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
2012-01-11万一春
万一春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1 研究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载体——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及艰巨的培养任务.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大部分院校是近几年通过教育整合将原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和新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在高等教育扩招的大背景下,其教学条件的现状能否跟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速度,能否将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培养出强健的体魄以适应一线艰苦的工作环境,体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场馆是实现体育教育的重要物质保障,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教育.本文以安徽为例,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部门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现状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选择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的3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20名体育教师,有效问卷112份;30位体育教研室主任,有效问卷30份;学生1500名,有效问卷1394份.
文献资料法.查阅学校体育、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场馆状况等相关资料40余篇.
访谈法.对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获取了相关的数据,走访了部分高校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数理统计法.对查阅的资料、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汇总、归类、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现状
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作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锻炼和体育娱乐等活动之用的体育建筑、场地、池、训练基地的总称.[1]
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了更好的贯彻《学校工作条例》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尽快改变高校体育设施落后的现状,使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器材配备有所遵循,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需要,同时也为活跃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创造一定的条件,于1992年12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要求各高校根据《目录》进行建设和配备.
通过调查,3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共有室内体育馆10座,校均0.33座,室内体育场地187(片)块;室外体育场地370(片)块,校均12.33(片)块,见表1.
表1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数量统计表
有关资料显示,浙江省高校室内体育馆每校平均1.5座,室外体育场每校平均14.8块[2];辽宁省此项指标分别是1.8座和14.2块[3].相比之下,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严重匮乏;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后得出人均拥有室外面积约为3.86m2,人均拥有室内面积约为0.24m2,这与原国家教委教体司制定的《目录》中的要求相差较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建设上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维持体育教学秩序所必须的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馆硬件设施,关系到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风雨操场、网球场、健身房、乒乓球等场馆均缺口较大.体育场馆不足是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瓶颈,没有体育场馆,体育教学将是无水之船,无法开展,体育场馆不足的现状给体育教学等带来诸多不便.
通过访谈体育教师、学生得知:高职高专院校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场馆每次上课均有较多班级同时教学,无论是做准备活动还是进行专项练习,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下午3~4节课的体育课教学,正值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且此时也是学校周边群众来校参加锻炼的时间,运动场人满为患,正常体育课程受到极大干扰和冲击;而室内体育场馆资源的匮乏造成如乒乓球、健美操、技巧等项目很难进行教学.
3.2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硬件设施,是学生上课、课外体育锻炼等健身的重要舞台,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资基础,学校每年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体育器材设备和维修、扩建体育场馆;建立体育场馆、器材的管理和维修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修.根据学校规模,体育主管部门应配置必要的教学辅助人员.
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关于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73.3%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由学校体育部门管理,学校后勤公司管理的比例为20%,个人承包、学校专设机构管理的比例为6.67%,没有学校将体育场馆交给管理先进的社会物业公司管理.由于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的介入,传统的管理模式显得有些滞后并制约了体育场馆发挥更好的社会作用.
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关于体育场馆设施具体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3.33%的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有专人管理且经常维护;有一半的学校有专人管理,但管理人员大都是聘用的一般人员,他(她)们的专业能力较低,这也影响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这表明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还不完善,体育场馆如果不经常维护和保养,这无疑对本来就匮乏的体育场馆设施更是雪上加霜,对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等均有严重的影响.
3.3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多年来,国家先后在《体育法》和《公共体育文化设施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中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4]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是在满足学校正常体育工作的基础上,为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短缺的矛盾,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弥补体育经费不足而采用的一种收费行为,并且该行为已被纳入高校体育工作之中,是一项明确的任务.
(1)开放服务项目.通过调查发现,30所学校中有26所院校开放体育场馆,其中有10所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为无偿开放,占33.33%;有16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为有偿开放,占53.33%.有研究表明:北京高校有偿开放率为74.4%,辽宁高校有偿开放率为64.7%,沿海10省市高校的有偿开放率为56.5%[5],这表明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率仅相当于16年前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对外开放率,也明显低于安徽省本科院校对外开放为90.75%的对外开放率[6].对外开放的体育设施主要是室内体育馆、游泳池以及承接外单位比赛的篮球场、田径场和足球场等.对外开放的项目依次是:乒乓球(85%)、篮球(80%)、羽毛球(75%)、健美操(75%)、器械健身(70%)、网球(30%)、跆拳道(25%)、游泳(25%)、田径(20%)、足球(15%)、台球(10%)、排球(10%).
(2)服务对象.在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院校中,其服务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86.67%),校内教职工(76.67%),社会个人(66.60%),社会团体(46.67%);在体育场馆无偿开放的院校中,其服务对象依次为本校学生、校内教职工和社会个人.这表明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和教职工,比较单一.在对有偿开放的院校中其收费标准是否一致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本校学生收费的标准远远低于对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收费标准,对本校教职工收费的标准也明显低于对外收费的标准.这表明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场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校学生和教职工.这种管理办法有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消化,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
(3)体育场馆资源开放与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关系.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是否影响日常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的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是否影响日常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情况统计表
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影响的调查中了解到:有78.55%的学生认为影响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有40.18%的体育教师认为影响了正常的体育课教学,有34.82%的体育教师认为影响了学校稳定秩序;有53.33%的体育部门的领导认为给学校管理造成了不便.
