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闷》不闷

2012-01-08上官秋清

南都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戏迷小剧场剧场

上官秋清

早在8月1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戏讯,称今年的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上,梨园戏折子戏《大闷》作为特邀公益演出剧目,将于11月24日、25日晚连续两晚在话剧艺术中心的小剧场演出,票价为均价80元。

在话剧艺术中心的小剧场里演出传统戏曲,绝无仅有。又顶着上海国际当代戏剧节的名头,多少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上海的戏迷们都习惯往天蟾舞台、兰心剧院这些沪上正宗的戏曲剧场看戏,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好戏基本都得往那儿去看。

11月15日,又有消息传出,第一晚的戏票已售罄,第二晚的也所剩无几。等到演出前,已是一票难求。虽说是在一个只有300个座位的小剧场,也并未做更多宣传,梨园戏在本就属非主流的戏曲舞台上,亦算得是非主流。一票难求的背后,引人好奇。

《大闷》是梨园名剧《陈三五娘》中的一折。这折戏因细腻精致的做功,典雅缠绵的曲辞,堪称梨园戏旦行独角戏的巅峰之作。《陈三五娘》讲的是南宋年间,泉州才子陈三在潮州灯市邂逅佳人黄五娘,两人一见倾心。陈三假装磨镜,入黄府为奴,追求五娘,两人互订姻盟。谁知黄父将五娘强行许配给豪门浪子林大,催亲紧迫,陈三携五娘连夜私奔,半路被官府捉回,将陈三流放崖州。陈三去后,五娘深夜难眠,思忆情郎,心情郁闷,辗转反侧……于是有了这折《大闷》。

2000年春,梨园戏演员曾静萍从82岁的梨园戏“七子班”老艺人蔡秀英那里传习了这折长达45分钟的独角戏。

当晚的演出是以王心心的南管(别称“南音”)开始的。只见她身着玄色衣裙,胸前佩戴美玉,怀抱琵琶,自弹自唱了一曲《山险峻》。据说南管是梨园戏的母体,长长的一支曲子,好像将观众带到了被迫出塞的王昭君。一曲终了,衔接下面演出的是黑场,因为无幕可落。

这种小剧场特有的黑场带来一种区别于传统戏曲剧场的寂静。灯光由弱渐强,鼓点轻敲,着一袭淡粉色刺绣衫裙的女子,颤颤巍巍,迈着极细碎的步子,袅袅婷婷地步入了观众的视野。启唇展喉,且做且唱:“忆着我情人,相思痛人损。几番思想,我肠肝做寸断……”将观众带入五娘的思念之夜。

思念情人的人儿无心梳妆,无心睡眠,纱罗帐放下又收起,收起又放下。西风清、秋月明、孤雁唳。就这样折腾了整夜,好容易躺下,又听鸡鸣,该起身了……45分钟的时间,就这样流走,观众席里一片寂静。

12年之后,将自我融入了戏中的曾静萍,已能自如地将当年所感受到的古朴,用自己的肢体游刃有余地表现出来,准确地传达给了观众了。

“宋元南戏梨园戏在福建泉州,您知道吗?”这是曾静萍在微博上的签名。她的微博没有刻意推广梨园戏,但那些点滴的感悟,简单的语词中所包含的对梨园戏的情感,总让人有所感悟。而但凡走进过她的剧场的观众,一定难以忘记她扮演的那些真纯可爱又迷人的小女人。由此,也认识了梨园戏。

有意思的是,这次来看演出的观众九成以上是年轻人。他们基本上都是年轻昆剧戏迷和他们的亲朋好友。这些观众接触梨园戏的时间都不长,极个别在2005年初识这个剧种,更多戏迷则是在2010年由上海昆剧团策划的《古戏薪传》汇演上,才第一次看梨园戏,并对这个古朴的剧种“一见钟情”。热情的上海、北京、南京戏迷们甚至组织起“观戏团”,结伴南下泉州,去看梨园戏的演出。

“虽‘大闷而‘大美,寻常情感百转千结,古朴又鲜活。属于中国的雅致精深,原来一直都在。”一位观众在微博上写下了她头一回看梨园戏的感受。

猜你喜欢

戏迷小剧场剧场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日
开心剧场
丁洋澜??《小戏迷》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