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试揭秘(连载四)
2012-01-11仲维波
仲维波
乌古乃“美人计”巧杀拔乙门
完颜氏联手唐括部创基业
乌古乃,后追谥为金景祖。辽代太平元年辛酉岁生,(《大金国史话》认为是公元1021年辽圣宗时期),自金始祖老函普至此,已六世了。那时女真人信仰萨满教(跳大神),乌古乃这个名字就是萨满大巫师给起的,是“来了”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神人来到了世间。乌古乃身强力壮,为人宽厚,深得众人喜爱。但他嗜酒好色,又饭量过人。族人送他一个绰号——“活罗”。“活罗”是当时女真语,是指北方一种特大的类似黑乌鸦的鸟。此鸟专食牛马脊梁上的疮疤,啄而及骨,牛马即死。说明乌古乃也是一个十分强悍的人,他要啄你就够你呛!乌古乃成长为一个强力的棒小伙子后,选择良家美女作妻成为其父母重大的心事。石鲁在世的时候说过,吝惜酒食财物之女做不了我的儿媳。这是几代完颜部落首领的祖训,即必须找一个强力的女人做媳妇,以利于后代更强壮、更聪明。当时,在帅水(今巴彦一带,实即小兴安岭南麓)的另一个著名的女真部落——唐括部尽出美女,而且唐括部族长就是远近闻名的大萨满(大神)。当时,女真人主要的信仰宗教就是“萨满”,在行政方面的首领是酋长,而精神方面的领袖就是“萨满”。当时,唐括部大萨满为多保真之父,名叫石批德阿骨只。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多保真,是一个非常豁达的姑娘,以好客施人而远近闻名。《金史》载,多保真姑娘“在其父母家好侍宾客,父母出,则多置酒馔享邻里,迨(dai)于行旅。”乌古乃非常喜欢这样的女子,最后终于娶之为妻了。对这位女真人的巾帼贤女,《金史》不惜笔墨对她做了较多的记述。她的丈夫乌古乃喜酒好客,多保真热情在一旁侍候有佳,且她自己并不饮酒。有醉酒吵闹者,她以歌曲为醉者分解怨愤。她还跟随丈夫外出,协助他处理政务、军务。有这样的好女子协助,乌古乃真是如虎添翼。乌古乃接替父亲石鲁任“惕隐”官职后,即“役属诸部,自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之属,以至五国之长,皆听命”。说明乌古乃的统辖有术。这里提到的地名,均在现吉林长白山、图门江以至完达山一带,而“五国城”则概指从五国头城(现依兰)沿松花江入黑龙江一线的五个部落国(即剖阿里、奥里米、越里笃、盆奴里、越里吉),远至现俄罗斯伯力一带。乌古乃即听从辽国的指挥,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据史载,乌古乃首先遇到难题就是辽国向南迁移生女真,许多女真部落纷纷向北逃到黑龙江流域的深山老林。而辽国派大将曷鲁率大兵追捕到铁勒(今铁力)一带,由于许多生女真继续向大山深处的土温水一带奔逃,辽军欲向东松花江下游和小兴安岭深山用兵。乌古乃非常有心计,他不能得罪辽国人,又不想让辽国人深入,担心辽人“尽得山川,道路险易,或将图之,乃计上曰:‘兵若深入,诸部必警扰,变生不测,捕户亦不可得,非计也”。他说服辽将,“你别进山了,还是由我帮你追捕吧”,辽将信其言,遂止其进军,既保住了逃过来的女真人,又不让辽将过分深入到腹地山川。这里的“山川”,指的是何处?笔者认为主要是指的小兴安岭。因为,当时,辽国统管着吉林、黑龙江大地,且在牡丹江一带、拉林河一带、阿什河一带以至五国城一带(现依兰)均设有“详稳”、“惕隐”和节度使之官,说明辽人已可自由出入到五国城。这些地方,不存在隐密之地,存在隐密一些的地方,只有五国城北部、沿土温水(汤旺河流)的小兴安岭和松花江下游的地区。