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林毅夫的世行四年

2012-01-10闫瑾李卉蔡怡詹青云孙璐

人民周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林毅夫世行世界银行

| 闫瑾 李卉 蔡怡 詹青云 孙璐 |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正式卸任,作为首位中国籍世界性金融机构的高官,林毅夫在世行任职的四年间为世行做出了哪些贡献,他卸任之后,未来又将何去何从等问题都吸引了业内的关注……

世行上任

首席经济学家是行长的首席经济顾问,世行的对外发言人。对内管理3个主要部门:一个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一个是收集资料与项目评估,还有一个是进行预测和撰写各类发展报告。世行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研究机构,在此供职的经济学家有700多位。

2008年1月,林毅夫接到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的电话,他被正式提名世行首席经济顾问了。

此前一个月,佐立克来到中国,与林毅夫进行了一次面谈。首先他了解了中国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听取了林毅夫个人的一些看法。他们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的问题。慢慢地谈到了林毅夫对世界发展的看法。

后来,他说:“我干脆把你推荐到临时推举名单当中,如果有机会,你会不会接受?”林毅夫说:“如果你给我这个机会,我会考虑。”

20 年前,世界银行就曾经向林毅夫抛过橄榄枝,但是林毅夫拒绝了。那时候,中国刚刚开放,国内真是如火如荼。林毅夫觉得如果人待在国外研究中国经济的话,就如同隔靴搔痒,所以林毅夫一定要回来。30年来,中国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都是国外影响国内,现在已经是中国在影响世界了。但是,现在再到一个国际机构工作,就可以学习很多国外的经验,所以林毅夫决定去了。

2008年5月31日,林毅夫上午出席北大毕业典礼,下午直飞华盛顿正式就任。此后,“飞来飞去”成为了他工作的常态。“我最苦恼的就是,一天为什么只有24个小时?而世行总共有157个成员国,时间完全不够。”

太太陈云英形容他到世界银行工作的时光,“就像是坐在一个偌大的餐桌旁,边上不断有人在上菜,一次一次地考验着他的功力。”林毅夫自己也笑称,他在世行这四年,可谓“好戏连台”。

2008年林毅夫上任之初遇上了全球粮食危机和石油危机,上任不到10天,林毅夫就去了非洲。“世界银行要帮助发展中国家,非洲的挑战性最大。”

对于林毅夫来说,非洲是一个最具挑战的地方。上个世纪60年代,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非洲比亚洲更有希望。因为,首先非洲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其次他们很多国家原来都是殖民地,等于直接进入了比较先进的体制。

但是,四五十年过去了,非洲还是原地踏步,有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还出现了倒退,现在非洲的制造业就比60年代要差。世界银行要帮助发展中国家,非洲的挑战性最大。

有一天,林毅夫到了莫桑比克,参观一个农贸市场,那里看起来和中国80年代的菜市场很像,有很多小商小贩。在菜市场里卖东西是要交税的,但有很多小贩不交,选择在里面打“游击”。林毅夫进去之后,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大概10岁左右吧,正是上小学的年龄。她提着一个竹篮子,篮子里装了一些芒果。她正在卖芒果。林毅夫朝她走去,但这个举动引来了警察的注意,小女孩看见警察来了,马上撒腿就跑,芒果撒了一地。这让林毅夫非常受触动。这个小女孩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她首先看到了市场对芒果的需求,就进入市场。在市场里,她也对交易成本进行了计算,交不交税?其中风险多大?而且,她也愿意冒这个风险。

但是,她原本应该去读书的,肯定是因为贫穷才来菜市场谋生。一个未来这么好的企业家,只能卖芒果?如果我们给她更好的机会,她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将来长大了,对于社会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银行,就是要帮助这样的穷人。林毅夫觉得他来到非洲,就是去播种,去传播一些希望。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台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林毅夫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作为行长的首席经济顾问,我就得解释,这些冲击对于世界经济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要有所交代。”

一开始,世行大部分人认为,危机充其量不过是3~6个月的事情。林毅夫以前20多年一直在教书,对于政策研究有一些心得。基于这些认识,林毅夫一开始就判断,走出这场危机肯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这次危机之前,是全球长达6年的高度繁荣,资金价格很低,到处充斥着泡沫需求。

而当危机发生以后,金融界惊魂未定,企业界投资找不到好的机会。失业率增加,人们对于未来普遍不看好。再加上本来很多财富已经消失了。当泡沫需求减少,就会出现产能的巨大过剩。

对此,在世界银行还有过一次讨论,就是预测30年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这场危机。大部分人都说这个危机很快就会被遗忘,只有林毅夫一个人持反对意见?

