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启蒙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012-01-21黄泽英
黄泽英
(湘南学院 大学英语部,湖南 郴州423000)
意识启蒙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黄泽英
(湘南学院 大学英语部,湖南 郴州423000)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启发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翻译观并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相关教学要求,借鉴Albert Neubert提出的翻译能力的五个参数,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阐述在翻译教学中应加强学生3大主要意识: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语篇意识和文体意识,以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翻译意识及能力。
意识启蒙;大学英语教学;翻译能力;培养
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科技、体育等方面交流的日益加深,当今的中国迫切需要大批既精通英语和汉语又具备英汉互译过程中所需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专业翻译人才。仅仅依靠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而大学英语教学覆盖高校各个专业,更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翻译人才,因此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大学公共外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凸显。早在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就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一般、较高甚至更高要求。不管是从一般还是到更高,《课程要求》都强调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何谓翻译能力?罗选民认为Albert Neubert提出的翻译能力的五个参数,即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语篇能力(text competence)、学科能力(subject competence)、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转换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较好地概括了翻译能力的基本内涵,也涵盖了学生通过翻译课的学习后应掌握的翻译综合能力。[1]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王京平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应该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因为翻译意识属于翻译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各种翻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翻译观,并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和翻译行为。[2]然而,当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重视的是从微观层面对学生进行翻译技巧的传授,以解决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翻译题,而完全忽略宏观层面对学生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的相关理念的“解惑”,因而学生很少获得翻译意识上的启发,翻译能力普遍低下,与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
本文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培养的翻译意识为题,参校《课程要求》的三个要求和Albert Neubert有关翻译能力的五个参数,概括为三大主要对指导大学生的翻译学习行为和未来翻译实践有意义的理念,即培养大学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语篇对比意识和文体意识。
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的培养
从《课程要求》针对大学生翻译能力提出的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来看,培养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首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首先,大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系统在词汇(vocabulary)、语法——句子结构(grammar—sentence structure) 、思维方式(way of thinking)和语篇(discourse)的某一层面的异同要有较清晰的了解。其次,译者除了精通源语和目的语之外,还须熟悉两种文化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3]二者意识的加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以及转换等翻译能力的前提。
但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面对的困难却不少。一般来说,大学英语既没有专门的英汉对比翻译教材也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而且,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偏向于对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却完全摈弃了汉语!大学英语教学推崇的也是交际法,在课堂内,老师与学生尽量用英语交流,至于英汉之间语言学和文化层次上的区别与转换,老师甚少提及。学生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往往思绪混乱、两种语言交织不清,因而英译汉时汉语“洋化”、汉译英时又“汉化”的现象层出不穷。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迫在眉睫。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4]因此融翻译教学于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不愧一个好办法。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就一直把课文中关键句子的翻译与讲解适时地渗透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程里,以启发学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版)Unit Five Weep for My Smoking Daughter中一句话的翻译为例。
例 一:The tobacco industry, coupled with Hollywood movies in which both male and female heroes smoked like chimneys, completely won over people like my father, who were hopelessly hooked by cigarettes.
