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颗粒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影响的研究*
2012-01-15张随涛
张随涛, 李 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为世界性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从几乎无临床表现的轻症患者到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社会及病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研究表明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分子,人感染HBV后的临床表现、转归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密切相关[2]。因此IFN-γ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接受甘宁颗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并与反应甘宁颗粒疗效的指标: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甘宁颗粒对CHB血清水平IFN-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1.1.2 中医肝郁脾虚挟湿热证辨证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5月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标准制定。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年龄18~60岁。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以及遗传代谢肝病的患者;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精神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年龄小于18岁,大于60岁的患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剔除标准 不能坚持治疗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在试验期间合用其他可能影响试验药物者;中途自行退出试验者。
1.5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采用60例病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病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5~35岁8例,36~45岁12例,46~60岁1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35岁7例,36~45岁12例,46~60岁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在保肝降酶治疗的基础上,予甘宁颗粒(柴胡、黄芪、焦术、垂盆草、连翘、板蓝根等组成,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厂生产,每袋10 g)治疗,每次1袋,每天3次口服。8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只给予保肝降酶的基础治疗,疗程同上。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一切影响该项研究的药物,嘱其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烧烤等食物,不吸烟及少饮酒。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体征观察 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周记录1次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并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症状由无、轻、中、重分别按0、1、2、3分进行积分。
3.1.2 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及HBV DNA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周以内检查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及HBV DNA,观察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及HBV DNA等情况并作详细记录,观察用药前后的变化情况。
3.1.3 血清IFN-γ水平的检测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5 mL,2h内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试剂盒购自法国Diaclone research 公司,全自动酶标分析仪读取450 nmA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IFN-γ浓度。测定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2组间比较用采用t检验,抗体滴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证候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为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0%,为显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疗效指数<70%,为有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为无效。
4.2 治疗结果
4.2.1 2组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证候疗效比较
从表1可见: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均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2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4.2.2 2组血清IFN-γ、ALT、AST的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ALT、AST变化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治疗前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提高血清IFN-γ水平更显著,改善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较明显。
4.2.3 2组血清HBV DNA的滴度比较 甘宁颗粒治疗组血清HBV DNA的滴度下降(1.15±0.53)Log10,对照组下降(0.58±0.13)Log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6.579,P<0.005),说明甘宁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慢乙肝患者的HBVDNA的活动。
5 讨论
目前认为在HBV感染中,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损伤,而是与HBV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病毒的清除主要靠CTL和CTL的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及其所释放的细胞因子[3],在此过程中Th1/Th2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4]。研究发现Th1/Th2细胞比例的失调是导致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IFN-γ是Thl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它能诱发细胞免疫反应杀伤胞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增强CTL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CD8+的活性,从而有利于清除细胞内病毒,同时加重肝细胞的损伤[5]。因此如果能提高机体IFN-γ的表达,可能为慢性乙性肝炎的治疗和病毒进一步清除提供新的手段。
以上临床研究发现,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较低。导致了ThI/Th2类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用甘宁颗粒治疗干预后,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5),有利于Thl/Th2细胞功能平衡的恢复。祖国医学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归属于“胁痛”、“黄疽”、“鼓胀”等范畴。病因病机为正虚邪侵,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该病早期病位在肝,中期多影响脾胃,后期涉及肾,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总病机为内因正气亏虚,外因多由感受湿热疫毒,而内外二因又相互联系,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湿热疫毒是致病的条件,两者相得,病乃滋生。因此本院谢晶日教授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正气亏虚,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的特点,采用扶正祛邪,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健脾胃的治疗大纲,辨证施治创立了甘宁颗粒。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挟湿热证中疗效显著。
本研究通过观察接受甘宁颗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的含量变化,并与反应甘宁颗粒疗效的指标: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作相关性分析发现,甘宁颗粒可以提升CHB患者血清IFN-γ水平,而且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明显好转,血清病毒学活动减轻,为临床应用甘宁颗粒治疗CHB提供理论依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2005.
[2]周晖,李琴,吴长有,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特异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23~4225.
[3]赖娅芳,杨岩,盛慧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FN-γ、IL-10、TGF-β1水平与HBV—DNA载量的关系[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11~213.
[4]Pei J,Tang Z,Zang G,et al.Blockage of Notch1 signaling modulates the T-helper(Th)1/Th2 cell bal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Hepatol Res,2010,40(8):799~805.
[5]Kimura K,Kakimi K,Wieland S,et al.Interleukin-18 inhibits hepatitis B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livers of transgenicmice[J].J Virol,2007,76(2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