《金史》载:“辽以兵徙铁勒、乌惹之民”。这里说的铁勒即铁力部落,原在吉林省与辽宁省接壤的地方。现在伊春市南部的铁力市,有人考察即是原女真铁力部族由南迁来,至今仍称“铁力”。而铁力正是小兴安岭的南麓。而乌古乃经常在土温水(现金山屯)这个地方活动,至今,仍有几个地方山沟皆称“五古流”,“五国岭”,实为“乌古乃”之音汉化罢了。伊春地区的乌伊岭、乌马河、乌拉嘎、梧桐河均为乌古乃遗名称谓。因此,可以肯定,乌古乃要保护的地方正是汤旺河沿岸的小兴安岭广大地区。从此,小兴安岭就成了大金建国前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可靠后方,并由此演绎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来,也由此将小兴安岭与金祖先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正是本文所要证明的重要研究成果。
乌古乃全面走向历史大舞台,是由于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从此开创了以土温水为核心地的小兴安岭的新局面。
《金史》载:“即而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畔(古同“叛”)辽,鹰路不通。辽人将讨之,先遣同干来谕旨”。这段语的意思是,五国城节度使(蒲聂部人)拔乙门背叛辽国,阻塞“鹰路”,辽国派大将同干来传旨,将派兵讨伐拔乙门。这里就要解释“鹰路”事宜。这“鹰”事,使辽、金历史因一鸟而颠覆。
此鹰鸟,古称“海东青”。专指乌苏里江以东广临大海的一种猛禽。它虽比一般鹰要小一些,但异常凶猛,羽毛为青色,故名“海东青”。它飞速极快,可以捕捉天鹅等飞禽。因此,北方猎人常驯练此鹰,以为捕禽之用。当时,辽国契丹人虽为游牧民族,但以拥有海东青为荣耀,也成为皇家贵族必求之物,需求极欲。但产鹰之地离辽国较远,必须经过数千里之外的东北方的生女真地带。《大金国志》载:“先是,五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来自海东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鹜。辽人求之女真,女真苦之。”另南宋人也记载:“女真有俊禽,曰海东青,次曰至爪俊,俊异绝伦,一飞千里。”辽皇帝“喜此禽善捕天鹅,命女真人过海,诣深山穷谷搜取以献。国人厌苦,遂叛。”辽契丹皇帝居然不顾女真的死活,無休无止地驱使女真人越岭跨海,以血与生命为代价换取海东青。那时,辽国契丹人统治整个东北地区,并以松花江至海东区域为主要通道,此通道的必经之路就是著名的五国城(现依兰)沿松花江之路。辽朝派重兵时刻保护着这条通道。如果哪里受阻,辽廷立刻派兵讨伐。那时,在这漫长的鹰路上,女真人必须经常到海东地区去捕捉海东青献于辽人,而捕捉之事是异常艰辛的,又必须放弃自己正常的渔猎生活,许多人为此而丧命。女真人怨声载道,经常起义反叛辽朝之命。有几次甚至连女真人的大酋长、包括受辽任命的节度使也出来阻止辽国的过份的永无休止的“鹰求”。当时,正在成长壮大的完颜部巧妙地利用辽国的“虎威”,壮大自己的力量,取得辽朝廷的信任。前边提到《金史》载:“既而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畔(叛)辽,鹰路不通。辽人将讨之,先遣同干来谕旨。”说明因为海东青事,女真人又一次反抗于辽,此次反抗非一般小人物,而是女真人的大人物——五国部叫拔乙门的节度使。“节度使”之职,由辽朝任命,其权相当于今大军区司令,统管所有生女真(相当于今吉林至黑龙江大部分地区)。而此节度使的驻地正是五国头城(现依兰)。此时的乌古乃只是完颜部一个部落长,叫“惕隐”一级,其职在“节度使”之下。辽国人想利用完颜部惕隐的乌古乃去攻打五国城的拔乙门。
