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土地流拍将加剧地方债务负担
2012-01-09
英国《金融时报》1月5日报道,原题:中国土地销售引发担心加剧 对把土地拍卖当成主要财政来源且已负债累累的中国地方政府而言,急剧萎缩的土地成交量显然无异于雪上加霜。尽管成交量尚未下降到危急关头,但分析家们表示,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到底是向遭受严重债务危机的城市提供金融援助,还是放宽严防房地产泡沫的限购政策,前者代价高昂,后者不得人心。
房地产公司透露,去年中国130座城市土地流标近900宗,约为前年的3倍。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统计,去年这些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约1.9万亿元,同比减少13%。鉴于政府连续出台冷却房地产泡沫措施,土地成交量萎缩并不出人预料,但形势变化似乎相当突然,去年年底急剧恶化。1/3的土地拍卖流标发生在去年11月和12月。专家称中国土地市场已进入“寒冬期”。
土地流拍已成为全中国的普遍现象。对地方政府而言,土地成交量萎缩来的正不是时候,过去几年积累的巨额债务开始陆续到达偿付期。“若持续下去,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将遭受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大学的陶然教授说,“它们越来越依赖土地拍卖筹集资金,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工业园投资。”
据中国审计署统计,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高达10.7万亿元,其中53%须在明年年底前偿还。分析家们表示债务水平仍在可控范围,仅相当于中国GDP的约1/4,但土地收入缺口将令地方政府备受煎熬。2010年土地销售收入占中国地方政府收入的74%。为恢复土地成交量,地方政府开始采取降价和将大块土地化整为零的方式拍卖。媒体注意到,有些地方政府已将要求开发商必须在所购土地上建设一定数量经济适用房的规定束之高阁。
若非商业地产市场远比住房市场更繁荣,土地销售收入萎缩势头将更严峻。但分析家警告称,愈发过剩的商业地产土地供给量将改变这种局面,进而加重地方政府的负担。▲(作者西蒙·拉宾诺维奇,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