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句的系统复杂化与自繁殖

2012-01-11马清华

关键词:蕴涵说明性复句

马清华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复句的系统复杂化与自繁殖

马清华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文章研究表明,偏正复句存在着有序的系统复杂化和自繁殖活动。它从联合领域的承接复句跨界向偏正领域的因果复句偏移开始。假设关系是在继承因果联系的基础上,由当下因果事态向预期因果事态变异而成,其所建立起的因果预期联系,为偏正复句的继发偏移补充了必备的逻辑基础。接下来,偏正复句通过模态变异、顺逆变异、项目变异、标记替换,更加活跃地以家族相似关系向其他各类型偏移。在偏移中,常量和变量的选择常发生变化,当一次繁殖成功后,新繁殖的复句类型便选择新的常量和变量,进行再度扩张,从而构成复句类型的链式演化。

偏正复句;系统复杂化;自繁殖

一般所谓的句法结构包括狭义句法结构和逻辑结构。在最简意义上,它们都不外乎联合和说明两种关系。狭义句法结构的说明关系多靠语义选择限制咬定,说明人、物、事的情状(主谓、动宾、偏正、中补均是,主要见小句及以下层次)。逻辑结构的说明关系多靠常识、省略、关联词等绑定,说明事的义理(因果、假设、条件、让步、目的、连锁均是,主要见分句之间)。赵元任主张把偏正复句中处于前项的偏句归主语,把处于后项的正句当作谓语。[1]65-66也有人鉴于偏正复句的偏句跟主句间所存在的限制性关系,将前者叫“状语从句”或副词性小句。其实,偏句跟主句间的语义联系既非典型的陈述关系,也非典型的限制关系,不过倒可笼统视为说明关系。句法结构和逻辑结构存在紧密的系统联系。双主谓结构句[2]68-70、连谓句、补语句等一系列句子是把句法结构跟逻辑结构链接起来的中间环节,如当双主谓结构句的句法联系松懈后,就成为逻辑上的联合关系,逻辑结构中的承接关系紧缩后又可成为句法结构中的连谓关系。

就复句而言,以往对复句的研究都局限在类的描写和分归上,疏忽了对不同类型间系统联系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证明了偏正复句内部的系统复杂化和有序自繁殖活动。在自繁殖活动中,一切偏正复句均源于说明性因果,而说明性因果又源于联合复句中的承接。说明性因果在变异为假设后获得助剂,活跃地偏移为其他偏正类型。

一 以因果为原型的家族相似关系

偏正复句各类型间的逻辑变换关系证明,它们与词类相仿,也存在广泛的家族相似性。

(一)逻辑变换

偏正复句的类属性质决定于四方面特征:(a)次件或主件的项目,(b)次件或主件的模态,(c)主次件间的顺逆关系,(d)关联词语。当这四方面特征之一改变时,类属可随之改变。其中,关联词和主次件模态存在互动,后者由前者标明或赋予。子句模态包括反映逻辑事理特质的真值模态(必然、常规、或然)和条件模态(能),反映现实性特质的存在模态(实然、超然、虚拟、未然),反映社会特质的道义模态(允许、应当),反映心理特质的意态模态(意愿、疑惑)[3],这里新增“常规、超然、虚拟、未然、疑惑”模态。虚拟模态属非主件模态,仅见于次件。其他模态既见于主件,也见于次件。超然模态仅见于条件(包括条件连锁)关系次件。就项目而言,若不考虑模态差异,则两个子句的项目成分相同的是同式,互为对立的是对式。[4]用α表次件,β表主件,子句之间的项目成分关系,理论上至少有以下14种。它们将在偏正复句的逻辑变换和蕴涵分析中体现出来。表1举例表明偏正复句各类型间的逻辑变换关系,有序模态集合(X,Y)依序表次件模态和主件模态。

表1 偏正复句逻辑变换关系表

1.因果关系的变换 说明性因果是叙实的,推论性因果是臆断的,但其次件都呈[+实然]模态,主次件一般为顺接关系。改变其中任一特征,都可导致句子向非因果关系转型。说明性因果和推论性因果若互换关联词,多能在原模态格局下以项目[+全同]方式进行句子的类别互换。其模态差异在于,推论性因果的主件不能是[+实然]模态,但可在设疑时呈[+疑惑]模态(如例8、9),因跟预期不合,它能带转折标记,归逆接关系。说明性因果的主件可以是[+实然]模态,却不能是[+疑惑]模态。

(8)(实然,疑惑)既然天气不好,(可)他们为什么还是去了颐和园呢?

(9)(实然,疑惑)既然宇宙是无穷的,(可)为什么还说宇宙在增大呢?