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利弊的问题上,除了对体育部门领导进行了调查以外,笔者还专门访谈了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他(她)们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是一种趋势,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可以弥补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也有利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也起到一定的贡献作用.但是,学校体育场馆严重不足以及管理模式落后的状况使学校体育正常运转与向社会开放的矛盾日益激化,表现在:下午三四节体育课正常教学场馆与社会人员占用场馆的冲突;学生正常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社会人员占用场馆的冲突;有偿开放的体育场馆与正常的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冲突.如果能处理好这些冲突,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前景将一片光明,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些冲突显得尤为重要.
3.4 影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投入及使用的因素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短缺的现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学校财力有限,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所致.大多数体育部[室]主任对于经费的使用主要放在购买体育器材等方面,但由于经费的来源主要靠学校拨款,像社会赞助、自行创收的经费寥寥无几,而学校受财力的限制,拨款的数额无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第二,观念落后,在投资上不予充分考虑.传统观念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的重要地位缺乏理解,错误的认为体育教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7]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物资“欠账”太多,近几年,扩大招生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为历史罕见,而体育经费的投入增加幅度却很小,在对高职高专院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学校对体育设施投资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没有一所院校因为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体育设施等的投资力度非常大,仅有10.71%的院校投资力度比较大,而绝大多数的院校只是简单投资,或投资力度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增加投资,见表3.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过少,年复一年,造成体育教学场馆器材等匮乏的包袱越背越重.第三,体育教学时间安排相对集中,在调查中发现,上午3~4节、下午1~2节、3~4节体育课比较多,尤其是下午3~4节体育课,需要上课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社会上到学校内的体育爱好者等都涌进了体育场馆,使本来就捉襟见肘、严重匮乏的体育场馆设施等更加雪上加霜.
表3 高职高专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学校对体育设施投资情况的统计表
4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发展对策
(1)强化领导意识、引入科学管理体系.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完善体育工作部门机构设置,是其目的、任务得以实现和完成的重要保证.各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应切实强化对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意识,以确保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基本上是学校体育部门、个人承包、学校专设机构、后勤公司进行管理的方式,除后勤公司管理较为先进、规范以外,其他管理方式均比较落后,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和随意性,且监管不力.因此,在体育场馆管理上可以考虑让管理模式较为先进的后勤公司、物业公司参与进来,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一定能节约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缓解体育经费不足,同时能更好的提高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的社会效果.各职业院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先进的管理模式参与到体育管理中,至少要选择较能适合本校实际的一种或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的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总之:在管理上,一方面要注意适当引进竞争机制,优化配置体育场馆资源,另一方面仍要重视学校行政的宏观调控,包括制定场馆建设规划及其它行政手段,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作,形成共识.及时保养、维护体育场馆设施,实行综合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使现有的体育场馆服务最大化、利益最大化,以确保学校各项体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2)争取政策、加大投入,改善体育场馆设施.经费紧张、体育场馆短缺、部分体育设施陈旧、教学环境差,这些状况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及竞赛的开展,限制了教学改革,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扩大招生与现有的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争取领导重视及政策倾斜,增加经费的投入,挖掘潜力,创造出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多渠道的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设施滞后的现状,使学校场馆设施系统配套,器材设备充足,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需要,丰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学校体育经费应在教育经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大力加快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健美操房、武术馆、风雨操场等场馆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的主要任务.改善体育场馆条件,既要按统一的场馆、器材配备目录进行规范建设,又要根据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充分利用校园,修旧利废,使学生锻炼有去处.同时,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开放体育场馆所带来的冲突.
(3)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首先,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有偿开放的体育场馆应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经济为本校创造经济效益.要利用市场经济,就要把握市场规律,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来推广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传单、讲座等不同的市场营销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具体的服务项目、时间、性质、收费标准、优惠政策、管理制度等进行大力宣传,以获取更大的赢利.如承租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健身房等对外收取活动费、开设培训班收取培训费等;利用闲暇时间承接一些大型汇演、博览会、招聘会等;也可以像华东师范大学校方和台资共建的多功能综合馆那样,具有附房出租、餐饮、底层有超市等多种经营方式,创造出更多价值.无偿开放的院校要创造条件逐步转化到有偿开放的院校中.
其次,学校要努力吸引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渠道.比如将共赢的思想灌输到企业当中,和大型企业联合共建体育场馆,投资方可以拥有冠名权、以合同的方式固定投资方和校方责任和义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经营,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场馆投入到学生和社会的怀抱,服务于广大师生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康奉.体育产业化运营与管理实用手册[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
[2]李伟.关于我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的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8(24):39.
[3]邹师.辽宁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偿服务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3):7.
[4]张永保,席玉宝.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79~83.
[5]翁惠根.关于我国沿海省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展有偿服务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5(5):53.
[6]万一春,刘松,汪波,张永保.安徽省高校体育场地开放服务与发展对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8(2):133~136.
[7]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