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规划研究
——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

2012-01-04陈芳华

关键词:丹阳市丹阳市域

陈芳华

(丹阳市规划局,江苏 丹阳 212300)

长三角已率先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长三角地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7].2009年,丹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为5.9∶56.8∶37.3,按照库兹涅茨经济阶段划分方法,丹阳已步入工业化成熟期(见表1).综合考虑,判断目前丹阳市整体上已跨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完全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实力.今后5年,长三角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丹阳应抓住新一轮发展的契机,伴随长三角核心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将市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三级结构,未考虑农村居民点,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居民点体系.《丹阳市市域城乡统筹规划》将市域居民点体系划分为“中心城区——新市镇——镇——农村社区”四级结构,统筹考虑城乡居民点.依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和居民点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潜力,构建“1838”城乡居民点体系:1个中心城区:丹阳中心城区,是服务于整个市域的综合性中心;8个中心城镇:服务于镇域范围及周边居民点的现代化小城镇;38个左右中心社区:服务于一定农村地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点.

1 中心城区规划

丹阳中心城区现状包括云阳镇、开发区和练湖农场,规划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司徒镇镇区及其以东部分纳入中心城区,整合发展.

表1 丹阳市几大板块投资比例分析

表2 丹阳市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资料来源:《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1.1 人口规模

根据丹阳市统计局2010年修正数据,丹阳市中心城区2009年城市人口33.5万人(含司徒镇区人口).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预测,丹阳2020年人口规模30万~50万人.根据《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预测,丹阳市区人口规模近期2012年按照28万规划,远期按照35万规划.

1.2 预测方法

1.2.1 综合增长率法

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年均人口增长率,人口规模预测公式为[8]:

P=P0(1+k)n

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为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n为规划年限.

参考2000年后丹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及周边地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预测近期中心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远期年均增长率为1.8%,由此计算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2.4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为55.4万人.

1.2.2 投资比重测算法(表1)

从2000-2008年已建重点工业项目的投资情况来看,中心城区(含开发区、城区、练湖、云阳和司徒)占总投资的比例接近2/3.由于投资本身是城市未来经济潜力的核心表征之一,故该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市域范围内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在未来中远期,中心城区占全市域经济总量的2/3左右.

考虑到沿江四镇的崛起以及丹阳市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中期将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从业者中,中心城区城镇人口的比例可能低于2/3,而第三产业从业者聚集在中心城区的比例将高于2/3.综合考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按照2/3计算,则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40万人,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8.6万人.综合以上方法预测结果,丹阳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规划取值为:近期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为56万人,基础设施规划分别按45万和65万人预留.远景城市人口将达到80万人左右.

2 中心城镇规划

丹阳现状城区以外有12个乡镇,规划将司徒并入城区统筹考虑,积极推动沿江四镇一体化发展,合力建设滨江新城,形成8个中心城镇的新格局.

2.1 人口规模

《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市域乡镇分为重点中心镇和一般镇两个等级,各个乡镇人口规模见表2.

上版市域城乡统筹规划将乡镇划分为新市镇和一般镇两个等级,对各镇极限人口规模(相当于本次规划的远景人口规模)及用地规划预测见表3.

表3 丹阳市各乡镇极限人口规模规划

区域配平法.现状乡镇人口规模尤其是城镇人口规模是各乡镇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表4),既反映当前发展水平也预示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未来市域整体发展战略预测各乡镇人口发展趋势:沿江四镇集聚吸引力将明显增强,外来常住人口进一步增加,人口自然增长减少甚至负增长,因此总人口增加有限,城镇人口规模将有较大提升;吕城和皇塘基础较好,未来发展条件优越,尤其皇塘是市域东南片区发展的支撑点,总人口和城镇人口都将有较大提高;其余乡镇一方面整体经济实力提高,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对人口吸引力增加,城镇规模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与中心城区和沿江四镇相比吸引力相对减弱,大量人口将向中心城区和沿江地区转移,总人口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综合以上分析,预测各乡镇人口规模见如表5,6所示.

2.2 城镇职能

依据各个城镇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条件及市域整体发展战略,确定各城镇职能的引导方向(图1)[9-11].

滨江新城: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观光、美食为主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将来还可以发展成为“滨江新区”,即丹阳中心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未来丹阳中心城区有可能成为“一城两区”的格局,城市人口在远景将达到100万人规模.皇塘镇:市域东南部中心镇,具有浓厚江南水乡风情的现代化新型工贸城镇.访仙镇:融入沿江产业带,具有商贸服务职能的综合型城镇.陵口镇:市域中部的交通工贸型城镇.吕城镇:以航空工业、精细化工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镇.导墅镇:以机械制造、轻纺业为主导的工业型城镇.珥陵镇:以吴城遗址为特色的旅游型小城镇.延陵镇:现代农业服务基地,以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型旅游城镇.

表4 丹阳市各乡镇现状及规划镇域人口规模及比例

表5 丹阳市各乡镇现状及规划镇区人口规模及比例

表6 丹阳市各乡镇人口规模规划

3 中心社区规划

规划预测丹阳2030年农村人口20万人(在现状基础上净减少一半左右).按照每个中心社区设施服务半径1.5~2.0 km(20~30 min步行)计算,结合市域人口分布状况,最终确定中心社区38个,平均服务人口至少5 000人,如图2所示.

图1 丹阳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图2 丹阳市中心社区及服务范围示意

基础较好:现状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交通便利:与周边农村居民点联系便捷,与中心城区、中心镇交通方便.人口适中:在1.5~2.0 km的半径内服务人口适中,既能满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规模门槛,又不至于服务人口过多.环境友好: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将会带动公共活动乃至居住的集聚,因而集聚点应具有充裕的用地条件,确保与环境协调发展.

[1] 陈晓红,李城固.我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2):21-25.

[2] 曾国安;胡晶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7(6):11-14.

[3]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5):30-33.

[4] 程必定.论我国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3(8):8-12.

[5] 方辉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1):47-50.

[6] 顾朝林.徐海贤.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9(4):42-47.

[7] 罗守贵.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的价值及其保护[J].城市,2003(2):55-59.

[8] 石忆邵.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1):27-31.

[9]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0] 王开泳.陈田.袁宏.等.大都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1):76-79.

[11] 张竟竟.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丹阳市丹阳市域
丹阳市多元联动打造群租安居“新样板”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丹阳市直击痛处 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孔门十二时辰
丹阳市 打出“组合拳” 用好执法权
李丹阳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