2.向假设关系的变换 假设关系含顺接假设和逆接假设,后者又可称虚拟让步或无效条件。次件虚拟性是假设关系的共同特征。因果句多能以改变关联词,将次件模态由[+实然]转为[+虚拟],以项目[+全同]方式变换成顺接假设句,以项目[+次同对]或[+主同对]方式变换成逆接假设句。假设句的主件不能是[+实然]模态。顺接假设的主件可呈[+疑惑]模态(如例10、11)。

(10)(虚拟,疑惑)如果我同意,那么你们派谁去?

(11)(虚拟,疑惑)如果大家都来,你们来不来?

表面上的顺接假设有时还可表对比对照关系,该用法是五四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受俄语影响的结果[5]153,其次件呈[+实然]模态,主件可以是[+实然]或[+疑惑]模态,如:

(12)(实然,实然)如果(说)第一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那么第二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3)(实然,疑惑)如果宇宙是无穷的,那么为什么还说宇宙在增大呢?

3.向条件关系的变换 一般条件句的次件均呈[+超然]模态。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次件模态的超然性表现为无从确认是否已成事实。无条件句的次件常采用疑问式,表达对一切条件的周遍性排除,它使用的正反问、选择问(如表1的例2Cc-7Cc)或特指问(例14)形式在次件中不具有明确的疑问意图(前二者与疑问代词任指用法有相同认知基础),无所谓“信疑度”[6],因而都能填入“我不知道”的空格中并使之足句,但有明确疑问意图的是非问形式不能进入该空格,也不能用作无条件句的次件(如例15不合法)。因果句多能改变关联词而将次件模态由[+实然]转为[+超然]后,或以项目[+全同]方式变换成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或以项目[+主同或]方式变换成无条件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句的主件不能是[+实然]模态,无条件句有时可以(例16);必要条件句为确保有足够语义显著度突出次件必要性,主件不能是[+必然]模态。除这些限制以及除[+疑惑]、[+虚拟]外,条件句主件可以是其他各类模态,充分条件句例17的主件表面上是[+疑惑]模态,实际是信度极高的反问,归[+必然]模态。

(14)(超然,常规)无论谁经营,都很难盈利。

(15)(疑惑,意愿)*不管你都回答上来了吗,我都把你收下。

(16)(超然,实然)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我没有偷。

(17)(超然,必然)只要有你保护,我怕什么呢?(意即“我什么都不怕”)

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之间在相同模态特征下,可以项目[+全同]方式互相变换,也可以项目[+主同或]方式变换成无条件句,它们只是对次件的条件地位有不同认定罢了,充分条件表明条件已足够,必要条件表明条件不可缺,无条件表明条件性被全面排除。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保持了因果事理上的先后顺接关系。无条件复句的次件由正反问或选择问形式构成时,多可拆解成两个并列的[+主同对]假设关系(参见下文),但侧重点在逆接关系上。次件由特指问表程度时,逆接关系尤为明显(如18a、18b),顺接反而不能接受(如18c)。

(18)(超然,可能)

a.无论质量多好,都不会有人买。

b.无论质量多不好,都会有人买。

c.*无论质量多好,都会有人买。

4.向让步关系的变换 让步关系分事实让步和虚拟让步。事实让步是一般意义上的偏正类转折,次件是呈[+实然]模态的事实,虚拟让步和逆接假设异名同实,次件带假设性或极端意味,呈[+虚拟]模态。因果句能以改变关联词和项目[+次同对]、[+主同对]方式变换成让步句,如维持次件[+实然]模态不变,则句子变换成事实让步句,若将次件模态由[+实然]转为[+虚拟],则变换成虚拟让步句,变换中主件可维持原模态不变。虚拟让步句主观色彩强,具有比事实让步更浓的抑扬色调,与次件的反事实性或极端化相应,主件排斥实然模态。

让步关系一般都是逆接关系。但有时事实让步也有顺逆参半的情形,如例19关联词表逆接,但两个子句叙述的都是消极方面,看上去又像是顺接,只是口气软硬稍异而已。

(19)(实然,实然)虽然他的态度不对,但是你的态度也不好啊!(≡他固然不对,你的态度也不好呀)

