与Security的目标都是尽量避免损失,包括人员损失、财产损失。Safety与Security的区别在于:Safety面临更多的是异常威胁,当危险源(也称隐患,hazard)的风险值超出一定范围时,发生事故(accident)。Security面临更多的是恶意威胁,当威胁(threat)演化为违法犯罪行为时,发生事件(incident)。也就是说,Safety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生活和生产过程,目的是预防各类事故(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和各种自然灾害),而Security的研究对象是风险资产和重点场所,目的是预防人的违法犯罪活动。
对安全问题的研究散见于工程学、信息科学、物理学以及犯罪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我国学术界一般将之归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安全科学与技术(Safety),另一方面是安全防范(Security)。其中对安全科学技术[3-4]的研究比较成熟,如关于安全、安全科学的属性[5]、安全学科的内涵及课程体系建设[6]、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和内涵[7-8]、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证[9],等等。而安全防范技术、安全防范系统的应用也不过约30年的历史,还未能深入、充分地研究安全防范学科体系[10-13]等理论问题。例如,安全防范学科还没有自己的核心期刊,也没有发挥关键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等等。本文从中美在安全防范教育方面的异同入手,抛砖引玉,以期为我国的安全防范学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安全防范的内涵
由于安全防范工作与公安业务有着天然联系,安全防范的起源和发展与公安工作的需求和进步相伴而行。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监控、防盗报警、安全检查等预防犯罪的技术,而这些技术与当时的其他公安技术如刑侦技术、侦察技术、消防技术、交通管理技术等存在本质的区别,因而经公安部科技局研究决定命名为“安全防范技术”[14]。虽然安全防范技术这一概念破茧而出,然而,对于“安全防范”的概念还缺乏一个清晰、规范、一致认可的定义。为便于后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首先对中美安全防范的概念进行梳理,然后对本文研究的安全防范概念进行界定。
1.1 我国关于安全防范的定义
在我国,安全防范的定义一般表述如下:“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15]。”由此可见,该定义是从该词的字典本意出发,强调的是采用防护手段或者保护措施,从而保护风险对象的安全,这里特别强调了“预”的概念。
1.2 美国关于安全防范的定义
美国在涉及安全防范相关的概念时,经常使用Security(安全、安保、保安、保全)、Physical Security(实体安全)、Loss prevention(损失预防、防损)、Security and Loss Prevention(安全与损失预防)、Asset Protection and Loss Prevention(资产保护与损失预防)、Loss Prevention and Crime Prevention(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其中与国内安全防范概念最接近的是Security和 Loss Prevention and Crime Prevention。这里的损失预防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犯罪预防是警察执法部门综合运用各种措施,限制、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条件,以防止、控制社会犯罪的举措。
美国产业安全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Industrial Security:ASIS)对Security的定义如下:受到保护,免于隐患(危险源)、威胁、风险或者损失的状态,并特别指出:1)从广义来讲,Security与Safety相近,但是Security更强调防护源自外部的危险。2)Security不仅是安全的,而且是已经受到保护的[16]。
1.3 安全防范概念的差异
我国安全防范的定义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强调主体采取措施保护客体的安全,而美国安全防范的定义则强调客体处于安全的状态,是一种受到保护的安全状态。虽然中美关于安全防范的定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研究的目标都是使受保护对象安然无忧,而且无论中美都强调了“预”的含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联系日渐紧密,社会安全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防范已经从以预防为主,发展为集防控结合、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和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综合体系。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将安全防范定义为“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人防、物防、技防),探测、延迟和控制侵害行为及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风险对象的安全”。
2 安全防范学科发展的比较
本节主要讨论中美两国安全防范相关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安全防范学科体系的基本情况。
2.1 我国安全防范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安全防范工程[17]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而建立的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工程。我国的“安全防范工程(大专)”专业[18]始建于1994年,于1996年升级为本科专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中国在该学科领域内唯一一所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并于2004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10年获“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安全防范工程”本科专业(代码:082103W)属公安技术类(代码:0821),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中,将原专业目录中“安全防范工程(代码:082103W)”和“科技防卫(代码:071204W)”2个专业整理、归纳为“安全防范工程(代码:083104MK)”一个专业,隶属于“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下的“公安技术类(代码:0831K)”,并将该专业定义为国家控制专业,拟将其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自设特殊专业名录》。
2009年5月6日发布的新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中,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安全防范工程”的名称,与“安全防范工程”专业最为相关的是“安全科学技术(代码:620)”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部门安全工程理论(代码:62070)”和新增设的二级学科“公共安全(代码:62080)”。然而,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新增设“公安技术(代码:0838)”一级学科,列入“工学门类(代码:08)”。
安全防范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积累和发展,已确定如下3个主要发展方向: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智能视频分析与侦查技术和社会治安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技术[11]。
2.2 美国安全防范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在安全防范专业教育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19]。之后,逐步有几所院校开设了安全防范相关专业。但是,自1997年起,ASIS International每年举办ASIS学术/实践研讨会,召集教学科研领域的学术专家和各种机构、企业中的安防从业人员共同研讨安全防范高等教育的相关议题及发展趋势,促进了安全防范领域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安全防范科学的发展。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大量院校开始开设与安全防范相关的专业。目前,除一部分院校开设的是证书课程外,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了本科和硕士学位课程,甚至有些院校开设了博士学位课程。至2010年6月,ASIS备案的提供安全防范相关专业的院校中美国共有119所,其中约58所开设了本科课程[20]。
美国大多数安全防范相关专业最初隶属于刑事司法学科[21],根据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22],属于职业技术类中的安全与防护服务,不过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学术领域的一个独立分支:企业和组织安全管理,独立于刑事司法和警察学。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各院校开设的安全防范相关专业(证书课程、学士、硕士、博士)大多仍是刑事司法专业(安全防范方向),其余为安全管理、国土安全、信息保障等。由于安全防范专业的跨学科性质,无论该专业设在法学院还是设在商学院,该专业都包括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美国安全防范领域的研究集中为18个主要的方向:实体安全、人员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调查取证、损失预防、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消防、危机管理、灾难管理、反恐、竞争情报、要人保卫、工作场所暴力、犯罪预防(基础)、基于环境设计的犯罪预防(CPTED)、安全体系结构和工程。