译文:烟草业,再加上好莱坞电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老烟鬼——把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完完全全争取了过去, 他们无可救药地抽烟上了瘾。
笔者首先启发学生对比分析原文与译文在词汇上的转换。从原文看,“like chimneys”运用明喻修辞手法(像烟囱)来强调美国人吸烟量之大以及吸烟的影响之坏,译文将其处理为“老烟鬼”则体现了汉语的语言特色(在中国,人们喜欢将爱抽烟的人士称为“烟鬼”)。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原文描述了美国好莱坞电影所塑造的一种文化意向——抽烟已是美国男女的生活习惯之一,而且抽烟的人被美国人视为英雄好汉及美女,所以“父亲”将其当为行为准则而效仿,这与中国的“烟文化”稍有差异,纵观中国的电影,一般是男主角吞云吐雾的多,吸烟的女主角则会被人视为“坏”,不易效仿,而带有贬义的“老烟鬼”一词正好传达了这一文化。然后,从语法、句子结构的对比分析来看,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句式繁复、层层修饰、层次级别多等特性,而且主体句(The tobacco industry completely won over people like my father)显著,句子主要向右扩展;相反的是,汉语简单句多,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由语义衔接,重主题,因而把“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完完全全争取了过去”通过加用标点符号“——”而得到突出,句子主要向左扩展。如此,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乃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跃然纸上,同时也可以在比较中让学生领悟到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形式逻辑,这也造就了英语句式的结构性、完整性和严谨性:一个句子,主、谓、宾、定、状罗列有序,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干,以各种非限定动词以及其他短语嵌套,从句层层搭建,向外扩展成一种空间图示。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不注重语言结构的组合形式,注重这个意类跟那个意类在语义搭配合理性基础上的组合规律,是一种富有人的思维主题意识的语言。[5]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学生了解到英汉在语言及文化上层次上都有差异,要做好英汉互译,对二者的对比认识是学好翻译的基础,也是提高翻译转换能力的前提。
二、语篇意识的培养
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偏重于从字、词、句层面去理解语言,在做翻译练习时,逐词对译更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自然,他们生成的译文既不符合英语的语篇特征,也与汉语的语篇相差很大。下面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二版)Unit 8 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中一段文字的翻译为例:
例二:Someone is always at my elbow reminding me that I am the granddaughter of slaves. It fails to register depression with me. Slavery is something sixty years in the past.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and the patient is doing well, thank you. The terrible war that made me an American instead of a slave said
“On the line!” The period following the Civil War said “Get set!”; and the generation before me said “Go!” Like a foot race, I am off to a fl ying start and I must not halt in the middle to look behind and weep.
学生译文:某个人总在我的手边不断提醒我自己是个奴隶的孙女。这并没有使我沮丧。奴隶制是过去60年前的事了。这场手术很成功,病人的情况也不错,谢谢你。这场使我 成为美国公民而不是黑奴的可怕战争说道“站在线上!”内战后的那段时期说 “预备!”我的上一代人喊道“走!” 就像一场赛跑一样,我飞速起跑,而且决不可中途停步回头伤心。
在以上的翻译中,学生不但没有从英语语篇的角度去理解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内外相关的因素和意义、句子之间的逻辑结构、衔接以及连贯等,在转换时也没有考虑汉语的语篇特征,因此译文读来既不通顺也不流畅、更不达意,无法达到语篇层面上的等值——翻译的认知标准就是译文最大限度的接近原文的语篇世界。[6]而学生的译文能达到“基本流畅、通顺、达意;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语言错误较少”的标准是《课程要求》中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如何帮助学生达到此要求,让他们在英汉互译时生成符合目的语语篇特征的译文?在学生对英汉语言及文化层次上的差异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篇意识及英汉语篇对比意识是对其必要的补充。而 Albert Neubert把“语篇能力”就置于“语言能力”之后,其重要性与关联性也可见一斑。对于英汉语篇的差异,徐珺总结为英语重形合,汉语则重意合。英语语篇开宗明义,直点主题,英语是一种时间性的语言,呈现一种极具时间性的线性化特征,重形式结构,以意役形,重语法规范,用明显的语法结构表达句子的时和态。而汉语语篇从空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在结尾处才点题,汉语是一种空间性的语言,呈现一种空间的聚合关系,体现一种非线性化(螺旋式)的特征,以意念为主轴,以意役文,以神役形,因此汉语里没有表明时间的谓格、动词的形态、助动形态的区别。[7]
为了让学生能感知并了解英汉在语篇层面的差异性,笔者督促学生不从字、词、句的微观角度而从宏观的语篇角度出发,对例二中的原文进行篇章分析。原作者是一位乐观的黑人女性,标题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就显露了作者的意图——奴隶身份并没有让我失去什么(我并不为此伤心)。她的这层意思在句子一开头就给读者传达了,“Someone……. It fails to register depression with me.”主题非常明了。而这个“Someone”是通过60年间的“The terrible war”、“the Civil War ” 、“the generation before me”等来解释说明的,这段时间内美国黑人所经历的任一重要历史事件都没有让“我”感到沮丧。其语篇的时间性的线性化特征一目了然。原文的逻辑清晰了,学生也就掌握了原文的中心意思。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又给出了正译,鼓励学生仔细揣摩两种语篇的转换。
正译:身边总有人不断提醒我自己是个奴隶的后代,但这并没有使我沮丧。奴隶制是
60年前的事了。解放黑奴这场手术很成功,病人的情况也不错,谢谢。这场使我从黑奴变为美国公民的可怕战争对我叫道“各就各位!”内战后的那段时期说 “预备!”我的上一代人喊道“跑!”就像一场赛跑一样,我飞速起跑,决不可中途停步,回望伤心。
译文打破了英语的时间性的线性化特征,也没有英语中因为时间的不同而运用各种时态、语态等,而是以中心意思为轴,重视意合,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通过加词“但”、“解放黑奴”等使句子上下衔接、连贯,尽量还原原作者的意思。
在翻译教学中通过语篇对比分析和转换,不但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结合语境去分析、理解原语语篇中的词语和句子,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译语语篇的构建,避免语意逻辑的不连贯现象,生成通顺流畅而准确的译语语篇,从而培养了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文体意识的培养