5.向目的关系的变换 目的关系总体上是对因果关系的规划行为,次件都表期求。“如果一个关系R,只要在两个对象x和y之间成立,也就在y和x之间成立,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关系永远在相反的方向成立,这个关系就叫做对称性(symmetric)的”[7]104。仿此,如果一个关系 R,只要在两个对象x和y之间成立,也就在y和-x之间成立,我们把它叫反对称性(anti-symmetric)的。如果一个关系R,只要在两个对象x和-y之间成立,也就在-x和y之间成立,我们把它叫镜像性(mirror)的。据此可把因果关系分对称性因果、反对称性因果和镜像性因果。因果句多能结合关联词的改变,或基于对称性因果关系,将结果项作为行为的动因,以项目近似[+全斜同]的方式,变换成目的句(如表1的例3A→3E、4A→4E、6A→6E、7A→7E),或将原因项作为行为的动因,以项目近似[+全同]的方式,变换成目的句(如表1的例5A→5E);或基于反对称性因果关系,以项目[+主同对]的方式,变换成目的句(如表1的例2A→2E);或基于镜像性因果关系,将预期的相反结果作为行为动因,以项目[+全斜对]的方式,变换成目的句(如例20a→20b)。

(20)a.他如果不减少社会活动,就会影响学习。

b.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只得减少社会活动。

变换表明,目的句次件均呈[+意愿]模态,常兼[+未然]或[+能]的模态,主件中的动词均属意志行为,主次件常共用同一个主语。达成类和避免类的目的句都是顺接的事理先后关系,其次件互为对立子句(contradictories)[8]165。

6.向连锁关系的变换 连锁是倚变关系,按形式分,有含比较级程度副词(“越、愈”)复现格式的副词连锁和含疑问代词复现格式的代词连锁;按内容分,有条件连锁、因果连锁和状态连锁。条件连锁句次件为[+超然]模态,因果句向它变换时,多能以改变关联词的方式,将次件模态由[+实然]转为[+超然],继而或以项目[+全同]方式变换成副词连锁句(如表 1 的 2Aa→2F,3Aa→3F,7Aa→7F),或以项目近似[+全同]方式变换成代词连锁句(如表1的4Aa→4F,5Aa→5F,6Aa→6F)。因果连锁句的主次件同时呈[+实然]模态,仅有副词连锁式,可由相同模态格局的说明性因果句以项目[+全同]方式变换而成(如例 21a'→21a,21b'→21b)。状态连锁是逻辑结构形式下的句法结构意义(如“他越跑越快|雨越下越大”),因而可暂且撇开不论。

(21)(实然,实然)

a.我越看越明白。

a'.我因为看了,所以明白了。

b.我越看(反而)越糊涂。

b'.我因为看了,所以(反而)糊涂了。

连锁句主次件间一般是顺接关系,但副词连锁可有例外,有时可以是逆接的(如例21b、22b)。

(22)(超然,常规)

a.葡萄酒越便宜,卖得越快。

b.葡萄酒越贵,(反而)卖得越快。

(二)家族相似性与相似度

根据以上分析,将各类偏正复句的特征归纳如表2:

表2 偏正复句特征比较表

续表2 偏正复句特征比较表

统计表2中每两类复句在主件或次件特征、主次件关系、项目关系方面的异同特征,乘以不同的权重①顺逆权重为1.5;[+偏逆接]按[+逆接]计算,加权后另扣除1加入相反的特征;存在的模态权重为0.5,排除的模态权重为0.25;主件或次件成对逻辑特征(如前提、结果)的权重为0.5,非成对逻辑特征(如充分条件的[+已足够])权重为1。主次件间说明、臆断特征权重为0.5。同序计为1个相似点,可易序特征上的异同计0.5个相异点或相似点。项目[+全同]计1个相似点;项目[+同对]或近似[+全同]各计0.75个相似点、0.25个相异点;项目[+全同或]各计0.5个相似点、0.5个相异点,项目[+斜同]各计0.25个相似点、0.75个相异点(不重复计分)。,然后根据公式“特征相似度=(特征总和-相异特征数)/特征总和”计算偏正复句间的特征相似度,得表3。

表3 偏正复句特征相似度统计表(均为百分数%)

若将计算出的结果按相似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分成五个等级,一级≤20%,20% <二级≤40%,40%<三级≤60%,60% <四级≤80%,80% <五级≤100%,则两种偏正复句间特征相似度在四级以上的达43.7%,三级以上的达91%。具体数据如图1或表4所示。

图1 偏正复句间特征相似度等级比例图

表4 偏正复句特征相似度等级比例表

关联词的意义变化产生于词形稳定前提下所附着或连接的结构成分的特征变异。作为对这种变异吸收的结果,关联词的意义变化与结构关系相应,在全局上也表现为家族相似关系,在细节上呈现出多条有规律的发展轨迹。

