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计划废止制度”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

2012-01-06刘哲

艺海 2011年11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消费主义书籍

刘哲

摘要: “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对世界各国的设计有着广泛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活动,它以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的形式传达出设计者的思想、气质和精神。如今,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如何避免过度的形式主义、浪费主义,使书籍装帧设计向绿色设计转型,这些问题是我们应当关注的。

关键词:“有计划废止”制度商业性设计书籍装帧设计

一、“有计划废止制度”

“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美国消费主义盛行的畸形产物,最早出现在汽车领域。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厄尔为了不断促进汽车销售,在其汽车设计中有意识的推进一种制度:在设计新的汽车样式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使汽车最少每两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三到四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计划废止制”。这一兴起于汽车行业的制度,后来发展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书籍装帧设计,废止的也不仅仅是样式这一方面。

二、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认识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借助于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书籍装帧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形成巍然壮观的书籍设计艺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领袖者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装帧设计的代表人物。莫里斯开设的设计事务所做了很多的书籍设计,他主张从植物纹样和东方艺术中获得素材。他的书籍装帧作品十分素雅,制作工艺也十分精良,获得了广泛关注。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的很多设计理念渐入国人的眼球,装帧设计师如饥似渴地吸取着设计之果。但目前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存在很多的缺陷,主要有三点如下:

第一,设计形式单一。经济的发展同时制约着设计水平的发展,设计需要与时代相统一。当人们的消费观念受消费能力限制时, 书籍等信息类消费品仅属于少数人的需求, 书籍装帧的功能只为满足最基本的阅读需要, 其设计风格相似, 形式单一。目前我国装帧设计过于单一化,例如小说类的书籍装帧,往往采用相似的古典纹样的处理,并不能给消费者一种崭新的体验。(如图一、二、三)

第二,包装过度浪费。书籍装帧设计的最早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保护书籍,使书籍的寿命得到延长。但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书籍装帧成了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有些出版商以为只要书籍有一个美观的外表,就能够吸引读者,顺应这种潮流不断地推出精华版、黄金版等昂贵的版本,使其成为彰显身份的奢侈品,反而忽视了书籍本身的内涵。过度包装的图书趋势更是反映出购书者的浮夸心理,把豪华图书作为交际的手段,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腐败行贿的工具。

第三,内容与形式脱离。目前我国的装帧市场,内容和形式相背离的情况非常普遍,只尽“美”而不尽“善”。在形式上喜欢用一些牵强附会的花哨设计,内容上粗制滥造。这种急功近利的状态,是对我国文艺市场的极大的不负责任。

三、“有计划废止制度”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

设计应该是真实的、仁义的,而不应该是涂脂抹粉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美观就是优良的设计。衡量一部书籍装帧设计作品的价值应该看作品给人类带来了些什么、给社会传达了些什么、是否具有文化价值等等。设计的目的是让大众消费,但是并不是毫无节制的浪费。

第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设计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科技的日异月新,设计不仅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开始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精神需求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有些精神需求是人合理的,但是有些仅仅满足了人的欲望。中产阶级希望自己用的产品能够彰显自己与普通大众的不同,这种等级的划分就违背了设计的道义。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商业性设计不仅满足了人真实的需要,而且还想满足人们的虚假需要。虚假的需求就是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设计行为,不断地煽动消费者购买新形式的产品,并且使消费者认为自己真的对这些产品有需求,他们的心理从这些产品当中得到满足。这是工业化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新的灾难,设计师将浪费变成需求,让大众需求变得失控。由此可见,目前设计与消费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设计引导消费了,而是设计围绕消费而设计。书籍本身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精神粮食,本应当是最纯净的一块沃土。通过书籍装帧设计给大众创造舒适的文化环境。尽管书籍装帧是让书籍更加美化,给大众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但装帧设计应当倡导适度的消费思想,力求做到节约型设计,尽量避免不需要的铺张浪费。

