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天然石墨生产、消费与国际贸易
2012-01-06崔源声徐德龙
崔源声,李 辉,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世界天然石墨生产、消费与国际贸易
崔源声,李 辉,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石墨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国际贸易的现状,并对未来国际石墨市场进行了展望和对国内石墨工业进行了分析。
石墨;战略资源;生产;消费;国际贸易
1 前言
石墨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由于石墨独特的导电导热性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耐辐射性、润滑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轻工、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航天等领域。从民用到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都离不开石墨,石墨已成为当代世界高、新、尖技术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与其本身的优良特性相比,特殊的生成条件又使石墨成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目前,石墨资源的开采主要集中在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几个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石墨资源,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对石墨资源十分重视,限制国内石墨资源的开采,转而从中国等国家低价进口,并作为战略物资实施储备。随着科技的发展,石墨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石墨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是石墨资源大国,其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石墨开采及加工企业约100家,众多中小矿山企业都是无序地掠夺式的开采,大多数加工企业也都是从事初级原料的生产,出口基本上是低价的初级产品,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应有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因此,从世界石墨资源的生产、消费与贸易等方面分析石墨工业的现状,对国内石墨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世界石墨资源概况
世界石墨矿床以中、小型为主,较大型的矿床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墨西哥、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少数几个国家。石墨矿床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①在火山岩、硅质沉积变质岩中的浸染状鳞片石墨矿床,著名的马达加斯加晶质石墨矿就是此类型;②充填断裂裂隙和洞穴的脉状石墨矿床,典型的矿床是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矿;③大理岩中的接触交代或热液矿床,在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有分布;④浸染在大理岩中的鳞片石墨矿床,该类矿床石墨含量低,矿床复杂,变化大,所产石墨少;⑤多发现在煤或富碳沉积物中的变质石墨矿床,墨西哥、印度的大部分石墨矿床及澳大利亚的石墨矿床均属此类型。
世界石墨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捷克、墨西哥、印度、巴西、马达加斯加以及斯里兰卡等国家。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2年世界石墨储量约7700万t。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世界各国石墨储量
3 世界石墨生产及消费
3.1 石墨生产
世界主要石墨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朝鲜等。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0年世界石墨总产量约92.5万t,比2009年增加了21%。中国是最大的石墨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巴西、朝鲜和加拿大。这五个国家的石墨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94%。同时,随着Jonkel石墨矿的开采,南非有望成为又一重要的石墨生产国。2006~2010年世界各国石墨产量见表2。
表2 2006~2010年世界各国石墨产量统计(t)
(1) 印度石墨生产。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石墨生产国,2010年印度石墨产量为14万t。印度国内的石墨生产主要集中在奥里萨邦、拉贾斯坦邦、安德拉邦、比哈尔邦、古吉拉特邦以及泰米尔纳德邦。其中奥里萨邦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75%。阿格拉瓦尔石墨工业公司(Agrawal Grapgite Industries)和TP矿产公司(TP Minerals Pvt. Ltd.)是印度最主要的两家石墨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鳞片石墨和粉状石墨产品。
(2) 巴西石墨生产。
目前巴西石墨年产量约7.6万t,居世界第三位。巴西最主要的石墨生产企业是巴西国家石墨公司(National de Grafite Ltda),该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墨生产企业之一,巴西国内天然石墨主要由其提供,公司的系列石墨产品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坩埚生产、润滑剂等领域。另外格拉菲塔公司(Grafita MG Ltda)也是巴西国内重要的石墨生产企业。
