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2012-01-16刘德萍

党史文苑 2012年24期
关键词:中原素质教育历史

刘德萍

[摘要]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内容。加强地域优秀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人才。

[关键词]地域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弘扬优秀文化是每位高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优秀文化中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本文以河南地域的中原文化为例,对地域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探讨。

一、发挥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新要求

社会发展和就业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即大学生应该是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的文化是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适时将当地文化资源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范畴,对发挥地域文化内在的育人功能,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新要求有重要作用。

1.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提高思想素质

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地域文化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发生在本乡本土的,以学生了解的家乡的具体文化作为教育内容。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可以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大学生在文化探究活动中,会更加珍惜当地的文化遗产,增强对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在学习、调查、收集、整理地域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学会集体合作,克服困难,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地方名人的优秀品格也会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头脑中、表现在言行中,成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并以此准则来要求自我,激励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我们的先辈洒下的汗水和创建的成果,都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例如在中原大地上,“人文初祖”黄帝许多创造发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岳飞为保卫人民的利益奋勇抗金,杨靖宇、吉鸿昌为抗日抛洒热血,等等。通过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和了解家乡文化,为悠久灿烂的家乡文化而自豪,增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并由此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怀。

2.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

首先是有利于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既有利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又有可能让我们传统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蚕食。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就成为思想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传统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世界其他异质多样文化,如何在尊重异质文化基础上,取长补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这离不开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各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例如,河南的历史遗迹、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故事等等都是学生接触到的最直接、感性的物质文化;中原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认知态度、思维方式、民俗传统等则是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精神文化,这是中原文化的核心。通过中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中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继承中原文化精神,并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新的角度去认识中原传统文化,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其拓展和创新,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原人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做到趋利避害,从而实现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是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发展文化产业培养人才。在21世纪,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创新地域文化,要把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为此,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弘扬地域优秀文化的措施。例如,河南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独特优势,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构建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在大学开展地域优秀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人才;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知识势必通过大学生辐射给家长和社会,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将得到大力弘扬,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二、整合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拓展素质教育新空间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平原,所以人们又称河南为“中原”。河南的地域文化也称中原文化,它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原地区文明发展的总和,包括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了新空间。

1.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和“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美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根据其特色,可以分为多种文化形式,如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国都文化、学术文化、教育文化、饮食文化,等等。

2.光耀千秋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原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曾经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先后创立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英勇的红军,著名的革命将领徐向前、许世友、徐海东等都在此战斗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竹沟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成为新四军第二、第四、第五师的发源地;河南涌现出无数英雄的抗日儿女,如杨靖宇、彭雪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昂扬奋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河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可贵的时代精神,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建成了一批如南街村、刘庄这样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任长霞、李学生、洪战辉等。

三、探索地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国家课程是从全国的视角来安排,内容实难充分顾及到这一点。遍布中华大地的不同历史文化地域,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丰富的历史内涵,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文明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其中所记载的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拥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结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把这些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中原文化与大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1.中原文化与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衔接进行课内教学。地域文化与教材内容衔接进行课内实践教学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结合了地方的实际。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说服力强,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首先,把中原文化内容穿插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使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既讲授了教材内容,同时亦进行了中原文化内容的教学。例如,中国历史是从全国的视角来安排内容,即使涉及地域文化的内容也很简略。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河南籍的历史人物:黄帝、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商鞅、张衡、张仲景、范缜、吴道子、杜甫、韩愈、岳飞、杨靖宇,等等。但教材上并没有强调他们是河南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强调指出,并补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河南历史名人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作为河南人的自豪感,激励他们为家乡作贡献的志向。

其次,认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发挥中原文化精华的教育载体作用。教师应提倡学生阅读地域文化的经典作品。给学生列出一定的应读书目,如《周易》《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以及其它古典文学作品和众多的爱国诗篇,并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和有关论文。以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再次,在“两课”教学中要深入贯彻中原历史文化教育,倡导发扬中原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观。通过古代优秀志士的良好事迹感染学生,以他们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以他们的优良作风鼓舞学生,真正使中原历史文化的爱国奉献精神、和谐精神、勤劳自强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价值观念进课堂,进学生的心中,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学会关心历史、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2.开设中原历史文化选修课程。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利用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开设。目前,郑州师范学院利用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在相关专业开设了《中原民俗文化研究》《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原戏曲文化研究》《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中原思想文化研究》等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准备面向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中原历史文化》,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原历史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精神等,这不仅可为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途径,也是为利用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更积极的探索。

3.开展校园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与中原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戏剧、民俗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营造中原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感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为生动、更易接受,更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育,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4.利用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目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收集整理文化史料,保护文化遗产。中原历史文化的史料丰富但分散,要培养学生收集史料,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活动主要以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组织学生成立“历史文化保护宣传小组”,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到社区和景点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史料搜集小组”,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地方史,教他们如何去收集小件文物,例如开展收集古币的活动。“口述史搜集小组”,去访问历史名人后代,或是老红军、老革命、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让他们谈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并进行记录、整理成为可贵的史料。第二,参观访问历史博物馆、展览馆、遗址等。这一活动除了集体组织参观河南历史博物院以外,还因地制宜的开展小组活动。例如郑州地区有条件的学生去参观郑州大河村遗址、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新郑轩辕故里等。安阳地区的学生去参观岳飞故里和岳王庙。开封的学生去参观大相国寺、龙亭、宋代城墙遗址等。洛阳的学生去参观汉魏城墙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关陵等古迹。第三,开展中原文化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很受欢迎。竞赛题目可以丰富多樣。可以设专题知识竞赛。如“河南历史文化名人知识竞赛”,学生不但要知道名人的姓名,而且要简介他们的主要事迹。“河南的名胜古迹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在介绍文物古迹概况的基础上,最好能设计出合理的旅游路线图。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还增强了保护文物古迹、利用和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

总之,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特色内容。通过教育活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人才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潘瑀

猜你喜欢

中原素质教育历史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新历史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