从《金史》记载可以看出,拔乙门是蒲聂部人,蒲聂部是五国部最强大的一支。这里有一个问题:蒲聂部在哪里?史学家们至今未对此做出更准确的答案。笔者经研究认为,“蒲聂”部即是“盆奴里”国,“蒲聂”其实与“盆奴里”谐音。《辽夏金元史徵》即记:“五国部蒲聂(即蒲奴里)”,蒲奴里即盆奴里,写法不同而已。”前面提到的五国部为剖阿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盆奴里、越里吉国。盆奴里国就是当时五国城东北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汤原以上的包括汤旺河两岸的小兴安岭的区域。现伊春史志、金山屯史志均记伊春地区在金代之前为“盆奴里国”所属。笔者在第二章中已分析,土温水在金前为以姓跋为荣的部落族,而这个拔乙门的名正好带“拔”。“拔”与“跋”音同,只是汉字不同。那时,这些氏族无文字,只有发音之异同。汉字标注是后来以汉字记述的史书所注用的汉字。也就是说,“拔”与“跋”完全相同。对拔乙门的原住址,史书无载,但由此不难推论,他其实原住在蒲聂部即盆奴里国。下边的分析,又可證明他原生活或渔猎的地方是在沿汤旺河而上的部落集中区的土温水即现金山屯一带,而后来他在金山屯一带被伏杀的可能性最大。
当辽将同干找到乌古乃,并让他与辽军一起征伐五国城节度使拔乙门时,乌古乃动了脑筋,他向辽将同干提出他自己的建议。《金史》载:“景祖(乌古乃)曰,可以计取。若用兵,彼将走保险阻,非岁月可平也。辽人从之。”乌古乃是怕辽军深入至他的深山密地,掌握生女真的情况,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辽将同干准许乌古乃计取,并要观察结果后决定。乌古乃自己表了态,被逼到了胡同口,他必须想办法智取拔乙门。乌古乃与拔乙门均属生女真,只部落不同。他们看来平时早已熟识,因为拔乙门为五国城节度使,而乌古乃是完颜部的酋长,被同为辽国所任命,乌古乃使出了“美人计”。那时帅水(今巴彦少陵河一带)的唐括部不仅是萨满所在地,而且其女多保真的贤德远近闻名,拔乙门祖籍就在帅水旁,但却无缘娶到此家美女,竞让他属下的完颜部部落长乌古乃娶了去,心中早有蒂结。乌古乃肯定知道这一点,他表面上与拔乙门交好,经常去拔乙门的五国城去拜见、送礼、喝酒,并表示同为生女真,共同仇敌是辽国契丹人。拔乙门很高兴,但对乌古乃仍心存怀疑。于是乌古乃表示,为了女真大业,他可以将自己的妻子多保真送到拔乙门身边,并将自己的小儿子做为人质到拔乙门处。乌古乃回到完颜部,向妻子多保真谈了此计。多保真是一个特别理解人的女人,且又历有大局之识,也就答应了。多保真至拔乙门庭下,先献殷勤与拔乙门,她以巧言能歌、善于应酬之长取得了拔乙门的信任和欢悦。最后选择时机通与乌古乃,终将拔乙门伏杀。这是后话。我们在此要讨论的是多保真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通报乌古乃的机会,是在五国城城内吗?还是在其它什么地方?笔者研究认为,乌古乃既然送妻与拔乙门是一个计策,他一定思考得十分周全。如果在五国城刺杀拔氏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五国城为五国之都,有标准的城池,并有层层的卫兵把守,不便得手。他一定设计了另一个地方。那么,这个个地方在哪里呢?查《金史》,终于在《后妃传》中有一句记载:“辽使同干来伐五国蒲聂部,景祖(乌古乃)使后与劾孙为质于拔乙门。”这里的劾孙是乌古乃的小儿子(排位老三)。由多保真和劾孙二人演绎了悲壮的历史故事。今天再追查并无文字记载的二人所去的具体地点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由地名的遗痕却可以找到二人的踪影。这就是五国城北方腹地的土温水(今汤旺河流)的名称却突然有了新名称——唐王河,而在金山屯横山却有了另一个沟系——河孙子沟(后又称麻子沟),以后又合称为孙麻子沟至今。其实“河孙子沟”正是劾孙名称的音传,后边章节有专门分析。“真·土温”即后来的“金山屯”名称由此起源。