起于模态变异的如:【事实让步-虚拟让步】满语连词ochibe表虽然、虽则,也表即使、纵使、就是、哪怕。[9]597日语接续助词も接在活用动词连体形后表虽然、但是,也表即使。[10]347【因果 - 条件】西班牙语原因连词como又是条件连词,连词que表原因(因为)、结果(以至于),又表无条件(不论、不管)。[11]247,913【因果 - 目的】阿尔巴尼亚语连词 qё既表原因,又表目的。[12]181,271捷克语连词 proto 既表原因(因为)、结果(因此、所以),又表目的(为了)。[13]763早期现代汉语“为了”表原因和目的。【假设-因果】银川方言连词“但”表假设(如果)、又表推论性原因(既然)。[14]228日语文言接续助词ば表假设(要是、如果、假如)、文言里又表因果(因为、由于)(按:还表条件)。[10]341-342捷克语连词 když在口语里表假设(如果、要是),又表因果(因为)(按:也表条件[只要])[13]278。

起于顺逆变异的如:【顺接假设-逆接假设】捷克语kdyby既是假设连词(如果、要是、假使、倘若),又是让步连词(即使、就是、哪怕是、纵然)。[13]278印尼语 namun 既是假设连词,又是让步转折连词。[15]452【因果 - 转折】乌克兰语连词 же表因为,又表可是、而、却、但是。[16]120满语句末连词 seme表因为,又表虽然、纵然、即便[9]637。

起于双重变异的如:【因果-目的-假设-让步】法语连词que可引出原因、后果、目的、假设、让步等状语从句,连词si既表因果(之所以)、假设(如果、要是),又表让步(虽然、尽管)。[17]1038,1083葡萄牙语表两个动作先后进行的连词e可在一定场合表结果、目的、转折。[18]405【因果 - 条件 - 让步】德语连词so 既表因果、条件,又表让步等[19]1136。

二 以顺接假设为核心节点的逻辑秩序

各类偏正复句都跟顺接假设存在蕴涵或等值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可建立起偏正复句的系统逻辑秩序。

(一)蕴涵

几乎所有偏正复句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归向对顺接假设的蕴涵。

【逆接假设/虚拟让步⇒顺接假设】逆接假设/虚拟让步蕴涵其相应的[+主同对]或[+次同对]顺接假设。用⇒表蕴涵,前者如表1的例3Bb⇒3Ba,4Bb⇒4Ba,5Bb⇒5Ba,6Bb⇒6Ba,后者如表 1 的例2Bb⇒2Ba,7Bb⇒7Ba。

【因果⇒顺接假设】推论性因果蕴涵其相应的[+全同]顺接假设,如表1的例2Ab⇒2Ba,3Ab⇒3Ba,4Ab⇒4Ba,5Ab⇒5Ba,6Ab⇒6Ba,7Ab⇒7Ba。向顺接假设升华进而形成该类型的逻辑基础来自说明性因果(尤其当主次件均呈[+实然]模态时),但一个造就了新系统的成分也会被新系统所造就,如作为类语言性质的叹词是语言的始祖[20],但语言中的非叹词也会演化成叹词(如表泄愤的“操!”)。顺接假设和充分条件一方面起源于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在共时复杂化运作中反过来生成曾经造就了自己的因果关系,并丰富了因果主件的模态类型。如顺接假设句能借助跟某一子句的[+次同]关系,导出对以该子句为次件的因果认知,推出一个新的因果复句(除顺接假设外,充分条件句也有这个能力)。比较表1例2Ba和截成两半的例2Aa所构成的推论。

(2Ba)如果大家都没时间复习,考试就可能的推迟。

(2Aa)因为现在大家都没时间复习,……

……所以考试可能推迟。

由顺接假设经推论导出的说明性因果必反过来蕴涵该顺接假设。因此,仍可有表1的例2Aa⇒2Ba,3Aa⇒3Ba,4Aa⇒4Ba,5Aa⇒5Ba,6Aa⇒6Ba,7Aa⇒7Ba。

【必要条件⇒顺接假设】必要条件蕴涵项目与之[+全对]的顺接假设。如表1的例2Cb⇒2Ba。表1 的例 4Cb、5Cb、6Cb、7Cb 均可类推。

【无条件⇒连锁⇒顺接假设】次件由特指问表程度的无条件关系蕴涵其近似[+次同对]的连锁或顺接假设(∨表“或”),主件均呈[+常规](常兼[+或然])模态。如 23a⇒23b∨23c,24a⇒24b∨24c。

