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人口超农村考验巨大中国

2012-01-20

环球时报 2012-01-20
关键词:墨西哥城镇化人口

本报驻墨西哥、英国、印度记者 邹志鹏 纪双城 郭西山 本报记者 刘萌

“在中华文明史上,中国首次成为一个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中国官方近日公布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的数据,令外电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世界对中国是“农业大国”的传统认识,从农历“兔年”快结束时开始改变。如今,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欧美用上百年时间完成的城镇化步伐。以先行一步的欧美、拉美、日韩等国来看,城镇化比例不是越高越好,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已逐渐显现。但在中国和印度这样传统的农业大国,城镇化的脚步已无法停止,它是这些国家由弱变强的必然产物,只是其中也夹杂着不少需要拧干的“水分”。

居住在城镇,但“待遇”不同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这个历史性的人口里程碑,在中国政府就季度经济表现发布的新闻稿里被一笔带过”,“在1980年时,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还低于20%”。文章说,英国和美国的城市人口分别在1851年和1920年超过农村人口。社会学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80%,相当于美国目前的水平。

美国《华尔街日报》17日议论说,这意味着中国在过去30年,基本走完历史学家所说的英国花200年、美国花100年和日本花50年走完的路。据麦肯锡咨询有限公司的预测,中国2030年将有10亿城镇居民,20年内中国城镇人口的增量将超过美国3亿多的总人口。有欧美媒体调侃说,随着中国城镇化模式的不断成熟,“肯德基上校”会舔着手指头数钱,因为人们的胃口更大了,对餐饮的需求不会减少。英国皇家农业学院的城乡经济学家维尔·曼里曾多次到中国贵州等地考察,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多于农村人口,这让西方又一次领教了中国式的发展速度。”

印度《金融时报》、《经济时报》等媒体近日也报道了“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人口”的消息,并评论说,这标志着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它同时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压力。有欧美媒体提到,中国城镇化带来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明显,居住在城镇的2.53亿农村移民无法享受或只能享受很少的公共服务。

长期研究人口问题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数字上看,这次历史性的超越意味着中国摆脱一直以来“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的称谓,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水分”的。西方国家统计的城镇人口是那些已经完全脱离农村,且在城市里和城市人口享受同等福利的人。在中国,还有2亿多流动人口,他们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但享受不到城市里的待遇和服务,比如教育、住房和医疗。

城镇化过快同样危险

像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就完成欧美上百年的城镇化进程的国家还有不少。对比墨西哥、埃及等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城镇化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国家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不少问题。

据墨西哥媒体报道,目前拉美地区的城镇化率高达79.6%,成为略低于北美地区的世界城镇化率第二高地区。其中拉美主要大国墨西哥的城镇化率约为78%,巴西为80%,阿根廷则高达90%左右,已超过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墨西哥社会学者海梅·索夫里诺在其近期发表的《当代墨西哥城镇化进程》一文中将墨西哥步入城镇化“快车道”的时期划定在1940年到1980年这40年间。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家杜赛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应该客观看待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快速城镇化问题。一方面这是工业化扩张的必然产物,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墨西哥等国成功跃居为中上等收入国家,并且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挺进。另一方面,基于这些国家的城镇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进程,它们也陷入学界公认的“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进程显然与该地区工农业增长水平相脱节,势必造成这一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缺少相应的工农业增长的支撑,容易诱发一系列“城市病”,例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居高不下的城市失业率、过度贫困化、暴力犯罪频发等社会问题。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墨西哥、埃及等国带来就业难等问题。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2009年发布的报告就已显示,埃及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4%。埃及的失业率比较高,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年轻人这些年也在为工作发愁。在开罗,《环球时报》记者遇到过好几个大学毕业生当出租车司机。去过墨西哥城的人,大都对这座城市留有拥挤和杂乱的印象。和许多拉美国家特大城市一样,墨西哥城也是社会、经济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环球时报》记者在墨西哥驻站期间,出于安全原因,尽量不乘坐出租车。这座人口2200万的大城市,有超过10万辆的私人出租车,管理混乱,有一大批司机是进城找不到正规工作的农民工。这两年,墨西哥城袭击出租车司机的案例激增,给墨警方造成很大压力。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城镇化率分别为66%和82%,但与中国相比,这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太小。在亚洲,面积和人口均称得上大国的印度也在面临城镇化日益来临的挑战。预计印度到2031年城市人口达6亿,占40%。据印度媒体报道,今后20年,每分钟有30个印度人迁入城市。联合国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孟买和新德里的人口将有2638万和2249万人,分列世界人口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印度两三个城市人口之和就和澳大利亚、加拿大两国人口总数差不多。