由土温水逐步被人称为“唐王河”——“汤旺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演变。这一历史演变的主导者就是多保真。而多保真娘家在帅水(今巴彦少陵河一带)的唐括部。唐括部是女真人的一个重要部落,《辽史》记载,唐括(古)部早为辽国所属,并在渤海国(现宁安一带)也有其部。由于渤海国在唐代为属国之一,受唐朝文化影响颇大,渤海国人祟尚唐朝。但后来渤海国却被辽国契丹人所灭,女真人被驱散,一部分女真被迁移至辽阳以南,史称熟女真,而北方大部分女真人为避契丹人追杀,向北方各处逃散,史称生女真。其中,就有完颜部和唐括部。由于从乌古乃开始与唐括部结亲,而成为“世戚”,乌古乃最信任的“岳父”之部就是唐括部。完颜部汉语称“王”姓。将“唐括·完颜”演变成“唐王”河后又转写为“汤旺”(河)替代后来的双关词“土温水”,专指这条河流;而“土温水”另一个指意为地名的意思,则演变了“金山屯”了。乌古乃将妻子多保真送给拔乙门,而将作为人质的劾孙则放在拔乙门的故里土温水这个地方,这样的分析非常符合情理,这可以让多保真灵活自如地与拔乙门交好,不受孩子影响,又将孩子放到拔乙门故里,可以表示乌古乃作人质的“诚意”,让拔乙门放心;而且更重要的计谋是让多保真与拔乙门相好之后,可以到土温水附近狩猎、捕鱼,并到这里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顺利成章的事。拔乙门完全被多保真的美丽和善解人意的举止所感动,似乎整日沉浸在欢乐之中。择一日,多保真提出到土温水那里去游玩一番,并看一下自己的孩子,而拔乙门也可同去打猎、捕鱼,岂不乐哉?但拔乙门哪里知道这是乌古乃与多宝真早已设下的圈套。土温水这个地方在小兴安岭腹地,有汤旺河从中流过,是渔猎的天堂。拔乙门又可能经常出入于此地,对此地有许多感情,这回有美女多保真陪去,竞乐不思蜀,备马备鞍,很快出行。土温水虽是当时汤旺河流域的一个最大的部落,但必竞不如五国城戒备森严,这里是山地,生活恬静自如。这也是乌古乃所看中的地方。乌古乃的完颜部落从上辈石鲁开始就挺进到这个地方,也常在此打猎捕鱼,对此地十分熟悉。如果能在这里伏杀拔乙门是最理想不过的地方。因此,多保真陪同拔乙门来到了土温水(金山屯),整日打猎,又到河边捕鱼,玩得兴哉乐哉。而多保真及时与早在这附近游猎的乌古乃手下人取得联系,当夜深人静、拔乙门正酣睡之时,乌古乃持刀破门而入,将拔乙门脑袋砍下,然后将首级送给辽廷。辽朝大喜,在同干的建议下,遂命乌古乃为五国城(实为整个生女真)的节度使。从此,完颜部的新纪元开始了,乌古乃实质上成了辽朝所承认的北方“土皇上”。这才有金史的“金自乌古乃始大”之说。
