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农村居民体育价值观建设

2012-01-11赵东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强国体育锻炼

赵东勇

(安徽蚌埠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在现阶段,主要指标体系以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为主导,并体现体育各领域的总体发展水平[1],作为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中的群众体育主要包括国民的素质、体质、运动场所、老百姓的体育意识以及国民在体育消费上的水平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开始全方位地融入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2].北京奥运会后,如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农村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实施的基础,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农村人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其个体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村居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1)我国农村居民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分析.经济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经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需要,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长期实行“优先发展工业、以农养工”战略,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农民生活条件改善落后于城市居民的城乡差别,这种差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开始持续提高(见图1).

图1 2006-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由图1可知,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6 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810元相比,差距很大,不足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矛盾十分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在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下,如粮食生产与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政策,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村也开始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2)我国农村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当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3].2010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39,男性为99.69,女性为100.77,乡村为99.84,城镇为100.81,201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为88.9%,男性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比例为88.3%,女性为89.4%,城镇人群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比例为91.5%,乡村为84.7%;在各省、市中上海居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最高,青海省最低.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持续出现下降,中小学生、成年人、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且出现低龄化倾向,成年人的绝对力量和爆发力持续下降,老年人的力量素质有所降低等.可见,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东西部体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

2 我国农村居民体育价值观现状与分析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体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类价值观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观念反映,它作为衡量体育的基本尺度,从根本上、深层机制上制约体育的发展.在我国农村,长期以来,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流向城市,农村居民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为荣,导致在我国农村大部分是文化层次和学历相对较低的农民,他们对体育的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许多农民认为“劳动即体育”、“体育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才去做的事”、“从事体育等于浪费时间与金钱”等,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体育健身意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还有许多村民认为“从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就没有必要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等,充分说明农村居民对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认识模糊,认为“无病即身体健康”;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农村老年人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说明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模糊,导致体育健身的意识较差,这与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村经济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体育文化氛围和体育的宣传有一定的关系[4].

3 提升农村居民体育价值观,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1)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惠及农村,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当前,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仅有8.73%,刚刚达到中等水平结构人口类型标准,和高水平结构比例15%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且大部分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都流入到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层次过低,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还处于较低水平.体育人口比例和所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程度比重高低是影响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5].当前我国城市中开办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为城镇居民服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都没有惠及农村居民,一些老年大学和夜大学以及职业教育开展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望梅止渴”.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必须重视农村居民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层次,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农村建设服务,从而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加强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建设,转变农村居民体育健身观念.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体育的认识、情感、价值、理想、道德、制度以及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当今社会,体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体育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6].加强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使其充分了解体育的本质与功能,转变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观念,才能够使更多地农村居民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体育的价值和作用.转变农村居民体育健身观念,才能够使更多地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为建设体育强国献力.

(3)加强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人口素质、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更具备了追求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前提条件.2010年,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1%和39.8%,比2005年分别增长3.0和4.2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9.9%和13.0%,比2005年分别增长1.9和1.7个百分点.自2000年以来,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身高,呈现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7],所以,培养和增强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和增强农民的体育意识需要从重视健康的角度对农村体育加以宣传,要以科学、健康的口号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体育意识,让农民逐步树立“花钱买健康”、“少吃药、多流汗”、“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奔小康”的新型体育价值观.今后应加强农村体育知识宣传,报道农民身边的体育新闻,营造良好的农村体育氛围,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建设体育强国添力.

(4)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能力.体育是公益事业,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改善农村体育设施条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体育基本权益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体育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各地财政应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建设,加大农村体育健身路径数量,推动和激发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和保障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基本权力,保障农村居民形成多参与体育锻炼,并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更能够为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促力.

(5)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提高科学锻炼水平.体育作为一种科学实践活动,锻炼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健身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操作方法才能进行;因此,对于健身知识缺乏的农村居民来说,科学进行锻炼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需求不断加大,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提高农村体育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区域统一的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大力开展和推行体育下乡活动,形成农村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科技等统筹发展和综合利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是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应加大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兼顾公平,确保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偏远地区或弱势群体充分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并将弱势群体纳入体育公共服务框架之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让低收入群体也能充分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逐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并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建设体育强国助力.

4 结语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在全民健身中,农民体育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农村体育发展不上去,那么,发展体育强国战略也就从根本上无法实现.所以,加强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转变农村居民的健身观念,加强体育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应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锻炼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能力,为建设体育强国献策献力.

参考文献:

[1]邱雪.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0-14.

[2]鲍明晓.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2(6):1-6.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4]于军,姜玉泽,杨永明.从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22-26.

[5]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休育大学出版社,2002:42-43.

[6]塞缪尔·享廷顿,牢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6.

[7]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R].国家体育总局,2011.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强国体育锻炼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