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篮“兵败捷克”的技战术因素分析

2012-01-10周智星郑尚武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女篮女篮篮板球

周智星,郑尚武,周 勇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0 问题的提出

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女篮世锦赛中,中国女篮以第13名的“战绩”铩羽而归,创下中国女篮自1983年参加世界大赛以来的最差成绩.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女篮在北京奥运会后不但没有缩小与世界一流队伍的差距反而出现较大滑坡呢?带着疑问,笔者对参加第16届女篮世锦赛的中国女篮的3场小组赛的数据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试图找出导致中国女篮失利的技战术因素,为中国女篮积极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第16届女篮世锦赛的中国队、白俄罗斯队、澳大利亚队和加拿大队.

1.2 研究方法

1.2.1 影像分析法

反复观看中国女篮在第16届世锦赛小组赛的实况录像,对其比赛过程中各位置的攻防战术行动和各类战术配合进行分类分析.

1.2.2 数据统计法

借助网络平台,采集参加第16届女篮世锦赛的中国女篮的各类技术指标,在对其分类、整合的基础上构成文中表1至表6(表1至表6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集整理自http://czechrepublic2010.fiba.com),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1.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国女篮赛场上“弃多、用少”的用人原则有悖于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

我国上世纪80年代著名球星宋晓波在中国女篮对阵白俄罗斯的比赛前,以电视直播嘉宾身份说了一句堪称经典的话:一支球队起码要有3个或以上稳定的得分点,才能支撑起整个球队的进攻.然而,我国女篮3场小组赛中除了陈楠和苗立杰2个进攻点外,确实缺乏稳定的第3攻击点.队中场均得分多于10分,投篮命中率高于40%的仅有苗立杰、陈楠2人(见表1),由此可见,参加第16届世界女篮锦标赛的中国女篮,是一支依靠少数明星球员单打独斗的球队.

表1 第16届女篮世锦赛中国女篮队员(小组赛)平均数据统计表

陈楠、苗立杰2人在得分、篮板球及助攻等核心数据(见表2)上分别占据了全队的48.95%,33.70%和52.90%,撑起中国女篮的半边天.她们2人华丽的数据背后,充分暴露出中国女篮在过多地利用某一位置(中锋或组织接应位)和某个人(陈楠或苗立杰)来实施单打独斗.这从篮球战术理论上讲,具有单一、脆弱的致命弱点.比赛中,一旦苗立杰、陈楠因体力下降或被对手贴紧防守,中国队其他球员就无法按习惯的进攻节奏实施攻击性的战术转移,全队进攻即受到抑制.从中国女篮在这届世锦赛的3场小组赛可见,中国队投篮命中率仅有35.8%(明显低于以往任何赛事),这个指标就非常突出地显现了以上问题.

表2 “陈-苗”组合小组赛场均数据统计表

篮球是集体运动,比赛中仅靠个人力量或单一的进攻方式、方法,是难以击败对手的.有学者提出: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已突破一个位置或一个明星球员操纵整个赛场的局面[1].事实上,一个位置上的明星球员可能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或关键球上有巨大作用成为“关键先生”;一个位置上的明星球员可能在全队战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上成为“灵魂”人物,但他绝不可能包办一支球队在赛场上的一切,成为整场比赛的独头英雄[1].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当年若无队友皮蓬、罗德曼的帮助,他率领的芝加哥公牛队和他本人也难有那一时代的旷世辉煌.湖人队著名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加索尔、费舍尔、奥多姆等在不同位置上实施的攻防牵制与配合,他领衔的湖人队也不可能多次获得NBA总冠军.

2.2 造成中国女篮第16届世锦赛中临场失利的技战术元素

从比赛场面上看中国女篮,若是临场组织调配得当,其整体实力也可略优于白俄罗斯和加拿大队;然而,第16届女篮世锦赛小组赛的攻防数据(表3)却反映出中国队临场上处于下风,技战术远不及白俄罗斯和加拿大女篮,最终无缘挺进12强.

2.2.1 中国女篮助攻能力较弱,无力构成内外平衡的整体优势

篮球赛场上的助攻,是衡量参赛球员间相互以娴熟的技术来协同完成战术任务、达到战术目标的合作能力;同时,助攻还是检测参赛队员综合运用技术、表现各位置间相互流畅配合的度量衡.表面上看中国女篮队员的个人技术似乎不比其他队差,但从技战术结合运用的实际效果来看则远不如加拿大等队(见表3助攻数据栏),中国女篮的助攻次数比加拿大女队少了6次.比赛中,加拿大队队员积极的穿插跑动、高质量的无球掩护、后卫队员犀利的突破分球、内线队员的高位策应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反观中国女篮,场上队员的配合意识薄弱、缺乏默契、把握不好配合时机而使进攻节奏显得忙乱.另外,中国女篮多数人缺乏智慧的预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战术执行过程中趋于程式化,所以全队始终无力形成可体现本队优势和特点的战术风格.

