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枫亭麟山宫林肇祺壁画艺术探析

2012-01-06薛丽芳

艺海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宫庙壁画艺术

薛丽芳

摘要:福建枫亭麟山宫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宫殿墙壁上保存着清代著名画家林肇祺亲笔绘制大型人物、翎毛鸟兽等壁画作品,对研究莆仙地区清代宫庙壁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介绍壁画的载体、作者及题材入手,对壁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整体分析。

关键词:福建枫亭麟山宫林肇祺壁画艺术风格

福建枫亭麟山宫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1]。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东北部麟山村内。麟山宫供奉宋代爱国名将杨延德(杨公太师),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带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又是道教文化的文物遗产、民俗宗教活动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主殿东面、西面、北面墙壁上绘有清代著名画家林肇祺几组大型壁画,至今保存尚好。

林肇祺(1868-1930),福建仙游枫亭镇南岭人,号颐道人,又号半痴。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兄又早逝,依靠寡嫂苏氏以女红勉强维持生活。但他性格坚强,虽处困境仍刻苦学画,于清末已名扬当地画坛[2]。 与福建仙游画家李霞、李耕、黄羲合称为“仙游四大家”,成为我国东南画派主要画家之一。 民国八年参与重修福建仙游枫亭万寿塔和朱子祠,并亲笔题诗作字雕刻其上。可惜历经岁月风雨变迁,他留在枫亭塔斗山上的手迹只剩石刻一诗。其书画遗墨也因遭遇兵灾,所剩无几。枫亭麟山宫保存的林肇祺十九幅大型人物、花鸟等壁画手迹已成为福建省研究宫庙壁画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古迹。本文以麟山宫林肇祺壁画艺术为重点展开讨论。

一、麟山宫壁画绘制题材

民间宫庙内的壁画题材多取自佛教、道教神话故事。如神仙类的“四大天王”、“八仙过海”、“妈祖神话传说”等,劝善类的“二十四孝”,惩恶类的“十殿阎罗地狱”,劝贤类的儒家五常思想等题材,多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如福建枫亭苍溪村连蓎宫所绘的“十殿阎罗地狱”、 “二十四孝”,枫亭霞桥村灵慈庙所绘的神话故事和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思想,皆以大篇章连环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宗教说教性质浓烈。与其他宫庙不同是,麟山宫壁画出自国画大师林肇祺之手,每幅壁画均以巨幅国画的形式配以题章落款,使每幅壁画都是独立、完整的艺术作品,画面清丽雄健、高妙质朴、质量上乘,是其他宫庙连环画形式壁画无法比拟的。

据现场考证,麟山宫主殿东、西、北三面墙上的壁画大小共计二十一幅,其中东西两面大型壁画各八幅、小型壁画各一幅才,北面三幅中型壁画。为了便于研究,现将麟山宫主殿三面墙上的壁画分为厅堂左右两面壁画、中堂左右两面壁画、上殿左右两面壁画、北面神像台背景壁画、神像台左右两面壁画几个组成部分。西面壁画称为左面壁画,东面壁画称为右面壁画。

厅堂左右两面壁画高3.06米,宽4.09米,分别绘有两位鬼隶四位神卒,神卒左右两侧壁画高2.80米,宽2.90米,绘有“深山竹鹿”图、“松鹤” 图。中堂左右两面壁画高2.80米,宽4.38米,各绘有望涧吼风的虎和布云兴雨的龙。上殿左右两面壁画高5.00米,宽4.38米,取材道教中的四大天王,是全殿最高的壁画,几乎占据整面墙的高度,给人威武庄严的感觉。天王左右两侧绘有“坐猴观瀑“图(高2.80米,宽1.44米)、“鹰鸣图”(高3.15米,宽1.44米),主殿北面墙上绘制三幅中型壁画作为供奉神像台背景使用,从左面起依次绘有“麒麟望月”图(高约2.1米,宽约3.28米)、“双龙戏珠” 图(高约2.1米,宽约4.38米)、“彩凤牡丹” 图( 高约2.1米,宽约2.86米),神像台左右两面壁画高约2.1米,宽约1.14米,各绘有瓜果杯壶、梅花香炉图。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这两幅小型壁画未在《麟山宫文物志》里出现,所以麟山宫现存林肇祺大型壁画作品十九幅,小型壁画作品两幅,共计二十一幅壁画作品。