(23)a.无论风多大,我都不怕。 b.风越大,人一般越怕。 c.风大的话,人一般会怕。

(24)a.他无论多痛苦,也没掉一滴泪。 b.人越痛苦,一般越可能掉泪。 c.人痛苦的话,一般会掉泪。

同时,条件类的副词连锁又常可蕴涵其相应的[+全同]顺接假设,如 23b⇒23c,24b⇒24c,又如表1的例2F⇒2Aa,3F⇒3Aa,7F⇒7Aa。因果连锁无论顺接或逆接,都能蕴涵其相应的[+全同]说明性因果关系,如例21a⇒21a',21b⇒21b'。逆接连锁句及其蕴涵的因果句都能添加转接词“反而”以明示逆接关系,而不改变句意。结合前面论述的“说明性因果⇒顺接假设”的蕴涵关系,不难发现,顺逆因果句所蕴涵的因果关系又蕴涵着一个共同的假设蕴涵,即21a'∨21b'⇒“他如果看了,一般会明白”。

【事实让步⇒顺接假设】事实让步蕴涵其相应的[+次同对]顺接假设,或蕴涵其相应的[+主同对]顺接假设。前者如表1的例2Da⇒2Ba,3Da⇒3Ba;后者如表 1 的例 4Da⇒4Ba,5Da⇒5Ba,6Da⇒6Ba,7Da⇒7Ba。

【目的⇒顺接假设】目的句或基于对称性因果关系,蕴涵项目与之近似[+全斜同]或近似[+全同]的顺接假设句,前者如表1的例3E⇒3Ba,4E⇒4Ba,6E⇒6Ba,7E⇒7Ba,后者如表 1 的例 5E⇒5Ba;或基于反对称性因果关系,蕴涵项目与之[+主同对]的顺接假设句,如表1的例2E⇒2Ba;或基于镜像性因果关系,蕴涵项目与之[+全斜对]的顺接假设句,如例20b⇒20a。

(二)等值

有些偏正复句类型跟顺接假设存在等值关系(equivalence,用≡表示),它是语言多样化的产物。结构等值对关联词的语法化也有影响[21]56-57。

【充分条件≡顺接假设⇒代词连锁】充分条件等值于项目与之[+全同]的顺接假设,只是前者因强调条件已足够,口气硬一些,如表1的例2Ba≡2Ca,3Ba≡3Ca,4Ba≡4Ca,5Ba≡5Ca,6Ba≡6Ca,7Ba≡7Ca。代词连锁又基本等值于项目与之[+全同]的充分条件或顺接假设,如代词连锁句表1的例4F-6F都可添加充分条件标记“只要”或顺接假设标记“如果”而基本保留原句的意思。

【无条件≡双重假设∨虚拟让步/逆接假设】次件由正反问或选择问式构成的无条件句可分解为[+主同对]双假设句,如25a、26a各自蕴涵双重假设关系25b、26b。其中有的双重假设关系只有正反之分,没有顺逆之分(例25b),有的不仅有正反之分,还有顺逆之分(例26b)。有顺逆之分时,意义重点在逆接假设上,这种逆接假设意味可在关联词“即使”等的明示下得到凸显。无条件句全面排除条件关系,虚拟让步则极端渲染条件无效性,所以两者可等值互换。如无条件句26a跟虚拟让步句26c大致等值,又如表1的例4Cc≡4Db,5Cc≡5Db,6Cc≡6Db,7Cc≡7Db。

(25)a.不管是旧体诗还是新体诗,我都喜欢。

b.如果是旧体诗,我喜欢;如果是新体诗,我也喜欢。

(26)a.无论你同意不同意,我都要去。 b.你同意,我要去;你不同意我也要去。 c.即使你不同意,我也要去。

综上所述,偏正复句各类型间不是相互割裂、互无联系的,相反,它们可依据蕴涵和等值关系构成一个有通达联系的有机系统(如图2),这反映了日常语言的逻辑秩序。假设关系无疑是其中最核心的节点。

图2 偏正复句逻辑通达关系图

三 以承接为起点的系统复杂化

(一)发生学分析

从发生学角度讲,说明性因果是承接关系由联合向偏正跨界偏移的结果,是最先起的偏正关系。顺接假设由说明性因果偏移而得,它在因果基础上建立起的预期联系,为其他偏正类型的继发产生补充了逻辑基础。接着,复句在积累起的预期因果联系基础上,发生了活跃而多样的模态变异、顺逆变异、项目变异、标记替换,由此形成整个偏正复句系统。

1.从承接到因果

偏正复句中的因果关系归根到底源自联合复句中的承接关系,这种衍化极为自然。承接是时间先后关系,说明性因果是事理先后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仿效、类推或比附,成语“前因后果”反映了人们对事理先后关系的日常认识。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因果次件常被安排做前项,主件常被安排做后项,跟承接句按时间顺序编排语序相一致。

