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汤对23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调控作用
2012-01-15赵桂娟孙德宏万正徐书珍孙春艳刘春燕
赵桂娟, 孙德宏, 万正, 徐书珍, 孙春艳, 刘春燕
升降汤对23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调控作用
赵桂娟, 孙德宏, 万正, 徐书珍, 孙春艳, 刘春燕
目的 观察中药升降汤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44例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并设正常对照组13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1.5~2.0mg/(kg·d),分3次,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疗程4~6周。同时进行辅助治疗(氨肽素、利血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升降汤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观察2~4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结果 ITP患儿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降低、CD8+增加、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巨核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D4+均升高,观察组CD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慢性ITP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升降汤有免疫调控作用,随着免疫功能的恢复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紫癜,血小板减少性; 升降汤/治疗应用; T细胞亚群; 血小板计数; 巨核细胞计数;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明确与体液免疫有关,但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还不明确,研究较少。临床慢性ITP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不良反应多,长期缓解率低(10%~15%)[1],而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中医药治疗慢性ITP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观察升降汤加减对慢性ITP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08/2011-12即墨市人民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慢性ITP患儿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血液及感染性疾病患儿13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11岁,平均6.5岁。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1.2 诊断标准 参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慢性ITP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ITP的诊断标准;(2)年龄10个月至12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2)家长拒绝骨髓检查者;(3)血小板功能异常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315,100215)1.5~2.0mg/(kg·d),分3次,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疗程4~6周。同时进行辅助治疗(氨肽素、利血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升降汤治疗。升降汤加减(蝉蜕、僵蚕、姜黄、生大黄、牡丹皮、茜草、仙鹤草、黄芪、当归、生地、三七、甘草等,采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组方),每次3~6g,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观察2~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为美国Coulter公司EPICSELITE ESP,采用EXPO32分析软件;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
1.7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持续2年以上,无复发者;(2)显效:出血消失,血小板>50×109/L,或较原水平升高值>30×109/L,持续时间达2个月以上;(3)进步:出血减轻,血小板数有所上升,持续时间不足2个月者;(4)无效:治疗4周未达进步标准者[2]。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TP患儿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及巨核细胞计数比较 ITP患儿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巨核细胞计数比较(±s)
表2 治疗前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巨核细胞计数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23.59,bt=5.43,P<0.05。
组别 n 血小板计数(×109/L) 巨核细胞计数(/4cm2)ITP组 44 30.03±17.63a 133.97±70.85b正常对照组13 226.63±45.63 26.42±8.22
2.2 ITP患儿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前IT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表3 治疗前IT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t=3.14,bt=2.49,ct=4.49,P<0.05。
组别 n CD4+(%) CD8+(%) CD4+/CD8+ITP组 44 27.21±9.64a31.01±12.00b 1.13±0.37c正常对照组13 35.87±4.07 22.53±4.12 1.64±0.32
表3结果表明,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降低、CD8+增加、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TP患儿存在免疫机制异常。
2.3 ITP患儿治疗后血小板、巨核细胞计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巨核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ITP患儿治疗后血小板、巨核细胞计数比较(±s)
表4 ITP患儿治疗后血小板、巨核细胞计数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91,bt=4.59,ct=2.17,dt=2.23,P<0.05。
血小板计数(×109/L)组别 n巨核细胞数(/4cm2)治疗前 1个月 3个月 6治疗前 1个月 3个月 6个月个月观察组 23 30.7±18.3 51.4±27.6 82.5±23.5a133.2±61.4b 132.6±74.0 73.9±30.1 65.1±11.5c 49.9±14.4d对照组 21 29.4±17.3 46.3±23.2 63.2±20.1 67.6±23.8 135.5±69.1 78.6±29.5 74.3±16.4 60.6±17.4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见表5。
表5 ITP患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表5 ITP患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t=1.67,bt=3.44,P<0.05。
