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朗危局掀石油恐慌

2012-01-17

环球时报 2012-01-17
关键词:海湾美欧制裁

●本报驻埃及、美国、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李勇 李珍 青木 ●本报记者 刘洋 ●柳玉鹏 魏辉

“世界能够在没有伊朗石油的情况下活吗?”美欧对伊朗的“禁运大锤”近日把这个问题敲得响彻世界。同样证明世界焦虑的,还有排着队奔赴海湾寻求替代“油路”的各国领导人,他们也让16日在阿联酋召开的世界未来能源峰会看上去比联合国大会还有吸引力。伊朗15日用“后果自负”警告准备填补石油缺口的海湾国家。美国则被爆正向海湾增派兵力。与步步惊心的对抗同步的,是步步攀升的石油价格。对伊朗禁运的最大受害者被认为是中印日韩四个亚洲国家,但对油价的恐惧却“很公平”地蔓延到全世界。《华盛顿邮报》15日说,《圣经》中有4骑士的说法,指的是战争、饥荒、瘟疫和死亡,“油价和伊朗正成为2012年启示录中的四骑士之一”。《华尔街日报》一篇评论称,制裁伊朗可能会引发一场“经济切尔诺贝利事件”,如果高油价与经济衰退接踵而来,“欧元区那脆弱的心脏肯定不止停跳一下而已”。对伊石油禁运会不会是美国故意挖给其他经济大国的陷阱呢?伴随着失控的局势,各种阴谋论也冒了出来。

石油外交考验亚洲四大经济体

“如果为替代伊朗石油打开绿灯,这些国家将是本地区、包括霍尔木兹海峡发生事端的罪魁祸首。”伊朗驻欧佩克组织代表哈提比15日这样警告准备弥补伊朗原油供应缺口的海湾国家。他还表示,“我们的阿拉伯邻国不应与这些(美国和欧洲)冒险家合作……这些措施不会被视做友好行为。”英国《每日电讯报》说,引发伊朗愤怒反应的是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上周末的表态,他称,沙特“已准备好满足任何情况引发的全球需求增长”。

让伊朗如此敏感的更大原因是美欧制裁战线的推进。英国外交大臣黑格15日表示,相信欧盟27国将在1月23日的欧盟外长会上决定对伊朗石油业实施彻底制裁。英国《卫报》称,欧盟国家提议给目前的合同1到12个月的“宽限期”,以便各公司在执行禁运前找到其他供货方。俄罗斯《独立报》16日说,美欧已下定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决心,正在石油领域开辟一条反伊朗的战线。

“油价、伊朗正成为忧虑之源”,《华盛顿邮报》15日以此为题说,美欧当下越来越严厉的制裁威胁不仅让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的伊朗压力重重,也让“油价”、“伊朗”二词迅速在全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2012焦虑榜单”中登顶。一名顶级投资分析师说,该问题一直存在,但现在它从幕后跳到了前台,成为“2012年启示录中的四骑士之一”。英国财经网站citywire16日称,中东局势再次考验人们的神经。去年,由于“阿拉伯之春”和利比亚内战,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4月曾高达每桶115美元。2012年,焦点重回伊朗以及霍尔木兹海峡。如果冲突爆发,原油价格将上涨到每桶180美元至210美元。

在危机面前,海湾产油大国成了各方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海湾新闻网16日题为“制裁推动石油外交”的报道称,与去年12月底相比,今年油价已经每桶上涨6美元。在美国推动制裁的压力下,世界的外交也瞄准石油,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领导人纷纷奔赴海湾,寻求石油供应。正在阿曼访问的韩国总理金滉植与阿曼达成协议,后者将确保对韩国的油气供应稳定。此前,日本已从阿联酋得到类似保证。

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海湾的访问也被与“石油外交”联系起来。海湾新闻网称,面对美国的制裁游说,中国态度模棱两可,因为作为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中国可能发现难以取代每天从伊朗进口的60万桶石油。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寻求石油供应。温家宝总理16日还在阿联酋召开的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发表演讲,阐述中国的能源政策。但多数分析人士将此行与石油和了解所访国家对形势的看法联系起来。

“中国是伊朗及其石油出口的生命线?”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5日提出这个问题。文章称,鲜有迹象表明美国劝说北京少买伊朗石油有什么成效,北京不愿和华盛顿一道制裁伊朗并不令人惊讶,不过在其他国家削减进口之际,中国也不太可能增加进口伊朗石油帮助德黑兰。报道援引一名中国专家的话说,中国“不会完全支持伊朗”,也不会“彻底与美国对抗”。英国广播公司说,石油一直是最敏感的政治商品之一,

猜你喜欢

海湾美欧制裁
本期导读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德外长:美欧关系取决于如何对华
海湾国家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初识海湾女神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美欧谈自贸,中国早应对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