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民众海洋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2012-01-18

海洋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普海洋意识

提高民众海洋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 海洋宣教活动究竟应该怎样开展,值得认真思考。调查显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公众“不了解这些活动”,说明宣传的力度也存在一定问题。

海洋意识提高是个系统工程。2009年,联合国将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

提高民众海洋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

调查显示,近四成公众认为提高民众海洋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海洋新闻宣传;另有23.4%的人认为是创作更多的海洋科普产品;19.4%的人认为是创作更好的海洋科普产品;18.5%的人认为创作更多的海洋题材文化艺术产品为最有效的方法(如上页图)。

我国的海洋宣教活动近年来工作进展很快,广泛的、有组织的海洋日宣传每年都在开展。201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辛亥百年、海洋振兴”。但是,从参与率来看,公众参与和理解国家海洋宣传活动的比例都不算高(20.7%),不感兴趣的比例也比较高(5.7%)。相比较而言,沿海城市的参与程度没有内陆城市高;华东区域对此项活动不敢兴趣的程度高于全国平均值。海洋宣教活动究竟应该怎样开展,值得认真思考。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公众“不了解这些活动”,说明宣传的力度也存在一定问题。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公众形成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海洋文明,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就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让海洋强国战略深入人心,使全国人民都知道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已经有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但是,还缺乏一些具体的实施规划、政策措施、制度保障以及公众参与的实现海洋战略的基础。另外,营造海洋强国的氛围需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从舆论宣传、海洋教育上形成推力;增加海洋科学知识教育;多角度进行海洋与科技、海洋与经济、海洋与生态、海洋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新闻传媒要强化海洋文化、海洋精神的灌输;组织海洋教育进入大众视野。尽管海洋研究大部分功能是为了科学研究,但是它们影响着未来海洋学家的培养和支持,能为公众的海洋科学素养提高以及整个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教育提供潜在的平台。有目的的海洋宣传活动可以渗透到社会各群体,鼓励海洋教育成为教育结构的一部分。

2011年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剪影 摄影/屠强

※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海洋的概念都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海洋意识的具备。因此、海洋文化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

中国的海洋问题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中,海洋问题的出现、影响不完全相同。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海洋意识并不是哪个人的主张或意识,它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有密切关系,根植于其文化传统与社会状况。中国的海洋问题具有很多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性,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模式,需要基于中国本土进行探索。在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中,对海洋的感知、认知不会完全相同;海洋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存在着差异性,提高海洋意识的路径也就存在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惯性很大,陆地面积大于海洋管辖面积,农业人口众多,由此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海洋的概念都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海洋意识的具备。因此、海洋文化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

海洋科普工作主要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网络传媒等大众媒介,其中又以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为主,进行海洋科技知识信息的传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海洋科普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我国现有海洋科普的传播渠道较为狭窄,且发展状况差强人意。以国内现有的以传播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为例,以传播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总量较少,零星地散见于国家级电视台及各省市级电视台的部分栏目。各省级电视台节目表中几乎没有海洋科普节目的一席之地。

作为传统海洋知识、文化传播另一媒介的书籍、报纸、杂志发展状况与电视类海洋科普节目相比,差距不大。不可否认的是,近年以来我国海洋科普类书籍、杂志总量较少: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科普类杂志仅有《海洋世界》,另每年有少量的海洋科普类书籍见刊,如海洋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241本(套)书籍内海洋科普类书籍仅有27本(套),仅占总数的11%,该类海洋科普读物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如200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了《蔚蓝世界海洋百科丛书》,该书曾作为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的指导用书,用以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海洋知识。一些综合科普类杂志或书籍中也部分涉及到海洋科普内容,但是数量和传播范围都十分有限。目前展板形式的海洋科普活动仍然主要集中于发展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未能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可见,我国海洋科普工作未能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的优势资源来有效地开展海洋科普工作,进而在客观上降低了海洋科普的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快捷性、较强的表现性等特性使得网络成为世界各国用以传播海洋知识、文化的主战场。因此,越来越多的海洋科普内容从电视、电影被转移到网络上来。当下国内海洋类网站的总数较多:以“海洋网站”为关键词在Google上搜索,共得出24,900,000项结果,以“海洋科普”为关键词得出结果近292,000项。但是细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在国内各大海洋类网站内,与海洋科普相关的栏目较少,且内容普遍较为陈旧。

※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海洋科普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职能应转变为引导与服务。海洋管理部门应加大机构改革力度,明晰各部门的权责范围,注重引导海洋科普的发展,为海洋科普的工作的开展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海洋管理部门可从海洋科普的具体管理工作中退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政策引导、海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海洋教育投入等基础工作,转而让海洋科学家群体、大众媒体与社会公众成为海洋科普的主导,保证海洋科普工作有效开展并保持正确方向,有效地提高海洋科普工作的活力、效率。

此外,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海洋科普激励机制,如可创立海洋教育基金、优秀海洋科普作品奖,鼓励优秀科普作品的出版与发行,对于优秀的科普作品、科普基地应给予政策、经济方面的扶持,鼓励与支持民间力量建立相关的海洋科普奖励机制,调动民间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海洋科普的有效助推力。

责任编辑/思源

200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蔚蓝世界海洋百科丛书》,该书作为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的指导用书,用以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海洋知识。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以来我国海洋科普类书籍、杂志总量较少;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科普类杂志仅有《海洋世界》

猜你喜欢

科普海洋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科普达人养成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科普漫画
爱的海洋
意识不会死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