CD4+(%)组别 n CD8+(%)CD4+/CD8+治疗前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治疗前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治疗前 1个月 3个月 6个月观察组 23 27.7±9.7 29.9±8.5 31.5±7.4 30.2±6.6a31.1±12.5 33.7±8.0 35.4±8.8 26.6±7.3b 1.1±0.3 0.9±0.5 0.9±0.6 1.1±0.5对照组 21 26.6±9.9 30.6±9.2 33.6±8.1 33.7±7.2 30.9±11.8 31.1±9.5 34.2±8.6 34.6±8.1 1.2±0.4 1.0±0.6 1.0±0.7 1.0±0.4
表5结果表明,治疗后6个月两组CD4+均升高,观察组CD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小儿慢性ITP较常见,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有人用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ITP[3]。近年来用血小板生成素类似物(AMG531)刺激巨核细胞增殖与增加血小板生成已成为慢性ITP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上述药物治疗周期较长,停药后易复发,不良反应多,部分药物价格昂贵,限制其临床应用。因此开展中医药治疗ITP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1]。
祖国医学认为,ITP常见的病机为热入营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络伤血溢;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湿热交蒸,脉络受损。笔者参考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通过数年中药汤剂的临床预试验,确定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配合滋阴养血,并不断改进处方组成,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方,最后确定以升降汤(僵蚕、蝉蜕、姜黄、大黄、丹皮、茜草、三七、当归、黄芪、生地、仙鹤草、甘草)加减,水冲服,日1剂。本法取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药配伍,以升降散为君方;丹皮、茜草、三七、当归四药共为臣药;升降散及四位臣药凉血散瘀,偏于动血,黄芪、生地、仙鹤草三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3]。现代药理研究,僵蚕、蝉蜕有抗惊厥、镇静作用;姜黄有抗炎、利胆的作用;大黄药理作用广泛,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还有抗炎止血作用[4]。黄芪对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促进淋巴细胞转换,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当归、甘草可以抑制血小板抗体和补体的产生;当归、黄芪可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还促使红细胞生成及血红蛋白的合成;甘草又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使血清IgM、IgG、IgA水平下降;仙鹤草粗浸膏具有增加凝血酶原及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生地黄有皮质激素样免疫作用,可以抑制动物免疫抗体形成,从而延长血小板的存活期,提高体内血小板水平。本方的双向免疫调控作用,促使ITP患儿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同时本方还具有抗炎、止血、生血等综合作用。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与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及T淋巴细胞诱导的抗血小板抗体增多有关[5]。本组研究表明ITP患儿较正常对照组比较CD4+减少,CD8+增加,CD4+/CD8+比例偏低,提示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比例失调,存在免疫功能低下。
CD4+是T辅助/诱导细胞(Th/Ti)表面标志,CD4+T细胞具有辅助T细胞转变成效应细胞、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及活化巨噬细胞等功能,起辅助、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CD8+是T抑制/杀伤细胞(Ts/Tc)表面标志,CD8+T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能抑制T细胞活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起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Th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心细胞,CD4+/CD8+(Th/Ts)比例变化反应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比例升高表明免疫功能亢进,比例降低表明免疫功能低下[6,7]。本研究发现慢性ITP发病过程中,细胞免疫起着重要作用。
升降汤治疗后CD4+逐渐升高、CD8+略有下降,CD4+/CD8+明显增高,通过提高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达到免疫调节作用。随着免疫功能的恢复,骨髓巨核细胞逐渐下降,血小板逐渐升高。由此推测升降汤有抑制慢性ITP T淋巴细胞抗原表达,阻止或减少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助于血小板生成的作用。虽然对照组CD4+也有升高,但不及观察组明显,且CD8+无明显下降,故CD4+/CD8+无明显增高,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提示对照组治疗方法缺乏免疫调节功效。治疗后两组比较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CD4+、CD8+、CD4+/CD8+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认为升降汤加减对慢性ITP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其靶向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8]。
[1] 郑其进,于天启.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难治性ITP 15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0,30(6):580-582.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174.
[3] 刘敏,宋明福,赵为军,等.“生血二号”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8,26(11):65-66.
[4] 刘翠豹,张冀宁,赵建新,等.升降汤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811.
[5] 肖红,刘仿,伍昌林,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5):275-277.
[6] 欧国生.急性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9(6):487-489.
[7] 范颖,马骥,陶淑春,等.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血小板、T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4):39-41.
[8] 肖红,刘仿,伍昌林,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型的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4):722-725.
266200山东 即墨,即墨市人民医院小儿科(赵桂娟,孙德宏,万正,孙春艳,刘春燕);266011山东 青岛,青岛市市立医院(徐书珍)
赵桂娟(1969-),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zhaoguijuan163@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13
R544+.6
B
1674-3865(2012)04-0319-03
2012-06-28)
刘颖)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