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难攻坚逆势奋进

2012-01-02

浙江人大 2012年8期
关键词:浙江全省企业

克难攻坚逆势奋进

/程 灏

上半年,针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年初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低开的形势,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逆势奋进,主要经济指标触底企稳迹象较为明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企稳趋升、稳中有进的态势。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运行增速放缓。

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浙江上下振奋精神,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四大建设”、“五大统筹”和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企稳趋升、稳中有进的态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全年有望实现‘低开稳走向上’的态势,经过全省上下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完成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2年7月25日,在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时,夏宝龙省长的话掷地有声。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半年报引人关注。

有效投资,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钱塘江入海口,建设中的嘉绍跨海大桥,桥墩林立、主塔入云,这座主桥连续长度最长、桥面最宽的世界第一多塔斜拉桥将于年底正式贯通;

杭州火车东站枢纽工地,7万多吨的钢结构建筑已初具雏形,似钱江潮涌,又如雄鹰展翅;

…………

“凡是能在浙江落户的好项目,一个都不能跑掉。”打开浙江经济半年报,有关投入的数据给人信心: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7568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也分别高于广东、山东、江苏13.8、3.5和3.3个百分点。

扩大有效投资,正成为浙江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

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28.5%,占投资总额的63.7%,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7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9%。1—6月,浙商回归注册企业占全省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逐月上升,分别为3.8%、6.9%、10.9%、11%、12.6%和13.1%。

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中之重,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年度计划和省重点建设投资计划,抓住国家审批项目提速的有利时机,加快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加快项目投产见效。“三个千亿”工程投资11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1.3%。

上半年央企合作项目新增到位资金4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54个。

抓实体、兴实体、强实体

浙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浙江各级政府坚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引导各地把工作重心放到抓实体、兴实体、强实体上来。

尽管遭遇春季低温阴雨寡照以及梅雨季节普降暴雨的影响,但上半年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和蔬菜播种面积与2011年基本持平,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1%,肉类、禽蛋产量分别增长4.4%和5.6%。

在杭州大江东新城,原临江工业园区、江东工业园区、杭州空港经济区和前进工业园区在被整合到一个新平台后,发展优势成倍放大,东风裕隆、中国南车等一批大企业带着数十亿元资金相继落户。

据介绍,到“十二五”期末,大江东新城工业经济总量将突破1500亿元,远期目标是再造一个“杭州工业”。

大江东新城仅是全省推动工业提速增效的一个缩影。上半年,全省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投资增长17.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2%,分别高于2011年全年4.3个和5.2个百分点。工业止跌趋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和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个和0.3个百分点。

在浙江富润印染有限公司车间内,6台从荷兰引进、每台价值26.8万欧元的新型圆网机,替代了原先的斜板机。“圆网机投用后,年产值将从6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公司副经理蒋国庆介绍,2012年度公司排定的淘汰落后产能共达1395万米,生产线上工人可减少30余人。

在浙江,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力度正不断加大。上半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5万吨、印染6.4亿米、制革464万张、铅蓄电池197万千伏安时,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0.7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以上,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最好态势,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实现时间过半、减排任务过半。

相关链接

数字浙江

2012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15790.4亿元,增长7.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95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57.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92.7%。

固定资产投资7568亿元,同比增长23.9%,比一季度加快6.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外贸出口1056.5亿美元,增长5.2%,5、6月当月外贸出口额分别达206亿美元和198亿美元,均为同期历史高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2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412元,分别增长11.7%和1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6.5万亿元和5.7万亿元,分别增长7.4%和11.9%。

咬住出口增长目标不动摇

奥运的“集结号”已吹响,全球的目光都将聚焦到伦敦。这自然少不了“浙江制造”的身影。

“光是伦敦奥运会的旗帜,我们就做了大大小小总共约5000万面。在伦敦奥运会上飘扬的各国国旗中,每10面旗中就有2面是由我们生产的。”浙江省武义县的旗帜生产商金氏实业公司总经理吕珠园自豪地说。

虽然今年国际经济不景气,但上半年全省仍紧紧咬住年初确定的外贸出口10%增长目标不动摇,大力支持企业巩固和拓展市场。

通过全面落实国家稳定出口的各项措施,加大财税、金融等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外贸发展资金等政策,鼓励企业千方百计保客户、争市场、抢订单;支持自主品牌和服务贸易出口,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工程承包等方式“走出去”,带动省内机电设备、零部件和半成品出口,积极扩大重要资源进口。

上半年,全省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增幅分别高于上海、江苏、山东2.5、1.1和3.6个百分点。尤其是加大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非洲、东盟、拉美出口分别增长20.6%、10.4%和10.7%。

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民营企业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形势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出口增速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4.3和0.6个百分点。