二、 壁画艺术风格

枫亭麟山宫壁画是福建省道教宫庙壁画艺术的典型性代表,也是研究福建省莆仙地区清代画家绘画风格的重要环节。在继承明代宫庙壁画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林肇祺壁画进一步拓展了明清壁画艺术的表现领域,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壁画表现形式和技巧。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壁画的构图。

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构图是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它决定作者的创作激情是否得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的成败。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六法”论中称构图为经营位置。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构图为章法或布局,被称为是“画之总要”,自古以来受到画家的重视。麟山宫林肇祺壁画在构图布局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对称关系

麟山宫延续了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三间两护的对称形式,宫内壁画也较为对称,这种对称主要表现在“左右均等”,如厅堂左右的两位鬼隶、四位神卒、鹿、鹤,中堂左右各绘有龙、虎,上殿左右各绘有四大天王、鹰、猴、神像台左右各绘有象征贡品的瓜果杯壶、梅花香炉等,这种均衡给人以稳定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规律。

(2)、俯视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俯视是从上向下观看的一种方式。俯视空间是古代画家最常用表现壁画题材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观者在观看壁画时采用仰视的视角进行读图,以期让壁画作品达到一种神秘、高大、威严的感觉。林肇祺壁画就是使用俯视空间进行壁画创作的,如宫内厅堂左右两面壁画两位鬼隶、四位神卒,以及上殿左右两面壁画的四大天王,均采用此视角,甚至连有的走兽神物的眼神也是采用向下观看的视点,这种视点除去给人感觉神秘威严外,也能使观者不管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画中人物传神的眼神。

(3)、虚实关系

自然界物象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有阴有晴,有白有黑,有强有弱,有清有浊,因此也有虚有实,绘画反映在构图上必然也有虚实明暗关系,麟山宫林肇祺壁画采用虚实对比关系,表现作品的空间前后远近关系,如中堂右壁画《墨龙图》,龙首为实龙身为虚隐藏于白云之中,画面空间体现出意象的特点,犹如真龙出现;又如上殿左面壁画《墨猴图》,画面下左处瀑布飞白为虚,下右处梅树为实,中间左飞瀑为虚,猴子为实,岩石为虚,这样上处左实右虚,一虚一实,一明一暗使画面充满节奏感。再如后殿右面壁画《鹰鸣图》,上下空间为虚,中间岩石、鹰、树为实,如此处理,远近虚实得当,画面便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正如明唐志契《经事微言》所说“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藏是为了含蓄,露是为了鲜明,突出。构图上的虚实相变相生,虚中有实,实中见虚,如清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特征

中国人物画,从形式风格和技法特点上分为刻画工细勾勒着色的工笔人物画和画法洗练纵逸的写意人物画。从题材类别上划分为人物、道释、风俗、仕女、写真。麟山宫壁画人物从形成技法和选材类别上应属于道释写意人物画。其人物形象特征主要表现在造型的生动性。如麟山宫厅堂左右壁画两位鬼隶,左面鬼隶右脚抬起,侧身弯腰,右手提链,左手执金牌,上身裸露,下身着短裤,腰系虎皮,略施淡彩,表情严肃又不乏诙谐;右侧壁画鬼隶,左手紧扣枷锁,右手高举棒槌,左脚踏地,右脚高抬,拉脸瞪眼,令观者觉之不怒自威。左右四位神卒身着长衫、头戴高帽、手持棍棒、左右呼应、衣带微飘、形态各异,使画面充满灵动感。再如上殿左右两侧壁画“四大天王”,身着盔甲,头戴高冠,宝相庄严,令人过目难忘。左面壁画左侧天王,左手执剑,右手握拳,衣带向右后微飘,英勇非凡;右侧天王左手持苍龙,右手高举宝珠,双目圆睁,怒视苍龙,飞带向左飘动。右面壁画左侧天王双手弹奏琵琶,双眼俯视,飞带后飘,慈眉善目;右侧天王左手托塔,右手执旌旗,双眉上扬,眼朝上方,精神饱满。细观殿中十数幅人物画像,每幅画均为精品,线条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抑扬顿挫,挥洒自如。

