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健美操运动员腹背力量影响的研究
2012-01-04邱建钢
邱建钢,刘 利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东华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2012 年6 月4 日第12 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在保加利亚索菲亚降下帷幕,中国健美操国家集训队在本次比赛中夺得7 个项目的4 枚金牌2 枚铜牌,并获得明年世界运动会所有项目的参赛入场卷,其中三人操再次蝉联世锦赛该项目的世界冠军,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
长久以来,竞技健美操训练方式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为主,但随着当代国际竞技水平竞争的日益激烈,运动成绩不完全取决于运动员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它的竞技特征表现为动作的难度与配合、动作形式的多样性与连贯性、运动负荷的高强度等[1]。其专项技术归根到一点就是专项所需要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是依靠专项身体素质为依托,但更重要的是依靠运动员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员身体姿势、肌肉用力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核心力量训练能改善运动员的控制力和维持平衡的能力,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预防运动损伤[2]。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它主要受神经支配能力、核心部位肌肉的支撑力量能力和呼吸与运动之间的配合等3 方面因素的影响[3],这也恰恰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理想目标不谋而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打破了传统力量训练模式,特别注重对那些躯干和骨盆周围深层小肌肉群的训练,也就是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因此该力量训练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锻炼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群,培养并提高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因此,增加“不稳定因素”就成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关键点,也是本研究实验部分的出发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家健美操集训队运动员车磊、陶乐、韩明哲、黎良发、刘田博、王子卓、胡邦达、寿旻超、李智、黄晋萱、邹琴、王雨寒、武俊强、马也,合计14 人,运动技术水平均为国际健将级。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实验法
1)实验的设计方法
本实验采用单组比较设计(又称自身对照实验):第一次施加处理因素为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第二次施加处理因素为核心稳定性训练。以两次结果的差值作为实验结果,具体公式:
(S=实验对象,IT=初次测量,EF=处理因素,FT=末次测量,C=产生的变化,R=实验结果,“∽”表示实验进程前后连接顺序,“-”表示减号)
为了检测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采用单组实验法。这时常规体能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就是实验中的两个处理因素(EF1 和EF2),健美操队就是被测对象(S)。在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过程中选定一段训练时间,在一段时间前进行一次测验叫初试(IT),在常规训练后,再进行一次测验叫末试(FT),将两次测验的结果予以比较,求出结果(C=FT-IT);把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改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一次,同样训练前后进行测量,求出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最后,将两方法产生的变化加以比较(C1-C2)得实验结果(R)。这样由其他混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前的一阶段(EF1)和后一阶段(EF2)是一样的。
2)实验阶段划分
本研究将国家健美操队平时的力量训练称为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在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过程中,从中截取12 周训练,采用双盲法,在此期间对训练加以观察并测量训练前后三大测评指标(具体指标后面有解释),配对T 检验前后变化。训练时间为2011 年7月—2011 年9 月。
经过7 周的假期休息,对健美操代表队进行为期12 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训练前后测量三大测评指标,配对T 检验前后变化。最后把两种训练方法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 检验。
根据核心区域肌肉群的特征,以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整个训练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总结王卫星教授多年训练实验经验,把核心稳定性训练按难易程度进行层次划分,把训练方法分成三种手段进行训练,每一阶段配以相应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手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是克服自重训练;第二阶段是不稳定器械训练;第三阶段是综合器械训练。三个阶段训练紧密相接,即上一阶段训练后指标是下一阶段训练前指标。每个阶段测量指标相同,以保证考核指标的准确性。训练实验的时间从2012 年2 月—2012 年4 月共12周。
3)训练的实施
本训练所有动作的选择设计都是根据竞技健美操的竞赛规则及技术特点设计,主要针对运动员的躯干力量和身体平衡控制方面进行训练。具体动作见下表:
表1 核心稳定性理论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实施过程表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经检验各项指标均P〉0.05,可以认为所测量各项指标服从正态分布。具体方法如下:1)12 周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前后,对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配对试验的T 检验。观察训练前后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检验训练效果;2)第一阶段克服自重训练,对训练前后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配对试验的T 检验。观察训练前后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检验训练效果;3)第二阶段不稳定器械训练,对第一阶段训练后各项指标和本阶段训练后所测各项指标进行配对试验的T 检验。观察训练前后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检验训练效果;4)第三阶段综合器械训练,对第二阶段训练后各项指标和本阶段训练后所测各项指标进行配对试验的T 检验。观察训练前后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检验训练效果;5)12 周完整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训练前后所测的各项指标(即第一阶段训练前测各项指标与第三阶段训练后测各项指标)进行配对试验的T 检验。观察训练前后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检验训练效果;6)将两种训练方法产生的变化加以比较(C1-C2)得实验结果(R)
1.2.3 测量法
1)背肌力的测定:受试者卧于桌子上,使脐部与桌缘齐平,一助手帮助固定小腿。受试者双手交叉置于头后,尽力上抬躯干使其高于桌面,记录持续时间,当受试者的躯干与桌面相平时停表[4];2)腹肌力的测定:受试者仰卧于垫上,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命令时,受试者躯干和双腿离开垫上,双手置于体前。测试者开始记时。当受试者躯干、双腿或双手有一个落地,即停表[4]。
2 研究结果
2.1 常规力量训练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验常规力量训练的效果,本研究在训练前后运用该项指标来评价训练后的效果,对所测的背肌力量、腹肌力量两项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配对T 检验。具体结果如下:
表2 K—S 检验结果