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发生在“土温水”(现金山屯)呢?主要根据还有以下几条:一是在金山屯横山这个地方,有“河孙子沟”之称(前已述过),“河孙子”恰与“劾孙”一致,当为当年劾孙遗留,并且笔者分析认为横山古墓群当有劾孙之墓葬,因为除此地有类似“劾孙”之名外,目前尚未发现其它任何地方有类似“劾孙”之名遗存;而且,根据金史记载,在乌古乃之子中,均出山征战或做官,只有劾者劾孙不知何故没当官,也未出征过,似乎留在某山水之中了(如此横山之地)关于“劾者守阿疏城”的劾者应为同名,非撒改之父、粘罕之爷(《金史·阿疏传》有记)然而,劾者之子撒改和孙粘罕均成了金国的大宰相、大元帅。劾孙之子蒲家奴后来成为金国大将,并有记载,而劾孙少闻。二是此地有乌古乃名称遗迹,如:乌古流、乌龟奶头山(实为乌古乃山之汉译)、乌量山(实为乌郎山之意)。而且,汤旺河上游,有乌伊岭、乌马河之称,笔者认为均为乌古乃在此活动之遗名。其中,乌马河是伊春的一个区,附近有女真语山名:“昆仑气”(汉字标之)。乌马河一个业余作者在《伊春日报》上曾著民间传说:古时有一个乌国国王在此河饮马,故称“乌马河”云云。这一切均显露出五国城节度使乌古乃在小兴安岭活动的遗迹。三是,在横山之北几公里处,有一个“二十八”,应是“阿师拔”之汉标。“阿师拔”应是人们对当时五国城节度使“拔乙门”之俗称,因为:“节度使”女真人多称为“太师”。“阿师拔”,当指太师拔(乙门)之居所。[“拔”(BA)在女真语中是“地方”之意]。四是奇怪地名的挖掘分析。金山屯早名为“查巴气”,亦“查拉拔气”;现在白山南侧(忽鲁沟以南)有一山,地图上仍标为“查巴气山”;现流经金山屯山域的大丰河,以前称为“查拉巴气斯必干”(金山屯区志写为“必斯干”,当为“斯必干”之倒写,其实二者基本相同)。 “查拉巴(拔)气·斯必干”从满语变汉语根据可直译为:“出差错了——美妻”!在当时已在拔乙门统辖下的部落民来说,他们的首领被杀就是“出差了”,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具有为拔乙门叹息之意。原来如此!一条河名竞与“妻子”一词相联系,这正是本文要探索的千古之谜之一!“查拉巴(拔)当初指五国城原节度使拔乙门,在这里“出差了”。除了“查拉巴·斯必干”词以外,金山屯当地还有“三十查拉巴”查《简明满汉辞典》接近于满语之音为“Sacimbi”,汉音可标为“萨弑拔”,此辞典标汉字意为:“砍”、“斩”、“斩绝”。“萨弑拔”,妻弑夫,也可能从此成为固定词组。还有此地另一名称“大丰(峰)”,“大”当与“达”同意,即头领之意;而丰(峰)音(feng),满语“Felembi”为“舍命行事、行刺”、“舍脸求人”之意,与当地这些名称意思完全一致。这些词汇都与当年五国城节度使乌古乃设美人计有关,多保真英勇赴任,成为当时五国城原节度使拔乙门一时之妻,后来多保真设计与原夫乌古乃一起将拔乙门杀掉了
以上分析,可以佐证乌古乃杀拔乙门的地点,但就金山屯本身来说,究竟在哪座山、哪条河将拔乙门杀掉的,实不好确定。因为,有“查拉巴(拔)名的有好几处,看来查巴气是一个历史典故名称,总之就是在这一带是不会错的。再有,我们此文中反复提到的此地南部“横山”一名,似乎也与“查拉巴(拔)气”相合。横山之“横”意,汉语词典明确标注:一为横竖意之“横”音为heng,二声;另一个音为feng,四声,四声的“横”,在汉语词也标注为“意外”之事,看来汉语的“横”就是女真语“查拉巴(拔)气”的同意词,其注解皆为“意外、出差错了”,女真语与汉语均为“意外”,这绝不是一种巧合,这是一个词意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发音而已。汉语讲究簡单音节,但内含丰富,而其他民族语言多为多音节。这样说来,女真语意与汉语意思完全相同,“查拉巴(拔)气”就是“横”,其在横山本地,笔者早期调查时,此地曾叫“卡(库)伦气”,查此词,满语词为“哨探”、“塘兵”的意思,有山沟秘探之意。这里是当年哨探,而且,明确标注为“塘兵”,“塘”通“唐”,当初可能即指“唐括之兵”,探哨一词也可能由此起源。这与许多学者认为“卡伦”一词从清代始是一个前移,即“卡伦”在金代就已使用,此为证明。