当两种可能的关系或意义在同一结构中兼容并处、莫辨难分却又非源于歧义或组合时,这种状态往往成为其中一种关系或意义向另一种关系或意义演化的节点。词汇语法化研究证明了这一点[21]82。承接向因果的衍化,即经过这样的环节。在该环节,复句既可理解为承接关系,又可理解为因果关系。如前后项时间性、动作性较强的表1例6A在删标后,以意合法连接,可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多种理解。即便是有标记的句子,也可出现承接、因果浑然难分的情形。如例27可有承接、因果、条件等多种理解,其中承接和因果达到难以厘清的地步。对比关系中有时也兼有承接和因果难分的情况(如例28)。

(27)看到那张照片,他就想起往事。

(28)人越来越多,石头越搬越少。

语法化是对句法关系吸收的结果,关联词演化轨迹透现了复句逻辑关系的发生学轨迹。

【承接>因果∶顺接假设∶目的】表时间先后的承接关联词常表事理先后关系,如因果、假设、目的等(“>”表“先于”)。如汉语因果连词“既然”直译应为“已经这样”,在方言娄底话中说成“既已经”。[22]22景颇语连词 sa2yang3表时间“已经…了”,又表因果“既然”。[23]253哈尼语 a55ne33既是承接连词,也是因果连词。[24]115古梵语副词 paxcā 可表“后来、在后面”,又表“因此、那么”。[25]618俄语连词 и 表先后,又表因果。[26]561越南语 thì是承接连词,又是假设连词。[27]165-166捷克语承接连词(然后、以后)pak、potom又都表假设关系的结果(那么就、于是、就)。[13]608-609,710印尼语 dan 是承接连词,又是目的连词[15]142。

以下两个相关证据可强化对时间先后向事理先后演化的证明。

【定指>结果】有定指本无先后义,但它常表对已发事实的确认,以系联事理先后关系,故常向结果类关联功能演变。如汉语代词“那么”,也是表结果的关联词。英语副词so表“这样、那样”,作连词时表“所以”。古梵语副词eva表“这样、就这样”,又表“如是、因此”。[25]565乌克兰语副词 так 表“这样地、那样地、如此”,可作连词表“就、那么、于是、这样一来、就这样说”;代词то表“那个”,可作连词表“就、便、于是”。[16]462,469满语代词 tuttu 表“那样地”,作连词表“所以”[9]757。

【来源>因果】时间和空间在语言学上是不可分离的两个范畴,时间范畴常由空间范畴演变而来。[28]116在语法化活动中,来源义(有时连同定指义一起)常向因果义演变(如表5),这一语法化活动与承接义向因果义演变的理据相似。

表5 来源-因果的语法化词例表

根据分类分析也可发现,因果句是偏正复句的原型。传统语法在一级层次上将复句分联合和偏正,因分类角度单一,其二级层次上的类别出现矛盾和纠缠,如有的语法著作把转折句统归偏正复句[29]401,有的主要归联合复句[30]209-210。为此,传统语法曾主张废弃复句第一层次分类,直接进入第二层次的多值系统。[31]154-158陈中干将因果、假设、目的统归因果型复句,跟并列、承接、递进、转折等所谓非因果型复句相对。[32]89邢福义从广义上将复句分因果、并列、转折三类[33]38-56,虽洞察了各自的内部联系,但三分法将广义因果、广义并列片面限制在顺接关系中,割裂了跟逆接关系间的联系,且未能将分类层级推到最简、最基本状态,科学性上存在缺憾。应当说,复句在一级层次上可从联合-偏正,顺接-逆接,并行-串行等多种角度进行二分,如表6。

表6 复句多角度分类表

逆接关系有结构前后项意义内容的悖反(如对比性转折),也有对预期的戾转(如对承接、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悖反)。[34]227前者跟承接关系的悖反均归联合类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悖反归偏正类转折。

根据多角度二元分类,并结合陈中干、邢福义对“广义因果类”复句内部联系的洞察,可以发现,狭义因果关系是偏正复句的原型。从联合关系到偏正关系存在一系列的偏移过程,串行联合关系是链接两种类型的节点。

2.偏正复句内部的系统繁殖

偏正复句内部根据“非唯标>唯标”,“事实>虚拟∶超然∶未然”,“顺接>逆接”三条基本的序列原则进行有序的系统繁殖。

【非唯标>唯标】偏正复句中无条件、连锁、目的关系是唯标的,即删略关联标记,将导致原逻辑关系瓦解,要么转为因果或假设关系,要么不可联,可通过对表1各例的删标变换发现这一点。再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电子语料库中随机提取无条件“无论/都”句、连锁“越/越”句、目的“以免”句/“为了”句各100条左右,验证无例外。必要条件能在跟充分条件结成的充要条件里以无标方式存在,但不能独立以无标方式存在,所以本质上也是唯标的。