第二,倡导节约的生态观。《尚书•武成》说:“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古人认为,不应该毫无节制地浪费自然中的资源,如果违反了自然的法则,就会受到谴责。二战之后,伴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将“消费主义”传达给世界各国,消费主义以一种特殊的形态存在。人们不再为了需要而消费,单纯地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平复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阴影,人们养成了为消费而消费的习惯,这为“有计划废止”提供了一片沃土。人们渴望不断的新产品来刺激自己的欲望,他们希望设计能够彰显他们身份与地位,这种恶性的消费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种大众化、普遍化的生活状态,这时候消费成了浪费,对环境、能源、生态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可持续性显露出来。”随着经济的进步,更多的装帧材料以及装帧工艺被不断的挖掘出来,成为符合人类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材料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载体,为何在电子化时代,书籍依然能够拥有它独特的魅力,正是因为纸张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与自然的亲近,正因为这种感觉使得我们愿意去花钱购买书籍。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很多运用了化工材料,其中很多材料甚至还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儿童生理影响更加严重。一些印刷油墨气味刺鼻,不仅影响阅读的感受,更加危害了环境和身体健康。而且是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获,是需要设计师们去解决的问题。在设计中应当采用适当的自然材料,不仅能够给设计师更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同时也能保护生态环境。吕敬人先生是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师,他的作品形式清新朴素,内容却意蕴深远。如图四《梅兰芳》的设计作品,只用了简单的纹样处理,却将梅兰芳的傲骨表达得漓尽致。

第三,推广可持续的绿色观。消费主义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消费主义的弊端。设计的本质是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一种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的手段。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要抵制毫无节制的刺激消费的行为。当代设计的责任更应该倡导设计的绿色化。“绿色”一词被设计界广泛运用,主要是讲健康、环保、节约的生态性。书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设计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把生态思想引入书籍装帧界,把书籍装帧设计推向更加符合设计伦理的层次,这必将成为出版界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停探索最适宜生产加工的材质,以及用如何用最简单、最环保的包装把产品推向市场。绿色设计不是一种商业时尚或潮流,不是打着“绿色”的旗号来招揽消费者;绿色设计也不是人类的乌托邦理想,它建在不断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之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适应,与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第四,提倡公益化的人文观。公益,顾名思义也就是公共利益的意思。设计的主要受众体是社会大众,设计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既然设计来源于社会,那么也必须服务于社会。设计该如何服务社会呢?设计不仅仅包括产品设计,还包括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消费主义与广告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告的发展为消费主义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企业利用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把产品与消费者的欲望联系在一起。广告把受众群体的地位和品质彰显出来,让消费者对号入座,仿佛购买了广告中的产品就成了有品质的群体。所以设计同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大众媒体导向的角色,一个优秀的广告设计可以起到重要的教育意义。央视经常播放的一则篮球明星姚明拍摄的公益广告,广告的主角是野象。象牙是珍贵的材料,无良的商人为了获得经济利润没绝人性捕杀野象。野象面对猎人袭来的子弹表现的惊慌失措,像个无措的孩子一样。广告虽然短短30秒,但是远比一些商业性广告震撼人心,它告诉了大众,没有交易就没有杀害。正是我们人类对这些稀有品的欲望,所以才有了猎杀稀有动物的集团。或许一些贵妇穿着貂皮大衣、用着象牙视频、吃着燕窝的时候看到这个广告会有一丝愧疚。广告主要突出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这一主题。设计不仅仅要传播公益性,好的设计也能预防犯罪。据盗窃犯罪人员了解,他们犯罪行为很多时候是由于犯罪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让他们有了可趁之机。所以,如果我们在设计时尽量考虑到大家的各方面的安全因素,不仅仅能够减少民众的财产损失,同时也能降低我国的犯罪率。书籍装帧设计也同样需要担负起社会公益的任务,书籍装帧设计如同广告设计一样,也需要表达设计师的思想感情,生动传达书籍的内涵。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传播文化、交流情感的过程。设计者要从文稿中找到其中的精髓,通过自己精巧的设计语言,将其中的重点用自己生动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这种经过认真雕琢的艺术形象,必定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正是因为有了共鸣,读者将会细心体会文章的涵义。这也就达到了书籍真正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设计中的一个子项目,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书籍出版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影响深远。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我们应当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去进行设计,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这也必将成为书籍装帧设计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7

2.何方等.《书籍装帧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1

3.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1:21

4.李砚祖 编著.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3.

5.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6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08编辑出版学班)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消费主义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Film review:WALL·E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