这一词更似与乌古乃当时秘探拔乙门行踪有关(汤旺河入江处的汤原县也有“郎津(君)渡”的河渡口,当属一个历史之源)。金山屯另一个“唐郎子”(亦写螳螂)沟,更为明显地记录着“唐郎”之活动。“唐郎”当为唐括部郎君之简意,“郎君”辽国为内务官职,此郎君可能是金前民间引用之称,非是辽国之官,《三朝北盟编·政宣上帙》记载:北宋派使与金结盟灭辽,“海上之盟”,马政等使者到涞流水见粘罕、兀室等人时,“皆呼郎君”,证明金初已有此称。而唐括部之郎,此郎即是“郎中”(类似行走中医)的意思,因那时,唐括萨满们同为神医,即以“郎”称之,此可证明。也可能是唐括部某头领之意。但不管怎样,也与唐括部有关联。
话说回来,土温水来了个唐括部之女、乌古乃之妻多保真,人们开始将此地的一些山岭称为“多保真山”。而在金前,不可能有汉字“金”意,因当时女真人语“金”曰:“按出虎”或谐音:“阿禄祖”,标准音为“阿心”。这些发音与现“金山屯”无任何联系,说明“金”出现前,有近似发音,这个近似发音就是“真”。至今,在乐园一带,仍将金山屯区址西山后岭称为“大宝金山”或“多宝金山”,人们曾解释为此山出金银财宝而得名,但依笔者分析,实为“多保真”之遗传。证明“多保真”在此活动过无疑。当地最险峻的“西山”被称“真峰”,后由“真峰”演变为“金峰”‘“金山屯”。“真”与“金”音相近,并在后来完颜部为核心的女真人创立新国,名为“金”,将“真”谐音为“金”完全合乎情理。后来“金山”乃“大金国之专属之山”,“大金屯兵之山”“产金之山”(金山屯历史上曾有沙金之河)多点连一线,以汉语丰富的内涵,称为“金山屯”即合金祖之史,又合实际之意。按现在的意思,可以译为:“美丽的山林之岛”。
当初,多保真到来后,带动了其娘家——帅水河畔的唐括部向小兴安岭腹地的土温水迁来,最后成为被完颜部乌古乃等授权代为守护的战略要地。并由此加深了完颜部与唐括部的感情,二部已不可分割,成为“世戚”,就是世世代代互相结亲,这正是从乌古乃与多保真的结合开始的。从此,开始了称土温水这条河流为“唐温河”。原拔乙门猎营堡“阿师拔”(现二十八沟)被新主人——唐括部人所取代。二十八沟里就有“唐国山”之传说和“趟过岭”之土名,与“唐括(音:刮)岭”音完全相同。而且左侧的“馒头山”,据说因其上三块石相摞,而称为“三馒头山”,同时,也称“五奶子”山(伊春地图标“奶子山”。奶子音“乃”,实为乌古乃之山意。)一直仙说不断,其音来源应为“萨满”,即此山曾是“萨满教”之圣山,后讹为“馒头山”、“三馒头山”。这些均证明,同一山峰,即称乌古乃山,又称萨满唐山,此地与唐括部族的关系非常明显,唐括部是大萨满所在地,是所有女真人崇拜的神地,也同时将萨满教带到了小兴安岭,形成了以土温水“真峰”为中心的萨满教圣地。
萨满教是神灵宗拜、万物有灵的崇拜,当时不需要盖房子做教堂,他们以奇异的大山、大石等为崇拜对象,就可以吸引周边人们蜂涌而至。可以想象,当年唐括萨满们到了这里,因有奇异山岭而显得神上加神。从四面八方到此拜神者无计其数。馒头山民间也称“神山”,这里一度成为“萨满”神教之地,萨满头(今馒头山)应是“主神”之所在。六、七十年代横山出土文物中,有带柄铜镜,此种铜镜常用作萨满晃神用具。民间曾在山下拣到一银镯,此镯较之现代之器要宽大得多,似女巫妪所戴。还曾发现类似铁铃、铜铃的器物,疑为萨满服饰响铃。还发现陶罐,类似香炉。还发现石盘火灶痕迹。这一切都表明此山有“萨满”活动痕迹。据“萨满”研究论著分析,萨满初为“女人操之”,后发逐有男女皆可。“土温水”成为“萨满”圣传之地,与多保真带来的娘家唐括部有关。唐括部是当时最主要的“萨满”专业神职人员。除现金山屯横山馒头山的萨满迹象以外,在北部的“乐园”村也是萨满活跃的地方,其中至今皆有“狐仙”的影响。据说,这里早年间一直是“求仙拜神”的地方。金山屯史志记载,此类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后被政府制止。如果作为历史迹痕研究,这种“拜狐仙”,留有多保真遗痕。笔者查《满汉辞典》,“多保真”一称与满语“狐狸皮”发音近似,当初多保真从小取名的意含,可能是“小狐狸皮子”、“小狐狸精”之意,以后人们对她的祟拜而转化对“狐狸仙”的崇拜亦有可能。
