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人没听说过《流浪者》

2012-01-05曹景行

博客天下 2012年33期
关键词:尼赫鲁大篷车流浪者

曹景行

我有一次为了表示自己对印度并非一无所知,对印度同事哼唱起了《流浪者之歌》开头几句。不料,印度同事一脸茫然,说他从来没有听过这首歌,也不知道那部名叫《流浪者》的印度电影

终于去成印度了。2010年初冬的一天,凤凰卫视的老同事从笑突然来电话问我,“去不去印度?”没有一秒钟迟疑,“当然去!”因为我一直想去。

我们这一代人对印度不算陌生。小时候就看到过报纸上的照片,白帽子、白上衣的印度总理尼赫鲁,陪同到访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的脖子上还挂着黄色的花环,那是一种欢迎贵宾的礼仪。

还有就是那时人人都会唱的《流浪者之歌》,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中国的印度电影《流浪者》的主题曲。今天依然记得住、唱得出的中国人,恐怕不只我一个。但这也容易闹笑话。20多年前我到了香港,在美国《時代》周刊集团属下的《亚洲周刊》打工。有一次公司开春茗宴会,我与邻座的印度同事聊上了,为了表示自己对印度并非一无所知,对他哼唱起了《流浪者之歌》开头几句。不料,那位印度同事一脸茫然,说他从来没有听过这首歌,同样也不知道那部名叫《流浪者》的印度电影。

后来我总算搞明白了,印度每年要拍几百上千部电影,每部电影里面都要唱好多歌,男女主角边唱边跳,唱了一首又唱一首,普通的印度人怎么可能都看过、都记住?

我小时候也听过泰戈尔的名字,看到他到访上海同鲁迅等文化名人一起的照片,只是没好好读过他的诗篇。那时的印度已经从中国的朋友变成了敌人,两国还在边境上打了一仗,尼赫鲁也被列入“各国反动派”行列,与美国、苏联一起被合称为“帝修反”。1964年尼赫鲁郁郁而终,咱们还高兴了一阵子,赵朴初老先生《某公三哭》中就有“哭东尼”一段。当时能看到涉及印度的一些书籍和文章,也多是关于两国边境纷争的历史。

直到80年代中印关系回暖,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大篷车》上映,中国老百姓才再度对印度有了点兴趣。据说,那个时候有些农村年轻人结婚办喜酒,专门要放《大篷车》招待宾客。有唱有跳,热闹嘛!

我所有这些关于印度的种种印象,都只是零星碎片,直到1978年到复旦大学读书,听了历史系张荫桐老师的南亚历史课,才算对印度有了一点真正的了解。

张荫桐老师告诉我们,印度不像中国有连续的历史记载,他们的历史与神话纠缠不清,如果把印度的各种历史记述串起来,起码有好几万年之长,不能当做信史。为什么会如此?张先生就用“千层糕”来作比喻。

原来,印度半岛历史上每过几百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越过今天阿富汗那里的开伯尔山口南侵,把恒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毁灭,把那里残存的居民赶往南方。一次又一次,原来的征服者又被新来的游牧民族打败南逃,不同的文明层层叠加,变成“千层糕”那样。最后印度半岛原来的居民被赶到极南端,有一些更渡海到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就是肤色最黑的泰米尔人。

今天的印度有这么多的民族,每个种族当中又有许多不同等级;有那么多的宗教,每个宗教里面又有许多不同派别……就源于这样的历史过程。

猜你喜欢

尼赫鲁大篷车流浪者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混合运算大篷车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巴士车上的“浴室”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安利大篷车 行走的塑形基地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开心大篷车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时代的尼赫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