以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2012年7月11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后不到一个星期,全省65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云集临安青山湖,共赴“城”“企”对接大会。

借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东风,怀着打造中国版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的理想,青山湖科技城欲将来自国内外的大企业研发机构揽进怀中。

而在杭州市文一西路,另一个着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极核——未来科技城也铺开了建设新篇。

“双城”的打造,寄托着浙江的期盼: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现代农业园区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周林妹 摄

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合理、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研究采取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新设立50亿元创新强省财政专项资金,今年安排10亿元,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7.8%,新产品产值率21.6%,提高1个百分点。

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改”以来第一个金融服务聚集区——瓯海金融综合服务区正在紧张筹备中。

浙江民间资本向来丰裕,然而“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却一直存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发展,浙江一直不遗余力。

积极争取并获批设立国家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逐项分解落实12项主要任务,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敢为人先的浙江又在金融改革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也必将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推进山海联动和城乡统筹

作为舟山建设“国际物流岛”的重要工程之一,金塘大浦口码头的二期阶段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计划在3年内建设2个10万吨级和1个7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建成后码头年吞吐能力可达250万标准箱。

包括金塘大浦口码头在内,一批海洋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在加快推进,集疏运网络和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正进一步完善。上半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6.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72.9万标箱,分别增长9.1%和13.6%。海洋经济示范区,正成为浙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推动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研究部署山区发展工作,制定实施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和发展规划,推进湖州、衢州、丽水山区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谋划建设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

上半年,全省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391个,到位资金220亿元。深入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全面部署实施新一轮扶贫工作,将扶贫标准由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提高到4600元,完成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异地搬迁3.2万人。

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制定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纲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中心镇建设发展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全面完成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上半年启动村庄整治建设3561个。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

不久前,庆元县屏都镇坑里村村民方亚军领到了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顺利进入县城一家企业上班,收入比在家务农时多了不少。在庆元,通过县里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像方亚军这样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已达数百人。

宁波一位白血病孩子的妈妈王女士近日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老家新农合儿童大病报销比例已接近90%,这一政策给她又多了份信心与希望。

这些令人欣慰的故事背后,是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系列举措的出台和落实。上半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达71.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浙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民生答卷。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引导和帮助21.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3.9万,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5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标准提高226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8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482元。

积极解决住房、就学、就医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8万套,开工改造建设农房22万户;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标准从每生每年350元提高到750元;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31个县(市、区)的132家县级公立医院启动实施综合改革。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药用胶囊铬超标等事件,大张旗鼓地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11.5%和21.2%。

上图:我省医疗卫生事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下图: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图为某专业从事三维空间概念研究的实验室。

改善发展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80708890”,海宁市的不少企业老总对这个号码耳熟能详。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政策上有不明白的、工作中需要协调什么事情,只需拿起电话就能及时获得政府帮助。海宁当地干部说:“支持企业是工作,服务企业是义务。”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地坚持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提振企业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努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一批海洋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紧张建设中。

新春伊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全省5万多家企业走访调研。

“批管分离”、“模拟审批”、“一站式服务”,全省各地服务企业新招迭出。

衢州大力整治干部“庸、懒、散”现象,打造“流程最优、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四最”发展环境,力争变欠发达的内陆山区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仙居县开辟“高速绿色审批通道”,刚刚落户开发区的浙江飞利富科技有限公司从拿到土地使用权到开工建设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企业负责人很满意:“跟当初招商承诺的一模一样!”

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四减少”为核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省级各部门真放权放实权。目前,已下放给舟山市、义乌市省级行政审批及管理事项400项和357项,研究制订对所有市县进一步下放省级管理权限的意见,初步梳理拟下放权限423项,占省级部门现有管理权限的44.5%。

慈溪市观海卫镇的顺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做洗衣机的小微企业。这些天,公司总经理范凯辉正逐条对照宁波市政府新出台的政策,看看自己的企业能享受多少实惠。

上半年,通过强化对企业的帮扶服务,浙江省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2114个,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还强化重大项目、重点建设用地保障,实施用地计划差别化管理,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全省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8.5万亩;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携手共渡难关。

摄影 蔡荣章

相关链接

2012年下半年省政府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咬住年初目标不动摇,着力强工业兴实体、抓市场促外贸、抓投资增后劲、稳农业保供给。一是全力以赴推动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想方设法稳定和扩大出口。三是着力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四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二.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大规模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加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

三.下大力气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加快推进富民惠民各项工作,着力办好十个方面实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工作。三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四.全面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紧紧围绕解决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务求在优化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以“四减少”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以“解四难”为重点,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水平。三是以规范行为、提升效能为重点,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运行机制。

——摘自《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猜你喜欢

浙江全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