非常有趣的是,多保真天性善歌,而在“乐园”这个地方,风景如画,南面是“多宝金山”,山下是一汪清水,水边兀立一堵石砬子,与潭水相互映衬,人们又称这里为“多宝珍珠潭”、神女仙壁潭,说是神女照镜子打粉的地方,因此,也有人称此潭为”镜子潭“,传说,仙女一边在水边洗,一边唱歌,歌声播应四方。这里的“多宝珍珠潭”与前面提到的“多宝金山”相一致,而“多宝珍珠山”不仅有当年女真人养珠采珠之痕迹,甚至从字音上几近“多保真”其名。这个“石壁岩”,也与“斯必干(罕)”音近,据说在那里可以听到天仙之歌,听见仙境里的人犬之声。笔者1969年在此下乡,就听当地老乡有此传说。我们几个小青年还特意到这个“仙境石壁岩”去探个究竟。原来,此石砬子位于乐园村、过汤旺河南岸、火车站前方,石壁高大,巍然壮观,真婉如石头之墙。石墙之下是一汪水谭,水明如镜。在此潭边,面对石壁静听,竟真能听到人们说话声和鸡、鸭、鹅、狗之叫声,似乎山上有一个屯落,但到山上找遍,也没见到一处人畜之迹,非常使人纳闷。后来反复去看、听,终于发现从远处传来的人声禽叫是物理回声,似一种“海市蜃楼”现象。但不管怎么说,此处地理环境奇异,如细观察,可以看出此处一定是古时的大泽,是汤旺河冲击而成的,是捕鱼的好地方。而且,当地人传说此泽产珍珠,这与金史所记的东北贡品“北珠”也可能有一定关联。当年女真人在“土温水”从事渔猎,不仅有男人,亦有女人。女人一般从事水性活动,如捕鱼、养采珍珠等。此地一直有女真人生存,就会有此类生产活动。而女真之精英,如纥石烈部、完颜部、唐括部的到来,使這里增加了新的气息和色彩。“多保真”这样的女人的到来,使此地气氛大为改观。从金山屯“乐园”一称,可能根源于女真人昌盛之时。“乐园”的词根应来源于女真人。女真人女子到了当嫁之年,“行歌于途”。其歌自编自唱,内容是自叙家事、自己的“妇工”技能、容色等,“以申求侣之意”。就是说以唱歌与友交往,这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俗有类似之处。根据女真人的特点,此类活动多在“水”边、风景优美处。“乐园”这个地方可能是女真人在此地最兴盛之时的一个“欢乐之泊”。金山屯乐园金时应为沼泽地带,又有神话般的石壁岩之美景,当成为欢乐之泊、欢乐之谷。还有,当年既然是水泽涟涟的区域,必有大量水鸟栖息。其中定有天鹅、大雁之类禽鸟,而天鹅正是女真人最喜欢的飞禽,著名的“海东青”训养也可能在此进行过。完颜阿离合懑就是训鹰能手,他的名字就是“臂执鹰者”。而他的“老家”也在“土温水”。金史记载,其孙“宗尹”,“禄其父功,授世袭蒲屿路屯河猛安,并亲管谋克”。此时,宗尹已在山东路统军司“为使”,却被大老远地继承父功,回到蒲屿路袭屯河猛安。这“屯河猛安”即在原“土温水”。阿离合懑是乌古乃的第八子,正是乌古乃与多保真在五国城和土温水活动的时期。阿离合懑在土温水驯鹰“海东青”,也应当在此水谭地带,即今“乐园”之地。驯鹰是一桩苦差事,但能见海东青飞天捉天鹅,也其乐无穷。意亦有“乐”之含义也。不过,女真人驯鹰之果,并不是自己享用,而是为了献给辽国契丹贵族(前几章有述,此处不赘)。
