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学生怯场原因分析与教学策略

2012-01-06刘锋

艺海 2011年11期
关键词:怯场意志品质演唱者

刘锋

声乐表演是演唱者心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下调动自己的各个发声器官,全身心积极投入,相互之间协调配合才完成的艺术创造活动。任何心理上的障碍都会影响这种协调和配合,影响歌唱水平的发挥,甚至导致演唱失败。而“怯场”正是由于这种心理障碍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状态,演唱时常常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气息上浮,甚至全身发抖,大脑一片空白,忘词跑调,无法完成正常的演唱。这种因紧张而怯场,因怯场而演唱失败的现象在声乐专业学生的比赛、考试及重大演出中具有普遍性。

一、怯场产生的原因

怯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歌唱技巧、音乐、歌词不熟练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的自信心如何主要在于他们对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如对歌曲的旋律或歌词不熟,演唱时一边想着歌唱的呼吸、共鸣、吐字等声音技巧,一边还要分散大量的精力去想歌词或者旋律,这样就必然会有思想负担,心理紧张。因此,上舞台演唱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作品,原则上应以技巧方面不受困扰为准,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同时要对作品非常熟悉,熟悉到不用思考就能把音乐和歌词顺口唱出。这样,就容易建立一种自信、稳定的健康心理。

(二)学生意志品质不够坚强,性格脆弱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长期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等形成的,且意志品质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与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相比,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易怯场。

(三)教师的不当批评或暗示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敬重自己的声乐老师,甚至怀有崇拜心理。教师很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引起学生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演唱以挑剔的或者是蔑视的态度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使学生精神过度紧张而产生怯场现象。

(四)演出地点、观众群体等外部条件也可能诱发怯场。一般来讲,学生都比较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演出,面对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演唱时心理压力小,能够得心应手,也不容易产生怯场。而到了陌生或者重要场合等,观众当中没有或者很少有熟人,面对的而是评委们挑剔严峻的面孔,就容易缺乏演唱需要的亲切感,尤其是初学声乐的学生更是如此。

另外,观众的欣赏水平、欣赏口味、道德修养良莠不齐,有些观众的一些不礼貌的言辞和行为有时也会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从而导致怯场。

二、克服怯场的对策

演唱中的怯场现象十分普遍,每个学生在舞台上怯场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原因也各异,这给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克服怯场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正确认识怯场是克服怯场的基础

怯场现象的心理理论是什么?怯场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能否克服?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其实,怯场在歌唱活动中绝非个别、偶然现象,而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据说帕瓦罗蒂在每次演唱前总要找个钉子和手绢放在手里缓解紧张情绪,我国著名声乐大师沈湘第一次上台演唱时也紧张得忘词跑调(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28页。)。大师既然如此,更别说初学声乐的学生了。再者,有些歌唱家演唱时看起来从容自然,其实内心也紧张,只是他们紧张的程度不同并能很快自我调节罢了。

1.正确认识怯场与紧张的关系

关于怯场与紧张,大多数人认为引起怯场的根本原因就是心理紧张。其实,这种观点是笼统而片面的。因为紧张分过度紧张和适度紧张,只有过度紧张对才是引起怯场的主要原因,而适度紧张则是演唱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再者,演唱者也只有具备了适度紧张,才能调动演唱者的一切积极因素,从而顺利地完成演唱。

2.正确对待演出或考试

演出或考试的时候,教师应告诫学生不要急功近利,总想超水平发挥,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把功夫打牢才是根本。考试或演出只是检验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效果,只要发挥出正常水平即可,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能期望奇迹发生。此外,还要告诉学生:越是唱得好的演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大,歌唱家的压力更大,我们作为普通的一名声乐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出点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二)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克服怯场的根本

扎实的歌唱专业技能是歌唱的根本和前提。心理因素虽然对歌唱技能的发挥有一定影响,但专业技能水平越高,心理因素影响的程度就越低。专业技能掌握得好的学生心理素质就越好,他们也很少怯场;而怯场明显的学生往往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

1.抛弃不良发声习惯,努力建立科学发声习惯

我们学习歌唱技术的过程就是抛弃不好的发声习惯,并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声习惯的过程。所谓习惯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掌握一项歌唱技术同样需要长期正确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完成。在教学中师生都要有耐心,不懈追求,针对各种歌唱的方法和技巧,采用科学灵活的方法逐个掌握,并努力把这些歌唱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到歌唱实践中,使歌唱由不自然状态变成下意识的自然状态。这样,即便心理上仍感到一定的紧张,演唱者仍能较好地展现歌唱水平。

2.熟记歌词,吃透内涵

学习一首声乐作品一定要熟记歌词、歌谱,“吃透”作品的内涵。每一首作品都有其本身的音乐艺术特点,也都需要一定的歌唱技法。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歌唱技法把这些艺术特点展现出来,就会造成怯场。教学中要针对具体作品的歌唱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不断训练解决发声的实际问题。只有克服了这些难点,熟记歌词,掌握了技法的基础上,才能在舞台上从容不迫、挥洒自如。

(三)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克服怯场的关键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的强弱是产生怯场的重要原因。因此,声乐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怯场,平时教学时就应该注意注重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1.正确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学生锻炼意志。比如,让学生学习一些伟人的品质,做一名意志坚定的人,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鼓励学生经常在熟人面前演唱,以培养自己对害羞心理的抵抗力,然后逐步扩大听众范围,增加作品的难度。

2.积极向上,培养自信心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注重培养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习过程中就会更积极主动。如果有良好自信的心理状态,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感觉,使发音器官协调自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歌唱声音、眼神、面部表情等进行判断,看是否有歌唱的表现欲望。如果学生一直在愉快乐观的心情上课,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平时每堂课都能够精力充沛且自信,走上舞台自然就不会有严重的怯场现象发生。

3.适时鼓励,提高自信心

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的心理也有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确立自信心。教师不要老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适时多鼓励。

(四)创设演出环境是克服怯场的外部条件手段

对于很多演唱者而言,怯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演唱舞台经验,舞台上的经验需要在舞台实践中不断积累。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的演出,多与观众交流,适应舞台,反复实践。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小组课的形式让学生到比较大的教室里上课来体会舞台的感觉。当然,如果能经常在公开场合进行公开教学就更接近实际的舞台演出,对于学生积累舞台经验是最好的途径。此外,也可以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有交流、观摩、汇报、演出等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歌唱欲望,使其在反复登台的实践中,缓解紧张,消除怯场。

(五)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是克服怯场的重要法宝

虽然演唱环境对演唱者是否造成怯场有很大影响,但演唱者自身的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要学会自我调节。

1.教学内容需要循序渐进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努力做到循序渐进。教学中不要老是让学生演唱难度过大的歌曲,要指导学生演唱一些容易驾驭的曲目,并使其在小范围内不拘形式地演唱。然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环境,使“听众”范围再逐步扩大。这样,学生就能在一次次成功的演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建立和巩固自信心。

2.唱自己的歌,让别人去评吧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太多地考虑同行、观众、老师的反应,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否则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导致怯场。学习中不要去想自己的演唱多么差劲,也不要考虑是否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你所要做的是如何运用自己的发声要领,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唱歌词和音乐内容上,如何把演唱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你也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主角,甚至可以想象是某某歌唱家,自己的演唱就是最好的。也可以一些暗示,如“镇静些,我一定能唱好!”,“我准备得很充分,没什么可怕的!”。此外,在暗示同时,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以激励自己。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怯场意志品质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别怯场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中学生音乐表演怯场现象的调查及对策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