(三)、壁画中的花鸟走兽形态特征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宫庙壁画中的花鸟形态多数为走兽、花鸟等。麟山宫林肇祺壁画花鸟走兽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古朴优美,雄健秀丽,笔墨飘逸,形神兼备。如中堂左面壁画《墨龙图》中巨龙仿佛从惊涛骇浪中腾空而起,龙首已冲高空,龙尾却仍在海中摇曳,龙身藏于浓云之中,回首怒吼,目如闪电,气势如虹,宛如真龙活现,画面水墨淋漓,浑然天成,有明徐渭之风。再如《鹰鸣图》中之雄鹰,立于山峰老树之巅,翘首望天,睁眼展翅欲飞,似鸣未鸣,无声胜有声。壁画上其他翎毛鸟兽如猴、鹿、鹤、凤等作品,均下笔有神,纵横如意,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麟山宫壁画的主要功能

(一)装饰功能

壁画是为了装饰建筑空间环境而存在的,首先具有装饰功能。唐代以后,佛教壁画装饰艺术逐渐从宏伟广阔的石窟建筑走向细致清越的寺庙宫殿建筑[3]。如山西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元代壁画的杰出作品,壁画人物采用重彩勾填的方法,人物形象生动,线条强劲有力,部分用沥粉勾勒突出造型装饰,富有装饰美。明代壁画形成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4],色彩更加丰富多变,使用沥粉贴金技法逐渐成熟,增强了装饰效果。清代壁画装饰艺术在明代技法的基础上继承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特别是清末封建王朝走向衰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宫庙建筑多成为民众抗争黑暗势力的根据地,宫庙壁画也多带有画家个人的情感色彩。如福建枫亭麟山宫壁画,虽然宫庙中所绘壁画皆为神鬼走兽,但皆有一种傲然之气,如《松鹤图》中仙鹤犹如一介书生傲然挺立,不屈不饶。《鹰鸣图》题名“鹰鸣”,无不诉说对动荡社会的控诉,借画抒情,虽画在墙面之上,但笔墨气韵俱佳,具有浪漫主义壁画的装饰色彩。

(二)、寓意功能。

麟山宫壁画根据道教机构的寓意功能而设,如厅堂左右两壁两位鬼吏、四位神卒代表了“阎罗殿”拘奸惩恶的功能,四大天王代表天王殿管理四方天神,具有“保家爱国,守护子民”的功能。中堂左右“龙”与“虎”代表了祈风求雨的功能,福建枫亭地处沿海,风调雨顺是当地百姓的共同心愿。再如上殿神像台上三幅壁画,“彩凤”、“双龙”、“麒麟”以及殿中猴、鹿、鹤等物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图腾,寄托着祥瑞、安定、和睦、繁荣的美好愿景。

三、结论

中国古代宫庙壁画是宗教艺术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是历代艺术家高超技艺和寓意传统文化手法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福建枫亭麟山宫林肇祺壁画是福建莆仙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壁画,是研究壁画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古迹,也是研究清代国画家林肇祺国画艺术的重要内容。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创新求变、匠心独具的构图和生动丰富的人物造型,以及形神兼备的花鸟形态、富有强烈的生命感的创作技巧,堪称壁画艺术之瑰宝。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仙游县麟山宫保和堂文物管理所编印:《麟山宫文物志》.麟山宫保和堂文物管理所,枫亭,1997.12。

2.邢晓梅编著:《壁画艺术设计基础》.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1998.9 。

3.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中国画》.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9。

4.王次炤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 中国音乐出版社,北京.,2006.5。

5.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人民政府编:《枫亭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8 。

6.吴松江:“麟山宫壁画的文化内涵”《枫亭文化研究》[J],2006.8 。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宫庙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福建宫庙建筑龙柱装饰艺术的时代风格流变研究
台军想征召“宫庙义勇”
壁画上的数学
纸的艺术
帮壁画“治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宋代以来福建莆田妈祖宫庙的时空分布研究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