不管怎样,由于多保真而带来了整个唐括部从其率水(今巴彦一带)迁至“土温水”(金山屯乃至整个汤旺河流域),具有“唐”字音的山河称呼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但这样一个重要启史之地,为何金朝不太提及呢?这与完颜人讲究面子有关,对以“美人计”手段杀人夺权似乎羞于启齿,更不能记于史上。这可以从金史中关于乌古乃的记载中找到答案。《金史·本纪第一世纪》(景祖乌古乃传)中曾载,乌古乃“以妻为人后,袭而擒之,献于辽王。辽王召见于寝殿,燕赐加等,以为生女真节度使。辽人呼节度使为‘太师,金人称‘都太师者自此始。辽主将刻印与之。景祖不肯系辽籍,辞曰:‘请俟他日,辽主终予与之,遣使来。景祖诡使部人扬言曰:‘主公若受印系籍,部人必杀之。用是以拒之,辽使乃还”。这说明当时乌古乃杀拔乙门,本来是想夺节度使之要职,可一旦辽主授予时却不愿接受,说明他内心也觉得不光彩。因此,金人将这段设美人计杀人夺权之史略略而记,不加详文,原因盖出于此。
唐括部迁徙至“土温水”不是没有斗争,与另一个温都部落就产生了矛盾。《金史·本记·太祖》就记载,温都部跋忒杀唐括部跋葛的重大事件(这在第六章)中有详细的记述)。是阿骨打受命去平息温都部跋忒叛乱,并将其追杀。金史特别记载阿骨打是沿“土温水”而行,证明此事发生在“土温水”(现汤旺河金山屯一带)。阿骨打将温都部跋忒杀掉后,进一步巩固了唐括部在“土温水”的立足地位。此时,金国尚未建立,但“土温水”周边的大山和大森林,无疑被唐括部代完颜部所主宰。根据金史之一载,“完颜”后来转汉姓“王”,“完颜唐括”若以汉字简约“王唐”,女真语乃倒装句式,正式后来的“唐王”之句。从另一角度分析,直称“唐王”亦可。在女真人们口语中,称唐括部头领为“唐王”实属正常。
唐括部以后成为完颜部之“世戚”联姻,由于多保真的杰出贡献,后被封为“景祖“昭肃皇后”。在金建国前,金史有记载,有名有姓的杰出女族当此一人。也是唐括人可以“王”称的又一原因。查《金史》知,自乌古乃即娶唐括部多保真后,一直与唐括部联姻。完颜贵族与其它部落联姻,实质是一种“部落联盟”性质,没有重要贡献和可靠性,是不可能的。笔者分析唐括部只所以成为完颜部的联姻的联姻对象,一是与其萨满仙气影响有关;二是由于唐括部为乌古乃夺权做出了贡献,并代守这片大森林。到了乌古乃孙辈,诸如阿骨打之兄乌雅束、阿骨打自己娶唐括氏(圣穆皇后)为妻,其第吴乞买娶唐括部女(钦仁皇后)为妻。阿骨打创立大金国,当上首位皇帝及其弟吴乞买当上第二代皇帝,则将他们的“后父”即岳父之祖辈封为“国公”。阿骨打封其岳父唐括·留速、祖唐括·迭胡本、曾祖唐括·劾乃为“国公”,吴乞买封其岳父唐括·阿鲁束、祖实匹(石批)、曾祖阿鲁琐为“国公”。据《金史·百官志》载:“封爵: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知“国公”与“郡王”同等。因此,将唐括部诸“国公”称“郡王”是可以的。因而,“唐王”一称,不仅民间乃为顺称,在官方亦合制。笔者按年代推导分析,吴乞买的岳父的父亲即钦仁皇后的爷爷实匹(亦石批)应是唐括·多保真的父亲辈,即是阿骨打和吴乞买奶奶的父亲,如果当年多保真首先来到了“土温水”,那么,其父即实匹首先带人跟进到土温水的可能性偏大。故可认为,在土温水(金山屯)一带传萨满教的第一个男大神应是他“石批德阿骨只”(女大神当然是多保真)。当地人第一个称“唐括·王”者应当是他,尔后则为其子阿鲁;或同来者还有阿骨打之“后父辈”迭胡本和其子留速。阿骨打和吴乞买均将自己的“岳父”之亲封为“国公”,从时期分析,应当在金朝创立之初即公元1115年前后。
汤旺河一称在辽代已有记载,金山屯区史志为:“辽时金山屯为生女真领地,属五国部之盆奴里国。旋属汤旺河兵马司及五国部节度使司”。这一记述,与笔者上述分析之时期相吻合。故“汤旺河”一称在辽末、金初之时已在民间出现,而“(多宝)真山·土温”,后又称为“金山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