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品读咏雪诗
2012-01-12任保华
任保华
冬日品读咏雪诗
任保华
寒冬静夜,一场雪飘飘洒洒而来,翌日,便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自古以来,多才敏感的文人骚客,在无数个雨雪霏霏的冬日里,难免触景生情,见物起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雪名诗。
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恐怕是《世说新语·咏雪》中的故事了。东晋名宰谢安,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和子侄辈聊天,忽然大雪下得紧了,欣然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这便成了千古佳话,足见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可谓裙衩不让须眉。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雪花轻飘飞舞之状跃然纸上。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雪花的描述极尽夸张,他曾经这样写:“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而他在《北风行》一诗中吟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雪大如席,这是真正的夸张,和他的“白发三千丈”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还有几位大诗人对雪花的想象也很奇妙。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吟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挂满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让人感到春意盎然,忘却寒冷。李商隐描绘飞雪是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这是微风中轻柔的小雪,和谢道韫的想象接近。而晚唐名将高骈在《对雪》诗中的一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花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六出飞花”是对雪花的别称,古人早就发现了雪花美丽的六角形,故以“六出”称之,雪花飞入庭园时,园里的青竹变成了“琼枝”——白玉雕成的枝干。
在宋代,张元有一首《雪》诗,最是别出心裁,他把雪比作龙的鳞片,白雪飘飘的景象说成是天神与玉龙打仗:“战死玉龙三百万,败鳞风卷满天飞。”如此想象,真是万般奇妙。而卢梅坡的《雪梅》,把雪与梅花相比,诗中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富有哲理,充分体现了宋诗的“理趣”,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美的联想啊!
“扬州八怪”主要代表人物郑板桥的《咏雪诗》以平常语入诗,通俗易懂,他这样写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样吟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真是大气磅礴,胸襟开阔。
历代还有许多诗人咏雪,成为千古名句。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静穆里,柳宗元书写着无边的孤独与寂寥。雪落华夏时,多少迁客骚人遐思悠悠,漫成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华章,写在思接千载的雪夜里,令人回味无穷。
山东省齐河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