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融”乃大——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教授和她的难治性肝癌射频消融技术

2012-01-13

科学中国人 2012年3期
关键词:消融普查射频

有“融”乃大
——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教授和她的难治性肝癌射频消融技术

陈敏华教授发表“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感言

陈敏华,现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近十余年来,她积极开展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新技术,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大肝癌规范化治疗方案及难治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策略;创建多项新技术解决射频治疗难题并拓宽了我国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适应症。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还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它究竟是一门怎样的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它有哪些特点?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各有哪些?如今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们走访了陈敏华教授,在那里我们有幸聆听了一堂生动的相关技术知识讲座。

可怕的现实

常常有人这样问陈敏华:“是什么力量促使您采用射频消融新技术治疗大肝癌和难治肝癌,攻克这些顽疾并取得如此重大突破的呢?”她总会这样回答——“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此话一点都不假。

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全世界每年约有63万肝癌患者,其中54%在中国,占世界总患病人数的一半以上。更可怕的是,肝癌的死亡率很高,在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临近30万。

原因何在?

中国的肝癌与其他国家不同,病人多合并乙肝肝硬化。由于肝癌早期基本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因此早期诊断率低。待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上腹闷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了中、晚期。中国肝癌患者仅有20%-30%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的复发率高达62%-80%。因此,大部分肝癌病人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其他治疗疗效较差,生存率很低,令人谈肝癌而色变。

以往,这些中晚期肝癌常常依靠TACE(动脉栓塞插管治疗)。这是早期对于肝癌的一种介入性疗法。它主要是从股动脉插管到肝肿瘤动脉,通过把肿瘤的血管栓塞阻断,使肿瘤慢慢坏死。但是,肿瘤的血管并不是由单一的动脉组成,其间还有门脉和动静脉瘘等,肿瘤依然可以从别处获得血供,因此插管治疗的弊端在于难以把肿瘤彻底灭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移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该技术对人类的贡献也毋庸置疑。但是,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肝脏移植总是希望肿瘤越小越好,对大型肝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能及时找到一个符合各方面指标的肝源是件很难的事情,很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走过了自己的一生。最后,肝脏移植手术的费用很高,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而且患者将终生服药,影响其生活质量。

困难是成功的给养

1999年,陈敏华作为一名中国超声介入诊疗的开拓者之一,结合我国肝癌的临床治疗现状,面对一大批大型中、晚期肝癌患者,她和她的研究团队立志攻关大肿瘤难治肿瘤的消融治疗。然而,当她们遍查文献时,找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没有任何可参考的依据。

然而,对生命的渴望与热爱是人类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

当肝癌的阴霾在中华大地上肆意横行,当人们寄希望于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局部消融法”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了。从最初的酒精注射消融到后来的微波消融,再到如今的射频消融,“局部消融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延续的奇迹。

但是消融在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瓶颈之一就是大肿瘤。而陈敏华教授和她的研究生杨薇,用八百多个夜晚的刻苦钻研,终于推翻了国际上“射频消融只能治疗直径3厘米小肿瘤”的定论,当这一可以原位灭活“6厘米大肝癌”的方案问世时,国内外为之震惊,更多生命也因此而获得了重生。

射频消融全景

提到“射频消融”,很多人还很陌生,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技术呢?

通过陈敏华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种微创的局部治疗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一根直径小于圆珠笔芯的射频电极针,直接穿刺到肝肿瘤部位,启动电源,通过电极发出射频波,使肿瘤局部产生80-100℃的高温,最终使肿瘤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灭活,从而达到原位杀灭肿瘤的目的。

这种超声引导并实时监测的技术,优势在于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恢复快、花费低、时间短、可反复进行治疗。可事先预测肿瘤范围,精确消融实质性器官内的肿瘤,尤对肿瘤周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小,既不危及患者的机体,又减少了对肝功能的损伤。治疗后只需在进针皮肤处贴一块“创可贴”既可正常活动。该项新技术可以使患者长期无瘤生存。

经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射频消融技术的适应症十分广泛。六公分以内的原发性肝癌,通过“多灶重叠消融”和“双电机双针联合消融”可以得到很好疗效;如果是多发性肝癌,肿瘤数量不超三个,且最大的一个小于三公分,也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技术;实际上,这种技术也同样适用于肝转移癌的治疗;此外,它还可以满足不希望采取手术切除、对放射介入治疗欠敏感的患者,以及用于对肝脏内较大的结节样增生、肝腺瘤等容易突变的良性肿瘤的治疗。

由于射频治疗属于微创治疗,因此对病人的影响不大,但重度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尤其重度黄疸和腹水者)的患者、严重凝血障碍和炎症发作期、以及弥漫性肝癌和巨大肝癌、门静脉癌栓可能不适宜。

目前,仍有些人不免顾虑,这样一支细小的射频针真能斗跨癌魔吗?答案是肯定的,据有关数据显示,对于小于5cm的肿瘤可一次毁损成功,肿瘤完全坏死率可达90%以上。对较大的肿瘤可通过多次毁损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射频消融治疗后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7%、89%、71%、48%。但陈敏华教授强调了该项技术的规范化治疗以及技术培训,是目前我国有关部门需重视的重要课题。

防微杜渐

据有关数据显示,早期癌症的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60%-70%,这是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但是另一组数字却颇令人感到担忧,据调查,日本早期癌的发现率是50%以上,而中国只有13%。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据统计,全国约有一亿多人是乙肝带菌者,其中一千七百万病人患有乙肝肝硬化,而这一千七百万人中每年有6%的病人发生癌变。

因此,要想摘掉肝癌大国的帽子,就必须从最初扼住癌魔的咽喉。陈敏华教授告诫大家,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普查及定期去医院,应用有效的精查手段进行癌症早期筛查。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早期普查手段,比如超声造影新技术。

以前常有肝癌晚期的病人想不明白,年年普查怎么发现了还是中晚期?说到底,是普查手段出了问题。大家广泛使用的普查手段一般为B超,而它面对复杂的结节性肝硬化背景的时候,早期癌常常会成为漏网之鱼。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仅仅依靠B超进行肝癌普查是不够的。

2004年,超声造影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该技术可以在复杂的肝脏背景下准确无误的捕获早期癌的信息,是目前最高效的肝癌早诊手段之一。

2008年,北京肿瘤医院的陈敏华教授及其科研队伍对于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获得了国际认可,她们用实例和研究数据参与并改写了国际超声造影诊断的标准。

目前,在陈敏华教授的推动下,射频消融治疗大肿瘤及难治肿瘤方案策略已逐步在国内推广,但是治疗不规范,复发率非常高,复发再治疗难度大、疗效差,陈教授对该技术的规范化治疗推广普及忧心忡忡。她一方面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及组织机构规范治疗标准,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继续把深化肿瘤消融联合治疗作为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消融普查射频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消融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China’s Glaciers in Hot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