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体验 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2012-01-10孙丽娜
孙丽娜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 300051)
立足体验 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孙丽娜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 300051)
刚刚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新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就更应注重新增加的“双基”的培养,而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靠什么落实,我想关键还是要立足体验。孩子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通过实践获得体验,从而掌握数学的规律和方法,达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必须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而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有将体验融入数学课堂,立足体验进行教学,数学课堂才有了高效轻负的必要保证。
一、立足生活体验,让“生活”使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新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真切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需要数学。
1.结合生活事件,把生活引入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容易被一些真实的现实情境所吸引,对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枯燥的、乏味的、机械的学习。而在生活中孩子们同样会关注我国的一些大事件,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9年祖国成立60周年等,我们都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在进行“统计”一课的教学时,正值奥运会组委会公布福娃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学生十分喜欢,我们就让学生们统计喜欢福娃的情况。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引入了课堂,并且用福娃这一形象贯穿了整个教学环节。孩子们十分喜欢,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由于这些信息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又有原有制图的基础,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在进行“时、分、秒”教学时,我把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成绩12秒91引入课堂。“年月日”教学中又把祖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和2009年10月1日祖国成立60周年及神七飞船2008年9月25日发射成功等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2.收集身边的数学,用数学研究生活
收集信息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使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课前安排了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有关乘法的知识,当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时,就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孩子们在药盒上发现了乘法算式0.25g×8片、6片×2板;面巾纸的袋子上有10张×3层,还有酸奶盒上也有乘法算式:125毫升×8杯;这些乘法算式都是来自于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边收集边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不可缺少。
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信息。如学校组织的采摘、参观等活动,媒体上公布的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提供的许多数据,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对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编辑,有意识地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外,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让生活表象深入数学知识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有些知识学起来会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授这些知识时将它们还原到生活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我把图形编辑到了生活场景中,设计了争创文明城区校园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找出所有的几何图形。由于起点低,范围广,学生精神立即振奋起来。这时教师去掉生活场景抽象出图形的原貌。让学生根据特点分分类,并找出最好的分类方法。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缩小范围,只留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这样就使学生从生活这个表象中深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了。
我们只要能够有意识地、恰当地在数学学习内容中融入生活素材,做数学教学的有心人,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正是有了这些亲身的生活体验,学生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热情上来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立足实践体验,让“实践”使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说过:“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因此让学生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的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1.加强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加强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保证。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关键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即“移多补少”的思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移多补少”这种数学思想呢?还是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实践获取新知吧!课上我出示了2个小组的投篮成绩。
这两组成绩使学生体会到总数是无法判定哪个小组获胜的,把学生推到了探究新知的第一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个圆片代表投中一次,学生动手摆出投篮情况,可是摆完后还是看不出来哪个小组获胜了,再次把学生推到了探究新知的第一线。你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哪个小组获胜了吗?通过摆一摆的方法领悟平均数的意义,有的同学采用的是移多补少的方法,第一组乐乐给聪聪1个,他们3个人就同样多了,平均每人都是5次,第二组明明给刚刚1个,珊瑚给兰兰2个,他们平均每人都是4次,第一小组赢了;通过2次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移多补少”的方法,我想这个过程用任何语言描述,都不如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理解的深刻。还有的同学采用的是先合起来再平均分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同时也渗透了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也为后面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加强实验操作,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新知
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用摸棋子实验贯穿了整个新知的教学,每组袋子都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绿棋子和红棋子,要求各组摸足20次后统计摸出红棋子、绿棋子的次数。实验结束后孩子们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有的小组摸出红棋子的次数特别多,有的小组摸到红棋子的次数特别少,还有的小组摸到2种棋子的次数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我把问题“丢”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那你的想法对不对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学生一致同意打开袋子数一数红棋子和绿棋子的数量。教师顺势提出“那我们就数数吧!再对照你们实验记录,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摸到棋子的次数和数量有关,为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使学生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到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摸到的次数就多摸到它的可能性大,哪种颜色的棋子少摸到的次数就少摸到它的可能性小,当2种颜色的棋子数量一样,摸到其中一种颜色棋子的次数也差不多,摸到它们的可能性的大小就差不多。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过程,孩子们在实验操作中,逐渐深入自主地研究数学知识,直至知识的核心,教师只需一句言语的点拨,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加强游戏操作,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在“可能性”教学中,在练习阶段设计了一个游戏“夺红旗”。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有数字1—6,掷这个正方体,正面朝上为6是男生胜利,正面朝上不是6则女生胜利,胜利的一方获得红旗。话音未落,男生们立刻沸腾了“不公平!不公平!正面朝上不是6那可能是1、2、3、4、5,有5种可能,女生赢的可能性大,我们赢的可能性小。他们字字直指问题的关键。那怎样修改游戏规则就公平了呢?学生再次修改游戏规则,孩子们的游戏规则不同,但男生女生都是各占3个数字,也就是说他们赢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根据新规则,孩子们热火朝天地“玩”了起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在每一次争论中都充满了思维含量。孩子们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三、立足交流体验,让“交流”使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新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去碰撞、语言去争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时,练习巩固阶段设计了一道判断题:
同学们都认为这道题是错的,关键错在“商对错位了,1应该写在十位上,2应该写在个位上!那我们的学习中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呢?”“我们编个顺口溜吧!”“我们编个绕口令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出起主意来。他们的作品简直令我惊奇:(1)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不要对错位。(2)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不要把个位写成十位,反之也不对。(3)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简直令我非常感动,我想孩子们也许编的不是很严谨,但也许他们自己的创作更能避免他们的做题时的错误。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我相信只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他们足够的释放自我主动性的交流平台,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法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发现,不仅能提高问题意识,而且更有助于他们在感悟体验中学习数学,牢固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就要运用“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全过程,自己学会数学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爱上数学;体验成功,唤起心底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寻求高效课堂,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在体验的学习方式中共创高效的数学课堂。
乔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