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达摩诸人与茶事无关

2012-01-04竺济法

茶博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名人茶事达摩

■ 竺济法

随着当代茶文化的空前繁荣,各地非常重视茶史茶事的发掘,但到目前为止,重大茶史茶事少有超越《茶经》的。而各地出于地方利益或其它目的,杜撰了多位历史名人与茶的传说或故事,混淆了茶史,笔者在此作一梳理。

明代书画不能作为孔子茶事依据

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文化圣人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有趣的是,在茶史上无任何记载的孔子,前几年被山东等地列入了茶人行列,推出了孔子茶道,还说他是中国茶文化的最好代言人、形象大使云云。当好事者追问出处时,答案是明代一幅画中有孔子饮茶画面。虽然儒家学说与茶文化多有相通之处,但在孔子是否见过茶、喝过茶都不清楚,没有茶史记载的前提下,就将他包装成茶人,岂不可笑?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随便将不知之事说成知之,不仅不严肃,也是有违孔圣人为人处世原则的。

刘刚、樊云翘饮茶升天未见记载

相传东汉末年,上虞县令刘纲、樊云翘夫妇,一次到四明山旅游,发现此地风光如画,遂辞官隐居修道于此,后得道升天,今余姚梁弄镇境内的升仙桥,相传为他们夫妇升天之地。得道升天是神话传说,当代一些茶著说他们是饮茶得道升天,于是又成了东汉茶人,但据笔者了解,任何史籍未见相关记载,显然是当代人杜撰的。

诸葛亮茶事仅是传说

近年,云南尊三国诸葛亮为茶祖,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按理说,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诸葛亮曾亲自带兵在茶山作战,当地又多瘴气,他和将士饮茶或用茶都顺理成章,遗憾的是,茶史中并无任何记载。据陈景胜先生在 2010年第10期《茶博览•普洱茶与诸葛亮》一文介绍,目前能查到最早的记载是清道光年代的《普洱府志》,但记的是“旧传”、“相传”,可见诸葛亮茶事至多只是传说,不能作为学术依据。

至于当代有关诸葛亮茶事的传说,只是好事者的想象而已,笔者在下文对当代传说另有话说。

达摩无茶事记载,眼皮变茶树是神话

菩提达摩(Bodhidharma,?~ 536,另说532、528),通称达摩,意译为觉法。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从般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520~ 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到全国多处,到处以禅法教人。相传达摩修禅面壁九年,期间为了表示禅修的决心和毅力,他割下自己的眼皮,狠狠扔在地上,然后继续面壁修行。有趣的是,被他扔在地上的眼皮竟然长成一棵绿影婆娑、绿意盎然的树木。有人将此树说成是茶树,并把达摩封为中国禅茶始祖。众所周知,

眼皮变树木或茶树本身是神话,不能作为茶史依据,而茶史中也没有任何有关达摩的茶事记载。

当代传说的梅福、叶法善茶事是好事者想象的

2003年,笔者与杭州钱时霖先生合著《中华茶人诗描》,临安茶友发来资料,说汉代著名隐士梅福(约前44-约44),曾在临安九仙山隐居植茶,目前后裔在东天目山梅家村以植茶为生,其中一支从梅家村移居杭州西湖梅家坞,在那里培育出了稀世珍品龙井茶,并说有当地方志为证。似乎也顺理成章,但我们从未看到过梅福植茶及其它茶事,这位茶友又拿不出方志依据,只是当代为宣传当地茶文化而想象出来的传说而已,最终被我们否定。但当地一直在宣传梅福是植茶始祖,2011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临安)茶祖文化旅游节”,并把梅福植茶之事写进了 2011年出版的《临安县志》,此后,相关文章则以此为依据。

在 2012年8月中旬举办的第四届法门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大会论文集里有一篇《唐朝高道叶法善世家、排佛及涉茶考》,作者引用叶法善家乡浙江松阳当代关于他饮用家乡卯山茶养生的说法,将叶法善归入茶人行列。叶法善(616—720)字道元,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松阳)人。有摄养、占卜之术,历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睿宗时官鸿胪卿,封越国公。无病而终,享年105岁。熟悉茶史的人都知道,叶法善没有任何茶事记载。笔者与著名茶文化专家余悦先生交流此事,余先生表示,他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已在大会论文综述中提到此事。

当代关于茶史的传说多为杜撰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定名为“十年内乱”,实际影响不止十年)的人都知道,在那全国空前的“破四旧”的荒唐岁月里,任何关于历史的传说,都会被说成是“封、资、修”而受到无情打击和批判,轻则游街批斗,重则牢狱之灾,人们谈旧色变,没有人敢冒此风险。

历史其实是很容易遗忘的,比如今天说起“十年内乱”的荒唐事,很多人不会相信竟有此事。如果没有文字记载,民间很多口头传说在“十年内乱”期间基本断代,其破坏性比任何战争、天灾更厉害。如 1980年前后,一日本茶文化代表团到杭州品尝了龙井茶之后,希望能品尝瀑布仙茗。当时接待人员不知瀑布仙茗为何地名茶,查阅《茶经》后才知道产于余姚,而当地此茶早已失传,科技人员经过努力才恢复创新。

笔者因此想到,如今各地未见于史籍的所谓茶文化传说,都是当代好事者想象杜撰的,作为新编故事还可以,千万不要作为茶史和学术资料采信。

不要随便将历史名人贴上茶事标签

以上几例说明,一些人为了种种目的,随意将历史名人贴上茶事标签,虽然能蒙蔽普通读者,但认真、严谨的专家、学者不会轻易引用,而一旦披露出真相,效果会适得其反。笔者为此希望各地在宣传茶文化时,不要随便将历史名人

贴上茶事标签,不要混淆茶史,以免今人和后人笑话。如果这种现象得以蔓延,那么所有历史名人、尤其是茶产区的名人都可称为茶人了。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茶事达摩
达摩祖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茶事春秋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记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崂山茶事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抢注历史名人故里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合肥市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