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天然气供需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2-01-08李秀慧于汶加

中国矿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天然气能源

李秀慧,于汶加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和供应量都呈现出逐年快速增加的态势,但是产量的增速跟不上消费量的增速,出现了供应缺口。为了保证国内天然气供需平衡,我国从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并且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据多家机构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天然气的供应缺口会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会一直呈上升趋势。未来20年,我国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将如何填补。目前我国天然气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会影响未来天然气的供需平衡,本文将对我国过去20年天然气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系统总结我国天然气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 过去20年我国天然气供需状况分析

1.1 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迅速,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大

2010年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突破了1000亿m3,比2009年增长了18.2%,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4%。

1990~2010年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体呈增长趋势,2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0.1%。前10年间,呈缓慢增长趋势,年均增速为4.4%;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10年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6%,尤其是“十一五”前两年,增速均超过20%(图1)[1]。

图1 1990~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及增速变化

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4%,比2009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1倍。近20年来,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06年(除2009年没有变化外)以来,每年的比重都比上年提高0.3~0.4个百分点(图2)[3]。但在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平均为23.8%,因此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图2 1990~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天然气占比变化

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飞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不断攀升;二是天然气因其优质、清洁、高效的特性,国家不断提升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十二五”规划中,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到7.5%左右[2],2020年提高到10%[3]。

1.2 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

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了960亿m3,比2009年增加22%,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3%,排在第7位。

1990~2010年间,中国天然气产量也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9.4%。 前10年间,增速较慢,年均增速为3.1%;进入21世纪后,天然气的产量也迅猛增加,2000~2010年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6%,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8%,2006年、2007年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9.7%和21.2%,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增长率(3.7%和2.4%)。2008年、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天然气产量的增速,2010年增速又达到了22%(图3)[1]。

图3 1990~201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及增速变化

2000年以后中国天然气产量的迅速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庆、普光等大型气田的发现、开发以及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多条天然气骨干管线的开通。前者保证了天然气发展的资源基础,而后者则提供了天然气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

2 未来20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趋势展望

未来2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天然气需求将迅猛增加;同时为了国家能源安全、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也会加大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国内供应。但是供应的增长远远跟不住需求的增长,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

2.1 需求方面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在系统总结过去30年中国能源消费历史变化的基础上,以人均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型规律、部门能源消费波次递进规律和能源消费强度顶点漂移等规律为理论指导,全面预测了未来3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预计2015年、2020年和203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920亿m3、3041亿m3和4502亿m3。与其他机构的预测相对比,2015年和2020年的需求量与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的数据基本相符合,2015年的需求量,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的数据最高,在2300亿~2600亿m3之间;2030年的需求量,中国地质科学院预测的数据比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的数据偏高一些(表1)[2,4-5]。

2.2 供应方面

根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预测,未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将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1400亿m3,2020年达到2000亿m3,2030年达到3000亿m3。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的产量偏低一些,预测的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的产量分别是1350亿m3、1760亿m3和2520亿m3。2015年的产量,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的数据也是最高,比其他机构高600亿m3左右(表2)[2,4,6]。

表1 不同机构对2015~204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的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需求展望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中国能源研究会,2011),《World Energy Outlook 2011》(IEA,2011)。

表2 不同机构对2015~204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的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0版》(中国石化咨询公司,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中国能源研究会,2011),《World Energy Outlook 2011》(IEA,2011)。

综合分析各机构的预测结果,2015年的产能在1350亿~2000亿m3之间,而需求量则在1920亿~2600亿m3之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缺口在80亿m3左右; 2020年,预计产能是1760亿~2000亿m3,而需求量在3010亿~3041亿m3之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缺口是1010亿m3;2030年,预测产能在2520亿~3000亿m3之间,而预测需求量则是4350亿~4502亿m3之间,按照最乐观估计,缺口是1350亿m3。总之未来20年中国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2.3 未来20年中国天然气将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图4 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变化及未来趋势(最乐观)

由于国内天然气不能满足需求,我国从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并且天然气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也逐年增高,2010年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14%。按照最乐观的预测结果,2015年的对外依存度为4.2%左右,而2020年和2030年的对外依存度则达到了33.5%和31%(图4)[7-8]。而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预测,2030年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会超过40%。

3 我国天然气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近年来,我国逐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消费结构、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我国天然气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天然气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定价方法不科学