因果、顺接假设、充分条件、事实让步关系是非唯标的,即删略关联标记,原逻辑关系还能同型保留。如表1的说明性因果句例3Aa、推论性因果句例3Ab、顺接假设句例3Ba删标后,音段形式一致,借助语调、语境和隐性模态作用仍可维持原逻辑性质不变,但区别相当微妙。充分条件跟顺接假设近似等值,所以也能以无标意合方式存在。充分条件可在删标后维持原关系或转成因果、假设关系(如例29,又如表1的例2Ca-7Ca)。让步句删标后以转成非让步关系或不可联为常,但事实让步有的能在删标后维持原关系(如例30,又如表1的例1Da),虚拟让步/逆接假设只在高度随意的口语体里才可以无标,如“求”读重长音的例31。

(29)你把作业做完,我带你去。

(30)我劝了她好多回,她不听(≡虽然我劝了她好多回,但她还是不听)。

(31)你求,我不理你(≡你即使求我也不理你)。

从北大语料库中随机提取说明性因果“因为/所以”句、推论性因果“既然/那么”句、顺接假设“如果/就”句、虚拟让步/逆接假设“即使/也”句、事实让步“虽然/但是”句、充分条件“只要/就”句、必要条件“只有/才”句(剔除脱离语境后意义不明的句子)各100条左右,对它们删标后维持原关系、转成其他逻辑关系、转成句法关系、不可联的四类情况进行统计,得表7。有些句例在补足了省略或隐含成分后方可成立,表7括号内数字是加入了这类句例后的比例。

表7 偏正复句删标值变统计表(均为百分数%)

不难发现,偏正复句关联词的结构控制作用主要有明示(凸显)、竞争、致联三种,呈如下作用序列:【因果|顺接假设|充分条件|事实让步】明示>竞争>致联,【虚拟让步/逆接假设】竞争>致联>明示,【必要条件】竞争>致联。由此表明,因果、顺接假设、充分条件、事实让步的意合度高,虚拟让步/逆接假设的意合度低,必要条件、无条件、连锁、目的的意合度几乎为零。

【事实>虚拟∶超然∶未然】因果关系的次件是[+实然]模态,是对当下即时事态的叙实;顺接假设的次件是[+虚拟]模态,是对已积累起的同类经验再度呈现的假想,是对经验中因果联系的类推。没有对当下说明性因果联系的认识,就无从形成可衍推的假设,因此假设关系的产生须以因果关系的先有为前提。假设关系次件呈[+虚拟]模态,虽已比因果关系的[+实然]模态在逻辑上跃升了一步,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次件呈[+超然]模态,则又比假设关系更进一步,其范围之广,涵盖了想象的或当下的事态。其次,必要条件句是其[+全同]与[+全对]双重假设意义的加合(如例32)。次件由正反问构成的无条件句是其[+主同对]双重假设关系的缩略(比较例25、26的a、b两式)。因此,条件关系的产生均须以假设关系的先有为前提。

(32)只有你去,我才去(≡如果你去,我就去,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

典型的说明性因果关系仅是对两个当下事态的关系说明,须借助顺接假设、充分条件关系才能建立起对非当下事态的因果预期,从而形成推论性因果。

目的关系本质上是基于因果联系对未来作出的规划。正因如此,对称性、反对称性、镜像性等不同因果类型才决定了因果关系向目的关系变换的不同策略。关联词义项“因果>目的”的演化链也证明结构关系“因果>目的”的发展轨迹。语言中存在只有因果连词而无目的连词的情况,却未见相反的情况。有因果连词但无目的连词(以现有文献为据)的情况既见于连词较发达或不算贫乏的语言,如彝语(喜德)、彝语(诺苏)、黎语、纳西语、景颇语(恩昆)、达让僜语等,也见于连词较贫乏的语言,如麻窝羌语、佤语等;有些语言已有借用汉语连词的经验,却借用因果连词,宁让目的连词空缺,如普米语、贵阳布依语、仡佬语、回辉话等。[21]58-59这些都说明,因果连词一般是先于目的连词出现的。构词方面的证据也表明,目的可在因果连词的材料基础上发展出来,而不是相反。比较阿昌语的因果连词xɔɁ21和 目的 连词 ʂaŋ35xɔɁ21,哈尼 语的 因果 连词a55ne33和目的连词 a55le55ne33[24]115,117。