(3) 中国石墨生产。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墨生产国。根据USGS统计资料,2010年中国石墨产量达到6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65%左右,但是实际上中国的石墨产量远大于这个数。中国石墨资源分布广泛,目前查明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有石墨资源,其中黑龙江、山东、内蒙古、湖南是最主要的石墨分布省区。据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资料,2009年,中国石墨生产及加工大型企业有97家,天然石墨的实际产量约148万t,2010年天然石墨的实际产量达到约180万t。
3.2 石墨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主要石墨消费国是日本、中国、美国、德国和英国等。消费结构大致为:耐火材料26%、铸造15%、润滑剂14%、制动衬片13%、铅笔7%、其他(包括碳刷、电池、膨胀石墨等)25%。预计未来石墨在高技术领域,特别是电池工业的消费会有所增长。
(1) 美国石墨消费。
过去的20年,美国石墨消费结构有很大程度的改变。2010年美国天然石墨消费量达到5.12万t(其中晶质石墨2.56万t,非晶质石墨2.57万t),比2009年增长了28%,其中在电池工业、耐火材料和其他领域分别增长了21%,37%和77%。制动衬片、耐火材料和钢铁冶炼是美国天然石墨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消费量占美国消费总量的61%左右。电池工业、铸造工业和润滑剂工业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美国石墨消费总量和消费领域详见表3和表4。
表3 2006~2010年美国天然石墨消费量统计
(2) 中国石墨消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消费国。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石墨消费量约130万t。主要消费领域包括钢铁和铸造业、耐火材料、导电材料、铅笔、化工及汽车制造、密封材料等。大体消费结果如表5所示。
4 石墨国际贸易
4.1 石墨进出口
世界天然石墨的主要贸易国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巴西等。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石墨产品,进口深加工产品;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于资源储量及战略性储备等考虑,主要将进口的初级产品深加工后进行出口和自用。
(1) 美国石墨进出口。
表4 2009~2010年美国天然石墨消费统计
表5 2010年中国石墨消费结构
2010年,美国天然石墨出口量约0.56万t,与2009年的1.14万t相比减少了51%。而天然石墨的进口量则有相当大幅度的增长,从2009年的3.31万t增加到2010年的6.54万t,涨幅达到98%。这主要是由于2010年石墨工业开始从全球经济衰退、恶劣天气和中国调控措施的影响中逐渐复苏。美国石墨进出口数据和进出口国家分别见表6、表7。
表6 2006~2010年美国天然石墨进出口情况统计
(2) 中国石墨进出口。
近年来中国天然石墨进出口情况见表8、表9。
4.2 石墨市场价格
由于中国石墨供应充分,使世界石墨市场上,中国石墨最高价格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每吨1700多美元逐步下跌,直到2005年1月,一直维持较低水平。2006年9月以来,价格回升较快,特别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之间,石墨国际市场价格戏剧性地飞涨,各个品位石墨产品涨幅均在20%~50%或以上。
2008年12月由于世界经济运行,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放缓,价格行情受到影响,部分品级石墨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下滑,其中含碳94%~97%,+100-80目的中鳞片石墨仍然坚挺。2010年石墨价格有所增长,详见表10。
5 国际石墨市场展望及对国内石墨工业的思考
5.1 国际石墨市场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尤其是随着石墨在低碳能源开发应用中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石墨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但是随着石墨战略意义的越发凸显,主要石墨生产国的产量和贸易量将会受到控制,世界石墨市场价格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5.2 对国内石墨工业的思考
从国际石墨的生产贸易可以看出,近年来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大量进口石墨资源,石墨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石墨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中国虽然是石墨资源大国,但是也应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战略意识,加强对石墨资源生产和贸易的管理,对产品实施总量控制,调整产品结构,鼓励支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强石墨市场的监督管理,增加产品竞争力,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战略储备,努力发展成为石墨资源强国。
表7 2010年美国石墨主要进出口国家统计
表8 2009~2011年中国天然石墨进出口情况统计
表9 2011年中国天然石墨进出口国家统计
表10 国际市场石墨价格(美元/t)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Global Trade of Natural Graphite
CUI Yuan-sheng, LI Hui, XU De-long
(College of Materials,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The world natural graphite resource and it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global trade is introduced. And it has an outlook for global graphite market and a brief analysis for graphite industry of China.
graphite; strategic resource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global trade
P578.16;F746
A
1007-9386(2012)04-0048-04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