目前只有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实行“市场净回值”定价方法,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实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这种定价方法的弊端有:①不能反映外部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利于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控制;②未建立起与代替能源的合理比价关系,扭曲了能源消费结构,误导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方向;③不利于供需平衡的保持。价格会引导需求,价格过低或过高,会使天然气需求盲目增长或萎缩。

3.2 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化工用气比例仍过高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工原料、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和发电四个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我国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2010年,城市燃气(包括居民、公福商业、车用、采暖,不含城市小工业用气)成为第一大消费领域,占35%,化工原料用气比例下降为18%(表3)[6]。而据BP统计,2010年全球用于化工原料的天然气仅占消费总量的5%。我国的化工原料用气依然过高,特别是天然气产地及周边地区,因为气价相对较低,发展天然气化工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地方盲目发展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甲醇、化肥项目。

3.3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输气管道: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相对滞后。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天然气管道长度达到了38566km[9],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第三位。但是每万人占有的管道长度只有0.29km,不仅仅远远落后于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天然气大国,与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落于韩国和日本(表4)[9]。

表3 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0版》(中国石化咨询公司,2010)等。

表4 2010年各国家或地区天然气管道长度

数据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等。

储气库:当前国内储气库能力远远不足。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投用的储气库仅有6座(由中石油投资建设,目的为保证北京市场天然气供应设计),储备气量30亿m3,占全年消费量的3.5%左右。而美国有400多座地下储气库,库存量占美国全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3;欧洲各种类型的储气库也超过60个,且多数国家天然气储备率都达到15%~25%[10]。

4 对策建议

4.1 深化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

天然气价格是当下我国天然气发展的核心问题。廉价的价格传递了不正确的消费信息,无法有效抑制不合理的消费。应该继续深化价格改革,扩大“市场净回值”定价法的应用范围,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营者增加生产、扩大进口,引导消费者合理用气、节约用气。将来随着我国天然气行业的成熟,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天然气的完全市场定价,即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4.2 遏制不合理需求,调整天然气消费结构

降低化工用气的比例,尤其是禁止新建或扩建天然气制甲醇项目、以天然气代煤制甲醇项目。由于我国大陆地区天然气资源比较分散,单井产量低,自然稳产期短,造成开发成本和井口价偏高。其结果是无论国产天然气、进口管道天然气还是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均高于国外。因此,我国以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的产品必将缺乏国际竞争力。

4.3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管道方面:“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天然气管道44000km[1],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将接近100000km,届时每万人占有的管线长度为0.59km,世界排名在20名以后,仍远远落后于美国、俄罗斯等资源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现有水平。因此,管道建设仍需大力加强。

储气库方面:据《21世纪网》报道:中石油计划在2011年到2015年修建10座储气库,总库容达到224亿m3,届时国内储气规模将占天然气总销量的8%~10%。与美国、欧洲的现有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储气库建设仍需加强。

4.4 通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供应量

提高国内产能,加大勘查开发投资力度,尤其是非常规气的勘探与开发。中国天然气可探明地质资源量为35万亿m3,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8.61万亿m3,探明程度比较低,仅为25%,处于勘探早期阶段[6],应继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使天然气储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另外,要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城市垃圾沼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力度,初步研究表明,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潜力巨大,非常规油气资源总量远大于常规资源量,估计资源量在850亿吨油气当量以上。

积极利用国外气源,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包括扩大天然气进口和“走出去”开发境外天然气。中国周边国家天然气资源丰富,俄罗斯和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都是天然气资源大国,2010年三国的储量就占了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54.6%,可以从这些国家进口管道气,同时随着沿海地区LNG接收站的建成,可以扩大LNG的进口。此外,还可以利用我国的科技和人力优势,参与国际天然气勘探开发活动,通过融资、参股等方式利益共享。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D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2] 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R].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02,114.

[3] 美国能源情报署.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11[R].

2011.http:∥www.eia.gov/forecasts/ieo/pdf/0484(2011).pdf.

[4] 国际能源署.World Energy Outlook 2011[R].2011.http:∥www.iea.org/weo/.

[5] 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等.中国能源需求展望报告[R].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011.

[6] 李希宏,李扬,何祚云,等.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0版[R].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2010:151.

[7] 英国石油公司.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1[EB/OL].2011.http:∥www.bp.com/sectionbodycopy.do?categoryId=7500&contentId=7068481

[8] 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

[9] 美国中央情报局. The World Factbook[DB/OL].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17.html#ch

[10] 21世纪网.国家能源局筹建天然气战略储备[EB/OL].(2010-05-18)[2012-02-09].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9/0NMDAwMDE3Nzg0Nw.html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天然气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