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2012-01-16王玉萍
王玉萍
[摘要]沟通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随着管理沟通学中的相关理论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对接,以及新兴媒介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与快速普及,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中新的沟通方式。微博作为大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充分运用微博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应该得到高度关注。
[关键词]微博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沟通学认为: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分享感情和知识、消除误会和增进了解的桥梁。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随着管理沟通学中的相关理论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对接,以及新兴媒介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与快速普及,使得微博沟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微博成为大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平台之一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国内其他网站陆续开始提供微博服务。微博以其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走进了大众生活。在微博用户中,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占有了极大份额。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9月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经过5年的培育,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达到了88.81%。据王亚煦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2011年6至7月间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抽样调查,得出“97%的在校大学生开通了微博,而在没有使用微博的学生中,有38%的人表示准备使用”的结论。[1]据笔者对所任职的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也得出与上述调查相近的结论,即在当今大学生中,不用微博的大学生比例大致在5%以内,绝大多数每天至少上1次微博,还有一些“微博控”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等方式登录微博,进行交流。
随着微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表达、微传播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微博以其独特的签名档、及时的拍砖回帖和忽隐忽现的聊天,而成为多对多的新互动平台,这正符合当代大学生喜欢快节奏,追求新颖时尚的个性特征。大学生作为微博这一新兴媒体的主要用户群,全天候地利用该平台获取资讯、记录生活、抒发情感、交流信息,使得微博成为了他们跨地域、跨身份、跨年龄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使得微博沟通逐渐演变成他们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校园内外、课堂内外、寝室上下,每时每刻都有大学生在上微博。微博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学习风气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微博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
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大规模快速普及,使得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既有的教育方式跟不上学生的发展,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于是对学生玩微博潜意识地予以排斥。实际上,微博只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产品,既然信息化是必然潮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微博的态度就应该是拥抱而不是排斥,是趋利避害而不是罔顾其存在,是正视并扩大其优点而不是夸张和放大其缺点。可以说,微博沟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弊端。[2]
1.有助于消除思想政治工作者摆不正位置所形成的沟通障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不是平视而是俯视,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造成师生之间形成强制服从的关系。微博不受时间、地点、场合、身份的约束,大家是在平等的平台上交流,人人都有话语权。所以,在微博世界里,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没有学生愿意当他的粉丝,也就没有学生去看他的发言,或者即使看了,也不会和其交流。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视角来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2.有助于消除大学生因个人原因所形成的沟通障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由于大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专业或认知的不同,其对信息的接收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而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认知和思维上的差异,因此,很容易出现沟通障碍。而在微博世界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他们具有的一个共同身份是微博用户。通过微博,他们能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情感、生活等倾诉出来,并得到“粉丝”的开导和理解。同时,在微博世界里,师生也可以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时事热点等开展讨论。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师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不受身份、地位等的束缚,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
3.有助于消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所形成的沟通障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遵循的是行政命令运作理念。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认为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不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常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待学生,而且态度也很严厉,使学生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这种方式听不到学生的心声,达不到双向交流的目的。通过微博这一双向互动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来引导学生,又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学生对自己言论的反应,从而,可以很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而且,在感受到学生的反应后,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改进自己在微博世界和现实工作中的引导、教育方式。
4.有助于消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层级所形成的沟通障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实行的是层级管理模式,信息的传递要经过“思想教育工作者—学生会—班级—学生”这样一个层级制的体系,直接导致了沟通的曲折。信息层层转达,层层过滤,原意很容易被扭曲,同时也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微博世界里,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等可以直接了解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也可以了解学校、学院、系、班级以及老师的观点、态度,使得传统的层级模式演变为信息更畅通的扁平模式。
三、充分运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喜爱的这一新兴媒体,结合他们的要求和微博的优势来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1.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微博平台建设。要建立学校党政、学院(系)党政官方微博体系;要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班主任微博体系;要建立学校学工部团委、学院学工办分团委、辅导员、班级团支部微博体系。通过以上三个微博体系的建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微博世界里有自己的平台。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建立微博分类平台,例如组建院系微博、班级微博、专业微博、社团微博、学生党员干部微博、心理咨询微博、考研微博、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微博等,这样既可以加强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又能有助于学校及时掌握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每个体系的微博除了实现普通微博的信息及时发布外,还要注重自身特色功能的建设,以增强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微博的认识和水平。目前,95%以上的高校学生都用微博,但仍有相当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微博、不重视微博、不会用微博,客观上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微博意识和水平不高与广大学生将微博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不深入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就不可能发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作用。因此,高校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微博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优势,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微博知识培训,从而使得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认识微博的重要性,了解微博操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发布、信息收集、信息反馈等的分寸和尺度,提高对国际国内校内校外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
3.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脖领”的培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庞大,每个人因为个性、知识面、学识、工作热爱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学生中的号召力各不相同。因此,高校要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推选一批在微博世界里影响巨大、粉丝众多的教师和学生骨干,加强培养,使得他们成为学校微博世界里的领导者,即“脖领”。“脖领”因为其卓越的能力素质、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使得他们的观点容易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同。高校可以借助其力量带领他们的粉丝团开展一些主题轻松活泼、时尚新颖、健康向上的讨论,引导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不为谣言所惑,不为困难所惧,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4.要完善高校微博体系的审核和监督机制。目前,对于微博的审核和监督还很薄弱,对于不良信息还难以屏蔽和疏导。因此,完善审核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微博舆论环境已迫在眉睫。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保护大学生的网络言论自由,对侵犯他人利益或者违法的言论予以批评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微博体系平台,应当制定严格安全可靠的信息发布审核程序,建立科学的审核与监督制度,对微博传播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这样,既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微博环境,又能使微博沟通更好地服务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亚煦等.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张淑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困境与超越[J].许昌学院学报,2009,(3).
[3]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8).
责任编辑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