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魔术师》助力春节魔术潮

2012-01-20

环球时报 2012-01-20
关键词:戏法刘谦梁朝伟

本报驻法国、美国特约记者 董 铭 王 海

(图片自上而下为《大魔术师》海报、《大戏法》剧照以及魔术师刘谦。)

贺岁档电影《大魔术师》近日的火暴,再度见证魔术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依然有令人如痴如醉的魅力。龙年春节期间,无论是刘谦、彼德·马维领衔的中外魔术师再度征战春晚,还是《大魔术师》、《大戏法》等影视作品的亮相,都让魔术题材在大小银幕上人气暴涨。

作为一种古老的娱乐形式,魔术本来随着电影、电视及网络的出现而边缘化,但近年来刘谦的一炮而红,让魔术题材再度成为影视剧的灵感来源。近日,周杰伦宣布将在电影《不能说的秘密2》中,大展一番魔术身手。而另一部民国剧《大戏法》则刚刚在央视以高收视率落幕。该剧由主演电影《梅兰芳》的当红小生余少群担纲,以清末民初封建王朝的没落与社会转型为背景,讲述民间魔术艺人用朴素而本能的爱国情怀传承国粹的故事。“鬼子专业户”、日本演员涩谷天马则在剧中饰演对中国戏法秘籍虎视眈眈的日本魔术师。

12日开始在内地上映的《大魔术师》,由香港导演尔冬升执导,梁朝伟、刘青云和周迅主演,故事背景同样也选在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梁朝伟饰演的魔术师身怀绝技,希望抢回军阀雷司令身边的昔日女友。该片上映前曾被误认为是悲情大片,而实际上,片中的爱情并非生离死别,军阀也不是一介恶人。梁朝伟和刘青云两位“戏精”拿出港剧里的幽默身段,把一个民国世俗故事演绎得生动谐趣,兼具讽刺意味,颇有点邵氏老电影的味道。伟仔时隔9年回归喜剧路线,也让该片填补了冯式喜剧缺席留下的空白。电影上映一周后便占据票房榜首。不少影评认为,《大魔术师》的幽默不是小儿科式的无厘头笑料,该片将魔术和喜剧元素融合到一起,算是近年来一部很有特色的贺岁片。当然,片中过于依赖电影特效的魔术表演,比起好莱坞的同类影片还是相差不少。

正如《大魔术师》最后在银幕上变的“坦克魔法”,这个向最早的电影——卢米埃尔的《火车进站》致敬的镜头,正说明电影和魔术在百年前就埋下的渊源。电影在创造之初就被看作“光影的魔术”,只需在胶片上做些剪辑,便可成就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的奇迹。中国曾于1962年拍摄首部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这部《魔术师的奇遇》恰巧是魔术题材。陈强饰演的老魔术师在片中展示了许多魔术和杂耍。剧情以他在解放后回国寻子为线索,对比了新旧社会的不同,充满趣味又发人深省。相比之下,《大魔术师》里的玩火魔术,大多靠电脑特效后期完成,目前在真正的魔术界还没人能够实现。

虽然都是障眼法,但观众并不计较电影中魔术的真假,打动人的还得是人物和剧情。以近年来较受欢迎的几部魔术电影为例,好莱坞名导诺兰的《致命魔术》,讲述了两位魔术师纠结一生的缠斗。各种匪夷所思的魔术贯穿全片,但最大的悬念并非表演,而是复仇主题和对人性的拷问。爱德华·诺顿2006年主演的《魔术师》,则讲述一个由爱情引发的通灵恐怖故事。另一部法国动画片《魔幻师》在前年也大获好评,影片用感伤的触角回望了上世纪70年代魔术被摇滚取代的历史往事。

这几部好莱坞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给观众带来一种亦真亦幻、在真实和梦境间流动的观影体验。相对于《致命魔术》的惊心动魄,《大魔术师》更倾向于爆笑喧哗。从贺岁片的角度来看,显然后者的受众更广。而从叙事结构的精妙掌控和人性的反思上,诺兰则给中国电影树立起更高的标杆。▲

猜你喜欢

戏法刘谦梁朝伟
我爱追星
被宽容之后
登堂入室
每一次练习
“打磨”李宇春佛系梁朝伟
硬币戏法
消失的硬币
“刘谦”变魔术
成功在心
梁朝伟练武被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