印度学者伊斯赫·阿鲁瓦黎亚近日在《印度快报》发表题为“城镇化的挑战”的文章说,印度城市人口现在3.77亿,占总人口31%。这对印度这样的农业国家来说会产生政治、经济的深远影响,需要兴建更多城市,又要避免过分拥挤和环境恶化产生的困难。伊斯赫认为,仅靠任意扩张城区面积不能解决问题,要加强城市规划,综合利用土地,统筹交通运输。在印度一些大城市里,有30%到40%的人生活在贫民窟。有数据表明,印度需建500个新城市才能给城市人口提供有品质的生活,否则到2020年现有城市都会变成贫民窟。有报告说,印度城市到2020年缺少住房3000万套,需要2亿个接水点,还有3.5亿人用不上排污设施。

要让进城人口找到家的感觉

印度学者阿米塔布·卡恩特说,印度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劳动力对国家GDP的贡献只有14.2%。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长期依靠农业保持持续发展的。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识到经济发展和就业不能仅依靠农业,需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此制定了有计划的快速城镇化政策。卡恩特说,中国用土地价值货币化的商业模式成功地建起许多新城市,中国的市长们彼此为创建新城市竞争,成绩好的市长会很快得到晋升。

法新社援引中国一名人口与发展问题研究学者的话说:“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将对中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香港《南华早报》的文章说,农村人口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提供了劳动力,还推动了消费,这对一个希望摆脱对外国投资和过度依赖出口贸易的国家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中国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给城镇化注入更多动力,很多城镇政府曾承诺让进入城市的农民买得起房、上得起学,但能兑现的太少,进城农民中只有一小部分能真正感受到城市才是自己的家。

陆杰华告诉记者,城镇人口增多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经济进步的表现,靠城市发展来带动中国社会发展是好的,但不能让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他认为,农民工身份、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农村养老问题都应加以重视和解决。

欧美国家通过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来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在美国,很多大城市联成一片,周边的卫星城镇和工业区又相互交错,分不清到底是哪一座城市的郊区了。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后,美国城市人口出现向郊区小城镇迁移的“郊区化”或“逆城镇化”趋势。

到过英国的中国人大多有这样的认识,英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城乡差别不大。前不久,《环球时报》记者到英格兰南部小镇温彻斯特农民杰瑞米家参观,他家的农田里种着西兰花、扁豆和茄子等蔬菜,年收入在4万英镑。杰瑞米47岁,他的家族世代为农,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当记者问杰瑞米有没有搬到伦敦等大城市去住的打算时,他连连摇头说“不值”。除了乡村的住房宽敞,空气清新外,他所在的乡村基础设施很完备。

城乡差距小并不能完全掩盖城镇化给各国带来的社会问题。英国学者曼里说,英国人口约7000万,其中农业人口只有100万左右,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像杰瑞米那样愿意继承祖业的多是中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英国乡村地区的年轻人更愿意到大城市找工作,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难以如愿,找不到“扎根城市”的感觉。这让英国政府感到担心,因为这不仅会导致社会治安恶化、城市就业人口压力过大等问题,还会让英国的传统农业后继无人。曼里说,英国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已意识到“大城市”规划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潜在危害,因此一直在控制不让城乡之间过分融合,尤其是保留住农业用地,加大实行农业补贴和保护政策。▲

猜你喜欢

墨西哥城镇化人口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墨西哥卡车司机的一天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存储器——安格尔(墨西哥)▲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粉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