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步乐克®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2-01-12张晓雷

药学进展 2012年11期
关键词:短暂性血小板用药

张晓雷, 吴 艳

(南京脑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与脑局部小动脉栓塞、血流量减少有关。研究发现,老年TIA患者发生反复卒中的风险升高[1]。盐酸沙格雷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5-HT2)阻滞剂,具有抑制血管收缩、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2]。为进一步探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老年TIA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对老年TIA患者服用盐酸沙格雷酯片(商品名:安步乐克®)后的体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了测定。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住院并符合TIA诊断标准[3]的首次发病患者40名,发病前未服用任何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危重疾病和依从性差的患者,其中男女各20名,年龄(68.7±7.1)岁。

1.2 药物、试剂与器械

安步乐克®(批号:P673,日本大阪生晃荣养药品株式会社);阿斯匹林肠溶片(批号:090633,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放免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

PAPER-I型血小板聚集仪(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LDZ5-2型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将40名老年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口服安步乐克®100 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均每日3次,连续服药2周。用药时避免使用其他溶栓药、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只给予调节血压、血糖以及补充电解质等基础治疗。

2.2 指标测定

2.2.1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治疗前和给药2周后,分别空腹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6 mL,注入有3.8%枸橼酸钠溶液的试管中,以1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层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部分以4 000 r·min-1离心 10 min,分取贫血小板血浆(PPP)。将PPP 250μL和PRP 225μL分别加入到2支比浊管中,分别调节透光度为10和90,比浊管置37℃水浴中3~5 min,分别加入二磷酸腺苷(ADP)10μL,使终浓度为10μmol·L-1,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3 min和最大聚集率。

2.2.2 炎症因子检测 治疗前和给药2周后,分别空腹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放免法测定hs-CRP、TNF-α和IL-6水平。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安步乐克®对老年TIA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n=20,±s)Table1 Changes in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表1 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n=20,±s)Table1 Changes in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药物 剂量/mg 例数(n) _____血小板3 min______________________聚集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_______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安步乐克® 100 20 59.57±10.71 44.47±8.73**## 73.82±7.63 55.02±10.16**#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阿司匹林 100 20__________60.72±7.78_______52.85±8.90** 73.62___________________ ±9.73_62.29±8.04**______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3 min聚集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更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2 安步乐克®对老年TI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用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n=20,±s)Table2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表2 用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n=20,±s)Table2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药物 剂量/ mg ) hs-CRP/(mg·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IL-6/(ng·L-1例数(n) )______________TNF-α/(μg·L-1)_____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安步乐克® 100 20 6.51±1.63 2.64±1.14**# 122.97±11.41 100.38±13.02**# 0.16±0.03 0.14±0.0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阿司匹林 100________20 6.54±1.77 3.45±1.35** 120.41±10.85_109.37±13.54** 0.14±0.03_0._______ 09±0.03**__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入院时hs-CRP、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hs-CRP、 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炎性因子hs-CRP和IL-6水平更低(P<0.05),但TNF-α水平的变化小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平滑肌痉挛、血栓黏附、斑块破裂所引起。在我国,老年人出现TIA很常见,但因该病有发作突然、短暂的特点,故危害性不易引起病人及其家属重视[4]。临床观察发现约40%的TIA患者在发病后5年内会发展成脑梗死,因此,对TIA的治疗不容忽视。

目前已知的盐酸沙格雷酯的作用机制是其对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的5-HT2受体具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因而具有抗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本实验以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表明:安步乐克®在给药3 min后即可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且测得的最大聚集率结果显示其作用强于通过抑制血栓素A2合成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对照药阿司匹林。

有研究指出,血液中部分炎症因子水平在TIA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其参与了TIA的病理生理过程,故可认为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是治疗TIA的有效途径[5]。临床研究表明:根据TIA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可指导TIA的诊断和治疗,且可判断预后[6]。其中,hs-CRP是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与机体许多炎症反应有关。研究发现,老年TIA患者脑卒中的程度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7-8];IL-6和TNF-α也是重要的炎症因子,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TIA急性期时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9-10]。目前关于安步乐克®对血清炎症因子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中同时给予对照组和治疗组受试者相同的调节血压、血糖及补充电解质的药物,以消除治疗中其他药物因素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服用安步乐克®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但血清TNF-α水平降低程度明显不如对照组,可见该药在调节TNF-α水平方面效果不如阿司匹林肠溶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炎症因子角度探讨安步乐克®治疗老年TIA的机制,结果表明:安步乐克®对老年TI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hCRP、IL-6和TNF-α水平有关,该发现将助于该药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及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1] Wu C M,Mc k,Lo D L,et al.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rch Intern Med,2007,167(22): 2417-2422.

[2] 乔媛,王养维,郝明.疏血通联合安步乐克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27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5):1-3.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79.

[4] 林波,谭少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2):1547-1549.

[5] 解新荣,曹莹,宁红霞,等.血液炎性因子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2011,31(8): 41-43.

[6] 亓勤德,吕翠,张德庆,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49 (7):85-86.

[7] Tanne D,Benderly M,Goldbourt U,et al.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edictor of incident ischemic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J].Stoke,2006,37(7):1720-1724.

[8] Hashimoto H,Kitagawa K,Hougaku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gression of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Stroke,2004,35(7):1625-1630.

[9] 乔伟,王淑贞,庞珂,等.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92-93.

[10]任美书,王玉顺,张明义,等.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观察[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5):445-446.

猜你喜欢

短暂性血小板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解放还是奴役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