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的私立与公立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结果
2012-01-21鲁米尼亚尼科勒斯库胡建伟
鲁米尼亚·尼科勒斯库 著 胡建伟 译
罗马尼亚的私立与公立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结果
鲁米尼亚·尼科勒斯库 著 胡建伟 译
罗马尼亚的私立高等教育已出现15年之久,它与公立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地发展,但在一些重大问题方面(如质量控制、财务和声望等)二者有所差异。本研究重在发现私立高等教育和公立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场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这些差异受法制、政治、经济、教育质量和受教育者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一、私立高等教育的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初,罗马尼亚的私立高等教育在完全的法律真空内获得了发展。面对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越来越旺盛的需求,私立高等教育率先作出了反应。私立高等教育满足了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大量需求,而公立高等教育仍处于集权的组织领导之下,无力对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作出灵敏的反映。于是私立大学快速成长,尤其是在社会需求较高的领域,如商务、法律以及一些人文学科。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罗马尼亚全国共创立了83所私立大学,私立大学的招生数也逐步增加至占全国大学招生数的30%。然而,在最初的几年,许多私立大学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形象不佳。尽管如此,教育市场仍呼唤私立高等教育,因为私立大学有着公立大学无可替代的作用,后者依然秉承传统精英主义的教育思想。当申请者在申请公立大学的入学资格失败时,或者自感学业程度不够时,便把私立大学作为次优选择。实际上,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人们还是把私立大学作为次优选择来看待的。
由于罗马尼亚建立了外部质量监控体系和一定的认证过程,一些私立大学关门大吉(2001年有14所),而另一些私立大学则获得了认证。目前,70所私立大学中有31所通过了认证,私立大学的质量问题和社会合法性问题日益得到改善。然而,私立高等教育给人留下了“为获得经济利益而办学”的印象,教育质量比公立大学低,也只能吸引能力低下的学生。这种不良的形象,加上1995年以后公立大学的发展,尽管私立大学的招生绝对数继续上升,但私立高等教育的市场份额直线下降。
二、公立高等教育的私有化倾向
1990年以前,公立高等教育是罗马尼亚高等教育的唯一形式,社会地位牢固。1990年后公立高等教育开始扩张,大学数量从1989年的44所增长至2003年的57所,同期招生人数从164 507人扩大到457 259人。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改革进程的影响,自1995年开始加快改革进程,尤其是1997年至2000年发展较快,但到2000年后,改革又出现停滞。
公立高等教育的改革意味着大学决策过程的非中央集权化,大学逐步取得了学术和财务的自主权。大学开始可以自行决定学业,设计各种各样的课程,还可以筹募额外的资金,包括学费。结果是付费生迅速增长,招生数翻了一番。许多公立大学得到补贴的学生数和付费生数各占一半。公立大学的私立成分出现端倪,其入学通道日渐扩大,公立大学因此抢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一旦公立大学具有了私立大学的色彩,它们就开始受到指责,比如过分追逐经济利益,重教育的数量而不是质量。但是,尽管人们对公立大学提出种种质疑,公立高等教育的需求仍持续增长。罗马尼亚公立高等教育的私有化转向,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普遍性。
三、市场中的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
最初,公立高等教育的集权管理以及迟滞的行动能力使得私立高等教育能够分得一杯羹,但后来,公立高等教育的私有化改革使得公立和私立之间的关系分裂。首先,许多学生宁愿作为付费生进入公立大学,也不愿成为私立大学学生,以此获得看起来更好的教育和更响亮的大学名声。因此,公立大学的私有化改革实际上是以压缩私立大学的发展空间为代价的。2000年至2003年,罗马尼亚公、私立大学的招生总人数增长了35%,而同期私立大学的招生数却从29.5%下降至23.3%。
其次,公立大学付费硕士生的招收数量有所增长,入学之门是敞开的。这就是所谓的“洗文凭(Diploma Wash)”,意思是私立大学的毕业生申请公立大学的硕士学位,以“净化”他们最初的文凭,提高自己学业水准的可信度,获得名牌公立大学的最后学位。
由于社会对教学质量要求的变化,私立大学最近有减少市场份额的危险。私立大学出于认证要求的压力而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公立大学因经济利益驱动扩大市场份额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这些趋势并不是说私立大学的教学质量可以与公立大学相提并论了,也不能说私立大学的发展停滞了,而是意味着罗马尼亚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在教育市场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且他们未来的竞争结果并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