表3 中国女篮与小组各队比赛的部分技术统计数据表

业内人士知道,组织后卫是实施进攻的发动者、组织者,是一支球队的核心;中锋是一支球队运用战术的轴心,是执行攻防战术方案的枢纽.这2个位置上的球员在攻守过程中,既要有独挡一面的攻防能力,还要有组织、串联发挥整支球队各位置技术的作用和功力,因而她们的能力强弱对全队正常或超常的发挥,都有特别重要的调剂作用.近些年,包括中国女篮在内的所有国字号球队,在位置技术方面的发展都极不平衡,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内外配合的不平衡、前后配合的不平衡、左右配合的不平衡,就是相邻位置之间的技术衔接和战术配合也不平衡、不流畅,这样必然导致球队的整体技、战术执行力锐减而构不成全队的整体优势[1].造成这个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过于专注模仿张扬个性、培养球星的美式篮球,忽视了对欧洲“整体篮球”的学习和借鉴.实际上个性张扬的美式篮球让我们的后备力量(青少年)在追求篮球技战术基础能力的提高上,普遍多了一些趋于以个性发展为主的偏颇,使目前代表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队伍,普遍缺乏“整体篮球”观念和整体作战的能力[1].

纵观中国女篮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女篮神奇后卫丛学娣退役后,组织后卫一直就是中国女篮的薄弱环节.此次出征老队员卞兰没去,如果苗立杰不客串这个位置,中国女篮会因助攻能力太弱,使场上其他位置球员在执行进攻战术的机会中出现更多失误,这恐怕也是中国女篮教练员始终没敢将苗立杰替换下场休整的真正原因.

从我国女篮中锋位置的策应助攻看,中国女篮队员传球技巧差、意图过于明显,轻易就被对手识破.虽然广州亚运会我国女篮召回老队员,在冠亚军的争夺战中险胜韩日比赛的胜队——韩国女篮,但在第16届女篮世锦赛的助攻排名上,日韩女篮分别以场均14次和13次助攻指标位列世界第2和第3位(仅落后于冠军美国女篮).这一核心技术指标中埋藏着对我女篮构成的致命威胁.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流畅的内外配合是中国女篮鼎盛时期(丛学娣、郑海霞时代)的制胜法宝,多人在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突破分球是马赫带领中国女篮重回世界前4名(北京奥运会)的杀手锏.然而,这些特点在目前这支中国女篮身上已是难觅踪影.

2.2.2 篮板球失控让中国女篮的进攻得分机会自然减少

篮球比赛中,抢得篮板球是获得控球权的重要手段,是攻守矛盾转化和比赛胜负的关键,也是衡量运动员个人和全队整体实力的标志[2].抢获进攻篮板球不仅能增加本队的进攻次数,提升本队的投篮信心,还是有效阻止对方发动快速反击的有效方法.防守篮板球则是衡量一支队伍防守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本队实现由守转攻、发动快速反击的机会.

篮板球控制不力,一直是中国男女篮球在发展过程中久治不愈的顽疾.从表4可见,目前这支中国女篮与同组其他对手相比在身高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篮板球的争夺中却没能将身高上的优势转化为篮板球数量上的胜势(见表5):小组赛中场均篮板球输给对手9.6个,篮板球的获得率落后对手10%.首场与白俄罗斯队的比赛,中国女篮就败在篮板球.仅第1节比赛,白俄罗斯队就抢了7个前场篮板球.赛后的技术统计显示:中国队全场比白俄罗斯队少14个篮板球(其中前场篮板球相差10个),仅白俄罗斯的2名中锋就为该队抢获26个篮板球.

表4 中国女篮与小组赛对手身高对照表

表5 中国女篮与小组赛对手篮板球数据比较

笔者以为,中国女篮队员争夺篮板球不如对手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拼抢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二是拼抢不积极,差凶狠;三是抢夺位置时力量对抗不及对手(中国队在与对手争夺篮板球时,总出现“扛不住、顶不紧的状态”,常被对手用身体对抗上的力量优势强占有利于抢获球的位置);四是队员间不默契、团队协作差.