2.3 学科发展的差异
由上可见,中美两国安全防范学科发展的起步时间相差不大,但是美国安全防范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受益于ASIS的积极推动,另一方面9·11事件的发生极大地改变了安全防范学科的发展进程。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专业方向的数量,美国明显超过中国;另外,美国安全防范相关专业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涵盖范围较广,偏重于管理方向。与之相比,我国的安全防范相关专业以学术型学位教育为主,偏重于工程技术方向。
3 培养目标的比较
3.1 我国安全防范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为公安部门培养能够从事安全防范管理、公安通信保障和公安信息化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如下。
1)夯实的专业技术素质: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与验收、使用与维护;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公安通信保障系统的建设、使用与维护;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与使用的初步技能;公安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使用;公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的初步技能;掌握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安全防范管理的文书编写。
2)先进的警务实战能力:具备警体基本技能和驾驶技能;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群众工作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进行网上办公、办案;具有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
3.2 美国安全防范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安全防范专业知识、先进技术和卓越能力的高级安全防范管理人才。具体如下[23]。
1)系统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原理:包括纵深防御体系理论、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的理论;信息安全保障理论;集慑阻、探测、延迟和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理论;犯罪预防与刑事司法(系统)的基本理论。
2)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评估、规划、分析、设计和实现综合安防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3)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实体安全防范系统的管理能力、财务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较强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3.3 培养目标的差异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安全防范教育主要为公安行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在系统掌握安全防范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更强调政治素质和警务素质的培养;而美国的安全防范相关专业培养的是安全防范管理人才,主要为公司的安保部门、安防行业的企业服务。
4 结论
在当前的社会安全形势下,安防技术和服务已经成为应急管理和一体化社会防控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措施。溯流穷源,安全防范教育事关成败。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剖析了“安全”概念的基本含义,并进而对比分析了中美安全防范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安全防范教育以安防管理为主,融合了信息技术、工商管理和实体安全技术,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实体安防系统融合的趋势,并逐步从刑事司法专业向组织和企业安全管理专业转变。而我国的安全防范专业发展相对较慢,且偏重于工程技术研究,与公安工作的执法和管理职能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借鉴美国安全防范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立足社会治安保障需求,融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安全防范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这对于建设平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汉典.安全[EB/OL].[2010-10-11].http:∥www.zdic.net/cd/ci/6/ZdicE5ZdicAEZdic895213.htm.
[2]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Fifth Edition[M/CD].ISBN:978-1-4082-0285-2.
[3]吴宗之.中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1 -5.
[4]刘潜,张爱军.“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修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1):5 -11.
[5]张景林,王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 -10.
[6]傅贵,陈大伟,杨甲文.论安全学科的内涵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63-66.
[7]廖可兵,刘潜.用安全学科理论指导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3):38-41.
[8]傅贵,张江石,许素睿.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J].中国工程科学,2004,(8):12 -16.
[9]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8):49-57.
[10]刘舒.论安全防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9-40.
[11]陈志华.安全技术防范及其管理的新思路[J].安防科技,2006(3):49-51.
[12]李锦涛,曾惠.安全防范工程专业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95.
[13]雷玉堂.试论安全防范技术学科的诞生和发展[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7(9):114-118.
[14]见证中国安防.旧事重提觅根源,仗国之年话安防[EB/OL].[2010-11-19].http:∥www.21csp.com.cn/jzzgaf/Article-336.asp.htm.
[15]百度百科.安全防范[EB/OL].[2011-03-16].http:∥baike.baidu.com/view/3450847.htm.
[16]ANSI/ASIS SPC.1 -2009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Security.Preparedness,and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standard[S].USA,200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8]见证中国安防.中国安防教育的拓荒者与布道者[EB/OL].[2010-11-01].http:∥www.21csp.com.cn/jzzgaf/Article.asp - ArticleID=38500&page=4.htm.
[19]William C,John S,Clifford V M.Private security trends,1970 to 2000:the Hallcrest report II[R].Boston:Hallcrest Systems,Inc.,1990.
[20]ASIS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rograms Council.Academic Institutions Offering Degrees and/or Courses in Security[R].Alexandria:ASIS International,2010.
[21]Dennis Giever.Security Education – 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J].Security Journal,2007,20(1):23 -25.
[22]Robert L.Morgan,E.Stephen Hunt.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2000 Edition[EB/OL].(2011-03-16).http:∥nces.ed.gov/pubsearch/pubsinfo.asp?pubid=2002165.
[23]ASIS Foundation.Compendium of the ASIS Academic/Practitioner Symposium 1997—2008[R].Alexandria:ASIS International,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