“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和“能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是《课程要求》中针对大学生翻译能力提出的较高和更高要求,前者强调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翻译能力(Albert Neubert所提出的五个参数之一),后者则要求他们应具有一定的文体辨析能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对的学生来自各种专业,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医学 、法律等等,他们将来有可能从事所学专业的翻译工作,因此,在翻译教学之前或同时,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惟如此,才能使学生对各种文体形成分析和鉴赏的能力,从而对文体翻译的认识上升到理性。[8]
其实,大学英语教材的精读课文中也不乏各种文体的篇章,教师精选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可行的。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二版)的Unit 4 The Tele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电信革命)就是一篇与电信有关的科普文章。笔者在教授09级电信专业本科生时,就有针对性地以该课文为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为例进行练习与讲解。如:
例三: By installing optical fi ber, digital switches,and the latest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a parade of urban centers and industrial zones from Beijing to Budapest are stepping directly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译文:由于安装了光纤电缆、数字转换器和最新的无线传输系统,从北京到布达佩斯的一系列城区和工业区正在直接跨入信息时代。
通过上述例证,学生首先可以发现科技英语普遍使用专门的术语、单词和词组来传递信息,例如文中的“optical fi ber”、“digital switches” 、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和 “Information Age”都是有关电信的专门术语,译文中相对应的“光纤电缆”、“数字转换器”、“无线传输系统” 和“信息时代”都保留了电信这一学科的特性。其次从句子结构上看,也可感觉到科技英语长句多、名词化结构多等特征。译文将名词性短语都转换成了动宾结构,例如将动名词短语“installing optical fi ber… ” 译成了“安装了光纤电缆、数字转换器和最新的无线传输系统”的动宾结构。另外从整个的语篇转换来看,科技英语有别于文学英语,不太追求文体和修辞上的优雅, 因此译文基本上采用的是直译,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文的科技特色。
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文体意识的加强,不但将英语翻译教学与其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翻译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明白了不同文体的英语语篇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在翻译时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的道理,其学科翻译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结
大学英语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英汉语言、文化对比意识、语篇对比意识和文体辨析意识的启蒙教育,既可以潜移默化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翻译观,也有利于指导他们养成正确的翻译学习习惯。意识与技巧的培养相辅相成,对提高其翻译转换能力,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有着战略意义。
[1] 罗选民,黄 勤,张 健. 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 外语教学, 2008,(1):77-79.
[2] 王京平. 翻译教学中的意识启蒙[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2):25-27.
[3] 蒋晓萍,康 兆. 翻译教学的文化调停功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7): 38-40.
[4] 朱月娥.教学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4,(3):105-108.
[5] 曹成龙.试论文化对语法形成及特点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9,(2): 56-57.
[6] 徐翠波.语篇翻译的认知隐喻视角[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 (1):106 -108.
[7] 徐 珺.汉语语篇意合与形合的文化阐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2): 28-30.
[8] 郑周林.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文体意识培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1):195-197.
Students’ Awareness Enlightenment and Cultiv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of Non-English Majors
HUANG Ze-y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Hunan, China )
The aim of teaching transl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Enlighten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translation and concerned key concepts is helpful to get better result of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i ve parameters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raised by Albert Neubert and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paper elaborates three key concepts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ranslation capacity: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nsciousness of text analysis and that of style.
enlightening the awarenes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tudent’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cultivating
H159
A
1673-9272(2012)04-0112-04
2012-05-20
湖南省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新兴本科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编号: 湘教通[2010]243号)。
黄泽英(1974—),女,湖南永兴人,湘南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本文编校:杨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