2.2.3 体能不足缺少一拼到底的身体(物质)基础,参赛者的信念必然衰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信念是支撑人的精神元素,精神是由物质所决定.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体能是由实实在在的物质构成,体能不足会制约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当然,在运动过程中瞬间的体能不足可依靠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但稍长时间就会从物质(体能)基础上衰减运动员一拼到底的信念.由表6数据可见,体能不足使中国女篮与加拿大队比赛的上、下半场判若两支差距极大的队伍.实际上,体能不足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男女篮球在发展过程中至今没能解决的难题,它更是中国女篮在这次世锦赛败给加拿大女篮的致命硬伤.

表6 第16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对阵加拿大数据统计表

现代篮球比赛的攻防节奏快、身体对抗激烈,比赛要求场上每名运动员都必须具有充沛的体能去参与赛事.相对参加女篮世锦赛的这支中国队来讲,加拿大女篮是一支年轻且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队伍,她们的个人技术虽不出众且队中也无大牌球星,但该队的整体配合默契、上场打球的人多.上半场加拿大队在落后的局面下没有松劲,仍然不断的利用换人来调整和保证场上队员具有充沛的体力来对抗中国女篮的攻防施压.这摆明了的战术目的有二:一是在体能上拖垮对手,摧毁对手的意志;二是把比赛操控在本队的战术节奏以内,保证分差不被拉大,伺机反扑.从事篮球教学和训练工作的人都知道,这种始终坚持自己打法的队伍最有韧劲和战斗力.

反观中国女篮,主教练为了保证场上的竞赛优势而始终不愿换人,主力队员几乎全场都没得到休整.下半场加拿大队抓住中国女篮场上队员体能下降的契机,充分发挥其快速灵活的技战术特点来加快攻防节奏,使中国女篮的命中率从上半场的40%降至下半场的37%.中国女篮下半场的各项技战术指标大幅度下降:失误9次,抢获篮板球的数量比对方少了12次,命中率降至37%,仅得到24分;加拿大队则在进攻上利用中国球员体能下降、退防慢的弱点,频频利用防守反击追着中国队打.此消彼则长是篮球赛场的定律,中国女篮球员在对手潮水般反攻面前,体能耗尽的众多队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至下半场中段,中国女篮还能凭借拼搏精神短暂地稳定住局面,但加拿大队接二连三的冲击使中国女队疲于招架,在后半场的比赛中,加拿大队获得35分(净胜中国女篮11分),最终使中国女篮全场以4分之差被挤出世界12强.

全场比赛,中国女篮仅使用了7名队员,人均上场时间28.5 min(见表5);加拿大女篮使用了10名队员,人均上场时间20 min.中国女篮的核心后卫苗立杰,在体能充沛的上半场得16分,投篮命中率为66.7%(出手9次,命中6次,其中3分球4投4中);下半场仅得4分,投篮命中率骤降为16.7%(出手6次,命中1次,其中3分球2投0中).这上下半场的差距说明:仅依靠个人能力可以打好上半场,但却无法挑起后半场的攻防重任,最终反成为对方实施进攻反击的突破口.其实替补席上的年轻球员都是中国各俱乐部的核心球员,她们首次进入世锦赛赛场出现紧张、发挥不稳定应在情理之中,但她们年轻、有冲劲,上场顶替主力队员拼杀3~5 min的能力是有的;尤其对阵同为年轻球员为主、攻防节奏快的加拿大队,利用她们的冲劲与对手抗衡一个不长的时段,完全可为苗立杰等主力队员争取一点休整时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比赛录像和数据的分析得知,中国女篮在第16届女篮世锦赛失利的主要技战术因素在于:“弃多、用少”的用人原则有悖于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助攻能力弱,无法构成内外平衡的整体优势;篮板球失控减少了本队的得分机会;体能不足致使参赛者信念衰减.

3.2 建议

1)篮球主管部门要重视中国女子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女子篮球后备力量的建设,大力培养有潜质的年轻队员.

2)强化青少年基本功训练,训练过程中要狠抓细节,不要过早地进行位置技术训练,要使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技术.

3)在日常训练中,要强化身体素质练习,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获得比赛胜利的先决条件.

4)紧跟世界女子篮球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队伍的特点,构建内外平衡的攻防攻体系.

[1]郑尚武.位置平衡是中国男篮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体育学刊,2010,17(10):91-94.

[2]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6.

猜你喜欢

中国女篮女篮篮板球
中国女篮赛事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初中学生篮板球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篮板球技术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女篮进攻能力分析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为例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得分能力的对比分析
新疆女篮冲击季后赛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
中学生抢篮板球训练应培养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