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厚可以如海

2012-01-17王军

银行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如海博士生慈祥

王军

我与导师相识二十余年,不能忘记的事不少。记得有很多年,已经古稀之年的他在北京的整个冬天只穿一条单裤。我那时已游过几年冬泳,仍挡不住要比他多穿些。最近听人说,他在英国时曾从格拉斯哥徒步走到伦敦,不由又想起他骑个单车的样子。在记忆中搜索到的,还有他对人对生活的态度,从没有过什么抱怨,一如他永远慈祥而温厚的眼神和面容。

然于我,最鲜明而不能忘怀的,还有他的手。记忆中第一次看到他的手,是他修改我暑期写的一篇论文。1990年我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实习,工作之余积累资料写了一篇有关我国外债的文章。他指导我理清思路、反复斟酌,最后亲笔把标题定为“我国对外债务问题的初步分析”,这是尚在入门的我发表在《国际金融研究》上的第一篇论文。再一次,是他为我写考取国外大学所必需的推荐信,那时我已报考了他的博士生,记得他稳稳地签完字说,“我签名只用中文”。再后来,是他为我出版的第一部个人专著《关贸总协定与中国经济》写序。他作序不长,但教我一条:不管多么精深而繁杂的学问,终究要浅显平实地说出来,这正如他的授课和解惑,很少语出惊人,但历久而弥新。

他这样待我,也同样待我引荐给他的学生。记得有次他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给我推荐的博士生,好像都是安徽人,瞿强、费朝晖、吴涧生等。然后他归纳说,共同点是喜欢读书、踏实肯干勤奋。他一直自谦是教员,对读书人的喜爱和对学生的责任心在他70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稍减。

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一再叮嘱我要谦虚谨慎。请教他的事情,他往往讲出让我意想不到的认识或判断来,而且提醒一些关键环节时,总能讲得十分透彻。他慈祥而温润的眼神,让你始终觉得,不管经历怎样的人和事,应该都能够化解或放下。这次回京任职前,我和他通了一个电话,他竟用了50多分钟,认真地给我讲家庭搬迁及此后要适应的许多问题,并引例分析,时间一长连我接电话的手也要不断换来换去,真不知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怎么长时间拿着电话而忘记疲累。不忍、心痛!

最后的握手,恍若来生。9月17日上午,行将与他最后的告别。我们留下的几个弟子下跪在他的灵前。我握住他的手,奢望还有些余溫。泪眼朦胧中忆起9月13日上午差不多同一时间在空军总医院看他,他一只手吊着水但不愿躺在床上而是坐在沙发上,用另一只手握着我的手。他又用了很长时间讲了很多话,反复叮嘱我“你到北京来了,要把小漆(我妻子)和你母亲安排好,家庭幸福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幸福”。我告诉他,我带来了他90大寿时的合影,放在他能看到的桌子上,弟子们都已先后过来探望他,而且会在照片里一直陪着他。11点多了我不舍离去,他挥手安慰说,“放心吧,我还能活几年!”不意,这挥手竟成永别。此时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握他的手,紧紧握住的,是他传给我们的无尽的、永恒的温暖。

其实,何止是温暖。他传给我们的,还有质朴而超然的修养和气质、大海一样的博大胸怀、星空般的高远情怀、儒雅而厚重的仁者风范。原来,仁厚可以如海,如浩瀚星空和日月,指引着我们,穿越内心的迷茫和浮乱,走好前方的路!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如海博士生慈祥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朱绍昌
献辞
思念似海
当青春年少遇上饱经风霜
迎春佳作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画与理
慈祥和慈爱
为何导师成了压垮杨宝德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