由表2 可以看出,力量素质的相伴概率均显著超过了小概率标准,可以认为实验组的14 名运动员在常规力量训练前后所测力量素质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表3 常规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力量素质各项指标比较检验结果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在健美操常规力量训练前后,P 值均小于0.01,运动员训练后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常规健美操力量训练有利于健美操运动员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的提高。可见,常规健美操力量训练对于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2.2 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训练所有动作的选择设计都是根据竞技健美操的竞赛规则及技术特点设计,主要针对运动员的躯干力量和身体平衡控制方面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本阶段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初级阶段。第一周主要针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练习,第二周主要针对运动员肌肉耐力和控制性练习,最后两周主要是在前两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练习,使运动员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具体实施见表4。
表4 第一阶段:稳定性及基础能力训练计划
2.2.2 第二阶段:本阶段是核心稳定性训练的适应性阶段,为更高级的练习打基础。第一周训练运动员肌肉力量控制和稳定控制能力,第二周训练运动员肌肉耐力和稳定控制能力,最后两周主要是在前两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练习,使运动员肌肉力量及控制能力提高。具体实施见表5。
2.2.3 第三阶段:此阶段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强化训练阶段,在前两阶段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器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本阶段训练依据运动员特点,有针对性训练,女运动员动作难度应减小。具体实施见表6。
表5 第二阶段:稳定性及适应能力训练计划
表6 第三阶段:稳定性强化训练计划
核心稳定训练也属于核心力量训练,它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不同,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属于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它对核心区肌肉的量力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训练也有着它的弊端。而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在非稳定状态下进行的稳定性力量训练,它对于核心区腰腹部位肌肉,甚至是核心部位的深层小肌肉都起着锻炼效果。因此,为了检验核心稳定性训练效果,本研究在训练实验前后运用该项指标测量来评价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后的力量效果。主要从背肌力量、腹肌力量两项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及配对T 检验。具体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K—S 检验结果
表8 第一阶段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力量素质各项指标比较检验结果
表9 K—S 检验结果
表10 第二阶段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力量素质各项指标比较检验结果
表11 K—S 检验结果
表12 第三阶段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力量素质各项指标比较检验结果
图1 整个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平衡控制各项指标分布图
由表7、9、11 可以看出,力量素质的相伴概率均显著超过了小概率标准,可以认为实验组的14 名运动员在三个阶段训练前后所测力量素质各项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通过表8、10、12 可以看出,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每一个阶段前后,P 值均小于0.01,运动员训练前后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图1 可以看出,在整个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运动员的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核心稳定性理论指导下的健美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的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也是一种力量训练,但它有别与传统的力量训练。它是在小负荷的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中,提高学生训练兴趣,有助于力量素质的提高。
2.3 常规力量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本实验经过两阶段、两种训练方法的训练实践研究,通过对运动员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测量,可以看出,前后训练效果差异显著。具体结果如表13 所示。
表13 常规力量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一览表
通过表13 可知,常规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运动员的静立平衡和腹部、背部的力量有一定作用;增强运动员腰腹力量的同时,核心稳定性训练有着常规力量训练不可比拟的优势,对运动员身体的平衡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效果要好于常规力量训练。
3 结论
3.1 通过训练前后的数据检验可以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指导下的健美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的提高,对背部和腹部力量有着显著效果(P〈0.01)。
3.2 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指导下的健美操训练,对实验的运动员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主要原因是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也是一种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训练内容、方式进行合理的训练设计,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背肌力量和腹肌力量。
3.3 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在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常规力量训练中针对平衡控制能力训练相对不足的弊端。
4 建议
4.1 核心稳定性训练必须制定有效的、专门的训练计划,长期坚持,自始自终。短期训练效果不明显。
4.2 在高水平健美操训练中,要密切结合运动员和训练的实际情况,更新训练观念,对核心稳定性训练深入研究,不断提升训练的难度和负荷,并广泛推广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的应用,进而促进高校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训练质量和效果地提高。
[1]懂丽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及方法之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李建英,等.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固势—撒放阶段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68-71.
[3]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9.
[4]李浩,陈仁伟.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
[6]Paul Fredianl.Power sculpt for women[M].LONDON:Hatherleigh Press.2005.
[7]蔡颖敏,邱建钢.健身球——形体塑造与瘦身训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8]邱建钢.健美操运动技术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