那次讨论是在2008年8月,雷曼还没有倒台,还主要是一个7000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7000亿美元是小菜一碟,30年以后人们肯定会忘记。

但林毅夫不这么认为。根据过去的经验,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每一次的危机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他们怎么就这么有信心判断,这次危机不会有其他因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2012年初,林毅夫又一次敏锐地察觉到,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甚巨。在1月份接受采访时,林毅夫警告:“类似于2008年9月的全球性危机的风险是真实的。”

不久,世行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去年6月的3.6%大幅调低至2.5%。时至今日,事实似乎正在不幸地证明,这一次,首席经济学家又说准了。

四年成就

四年任期,林毅夫为世行带来了什么?他为世界经济又做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指出,跟国内不同,世行官员很多研究和功绩并不能都通过新闻的方式公开发布或宣扬,因此林毅夫的大量贡献并未能体现于文字和媒体层面。不过,吕随启却给了林毅夫极高的评价:“他在华人经济学界首屈一指,因为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相当了解。在他任职的四年中,加快了中国和世界银行、各国政府的进一步沟通。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有独立的贡献。”

在业界看来,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深层次地揭开贫穷的原因和解决之道,是林毅夫这四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用林毅夫自己的话来说,自己任职世行四年中,一直在表示:“更多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林毅夫正在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考察发展中国家快速工业化和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这是世界银行早期对林毅夫的公开表态。

实际上,数据也表明,世界银行近年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离不开林毅夫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形态和问题的了解。在2011年,世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达到574亿美元,依旧高于危机前的水平,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总承诺额已达到1890亿美元。

四年任期里,西方对中国乃至亚洲经济的误读常让林毅夫反思,让他联想到世行,进而推动后者反思。2009年7月,林毅夫在《经济学人》发表文章《走,别跑》,提出对于较贫穷国家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小规模,发达国家复杂庞大的金融体系并不适用,低收入国家应做的,是将本地化的小型银行作为自己金融体系的支柱。

此后,他又发表许多关于中国经验和低收入地区经济问题的文章和演讲,世行网站对他的评价是:他为找出贫穷地区滞后发展的原因开辟了新的方向。

解甲归田

四年前林毅夫在参加完一场毕业典礼后离开了北大,直飞华盛顿任职;四年后,林毅夫将正式回归。林毅夫创办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林毅夫确定本月回北京大学工作,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其实早在今年3月,林毅夫在任内最后一次访问非洲,世行在官方新闻稿中称,6月1日任期届满后,林毅夫将返回他参与创办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回归北大,林毅夫的工作不会比世行轻松。一位学者评价说,林毅夫非常善于从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中进行理论创新。对林毅夫而言,最大挑战或许在于:帮助政府为经济改革设计一条切合实际的政策路径。

展望即将“重启”的北大生活,林毅夫曾表示,四年前以了解中国经济为主,试图去了解世界经济,而今可以站在世界经济舞台,带着中国过去积累的经验了解世界。

不久前,林毅夫还表示,如果中国能够深化改革、以中国拥有的增长空间和资源,其经济再维持每年8%左右的较快增长20年不成问题。所以现在中国经济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经济“双轨制”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除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扩大的严峻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可能是林毅夫回国后研究的首要问题。

猜你喜欢

林毅夫世行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为坦桑尼亚增贷3亿美元改善供水及卫生设施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世行管理项目”提升养管水平
世界银行PPP信息披露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世行贷款改善湄洲湾航道
亚行与世行选聘工程咨询顾问的方法比较研究
林毅夫案,台“国防部”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