综合此处结论和删标分析的结论,可以把偏正复句系统繁殖的某些序列归纳为:说明性因果>顺接假设>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推论性因果>目的∶无条件∶连锁。

【顺接>逆接】偏正类逆接关系是在无法获得顺接情况下的预期结果时出现的,它不仅比相应的顺接关系更复杂,而且以相应的顺接关系为基础或认知域(domain),因此其发生相对稍晚于后者。把它跟前面的结论再次综合,可理出偏正复句的系统繁殖活动的整条序列:说明性因果>顺接假设>逆接假设/虚拟让步∶事实让步∶充分条件∶推论性因果>必要条件∶目的∶无条件∶连锁。该序列以联合关系中的承接为起点,描绘如图3。

图3 偏正复句衍生序列图

四 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偏正复句存在着有序的系统复杂化和自繁殖活动。所谓自繁殖,是指在自身形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资源的复制、拼合、调整、变化等手段实现自我繁殖。语法系统内部任何成分(如词类、虚词个体)、结构、规则的形成,或发展的每一步,几乎都以语言既有形义系统为基础。偏正复句的系统复杂化和自繁殖活动,从联合领域的承接复句向偏正领域的说明性因果复句的跨界偏移开始。假设关系是在继承因果联系的基础上,由当下因果事态向预期因果事态变异而成,由此积累起的预期因果联系为向其他偏正复句的继发偏移补充了必备的逻辑基础。接下来,偏正复句通过模态变异、顺逆变异、项目变异、标记替换,继续以家族相似关系,更加活跃地向其他各类型偏移,最终形成整个偏正复句系统。在偏移中,常量和变量的选择常发生变化,当一次繁殖成功后,新繁殖的复句类型便选择新的常量和变量,进行再度扩张,从而构成复句类型的链式演化。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马清华.句法语义论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范开泰.语义分析说略[M]//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95-299.

[4]马清华.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J].民族语文,2003(1):24-33.

[5]北京师大中文系.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6]邵敬敏.关于疑问句的研究[M]//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46-548.

[7]詹斯·奥尔伍德,拉斯·冈纳尔·安德森,奥斯坦·达尔.语言学中的逻辑[M].中译本.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8]尼尔·史密斯,达埃德尔·威尔逊.现代语言学[M].中译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9]胡增益.新满汉大词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10]王日和.文语口语对照日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1]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新西汉词典组.新西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尹产良,季 兵.简明阿尔巴尼亚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13]北京外国语大学编写组.新捷汉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4]李树俨,张安生.银川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5]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度尼西亚语言文学教研室.新印度尼西亚语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6]郑述谱.乌克兰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7]法汉词典编写组.法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18]王锁瑛,等.葡萄牙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9]德汉词典编写组.德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0]马清华.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语言科学,2011(5):482-496.

[21]马清华.语义的多维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22]颜清徽,刘丽华.娄底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3]戴庆厦,等.景颇语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24]戴庆厦,等.哈尼语概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25]罗世方.梵汉小字典[M]//罗世方:梵语课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37-691.

[26]尚永清,姜晚成,等.俄华大辞典[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6.

[27]黄敏中.实用越南语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8]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29]胡裕树.现代汉语[M].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30]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重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1]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暂拟语法系统修订要点》解说[Z].内部资料,1983.

[32]陈中干.现代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3]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4]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郭庆华)

The Systematic Complexity and Self-reproduction of Complex Sentences

MA Qing-hua
(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This study illustrated that the complex sentence with embedded structures contains an ordered process of systematic complexity and self-reproduction.It starts from the shifting of a jointed domain towards an embedded domain,with the successive complex sentence crossing its boundary and turning into a causal complex sentence.The postulated relationship inherite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derived from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to the expected causal situation.The resulting causal predictability relationship thus supplied a logical foundatio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secondary emergence of embedded structures.Afterwards,complex sentences with embedded structures would continue to shift toward other types under the family resemblance relationship more dynamically,by methods of modality variation,clockwise variation,project variation and mark substitution.Among those variations,the selection of the constant and the variable would frequently change.When a reproduction succeeded,the new type of complex sentences reproduced can then select its new constant and variable and to expand again,thereby constituting the chain evolution of complex sentence types.

complex sentences with embedded structures;systematic complexity;self-reproduction

H043

A

1000-5935(2012)01-0038-11

2011-11-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子复杂化问题的研究”(11BYY08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句子复杂化问题的研究”(10YJA740070)

马清华(1964-),男,江苏南通人,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蕴涵说明性复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我的超级老爸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多重模糊蕴涵与生成模糊蕴涵的新方法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关于Fuzzy蕴涵代数的模糊MP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