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千门万户中
2012-01-02
春在千门万户中
/冯 源
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在新一轮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浙江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发展文化产业,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
浙江自古人文地,有人做过统计,自东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家中,浙籍文人就占到六分之一,唐诗之路、南戏源头、浙派山水……留下了灿然的文化财富。
而在新一轮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浙江同样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
转型:从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
影视动漫和舞台歌舞剧在许多人心目中可谓“风马牛不相及”,而在2011年“六一”期间,由浙江中南卡通影视有限公司和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大型动漫歌舞剧《魔幻仙踪》却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中南卡通总经理沈玉良说,进军舞台剧是企业完善动漫产业链的一着新棋。
中南卡通母公司是和钢筋水泥打交道的浙江中南集团。2003年,集团决定转向动漫产业,许多人都不理解这种“烧钱”的行为,但董事长吴建荣认得准:“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转型已成必然,难道我们永远只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低端角色吗?我就是要搞一个依托智力的高回报无烟工业。”
8年努力,中南卡通原创了12大题材、24部精品、近4万分钟动画片,动漫作品出口多年占全国出口80%以上,进入到近7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南卡通已拥有63项专利、481个商标、220多个版权,企业已经从单一动画片制作,向文具、服饰、玩具、歌舞剧等衍生产品立体开发延伸。
在去年“五一”前后举行的2011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上,义乌创意园的46家入园企业共实现设计、经贸洽谈意向订单150多笔、300余万元。义乌工商学院院长、义乌创意园管理中心主任王珉介绍说,义乌创意园的目标就是“为5%而努力”。“义乌是全球小商品集聚地,有170万种小商品。我们做过推算,每一种小商品通过创意只要能增加5%的附加值,加起来就相当于新建了一座国际商贸城。去年义乌创意园已经实现创意产值4600余万元。”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运用创意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正成为浙江经济转型的新课题。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说,浙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绝对不能忽视文化的力量和文化产业的作用。
据统计,2010年浙江文创产业增加值已逼近1000亿元。浙江将用3年时间重点培育20个文化产业园区和20家文化上市企业,到2015年,浙江将争取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逾1800亿元,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关链接
坚持文化惠民 促进文化发展
3月29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副省长郑继伟作的关于促进文化发展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累计支出294.3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59%,尤其是农村文化投入增幅明显,目前已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全覆盖。
我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1%。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和文体产品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持续发展,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体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10多家国有文化集团的规模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同时,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全省21家出版单位、79家发行单位全面完成转企任务。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报告同时提出,全省文化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报告时提出,文化工作要面向大众、面向未来,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公民的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同时文化建设要注重实效,不要走形式。
改革:以体制活力释放创新动力
在中国广电业界,有一个著名的“华数现象”:从地方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机构起步的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不但可以给杭州市民提供公共信息、财经证券、教育、游戏娱乐、商务、政务、支付、彩票、投票等9大类130多项互动电视服务,还将服务对象扩展到浙江全省以及25个省份120多个城市的3000多万用户,并构建起包含互动电视、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三大领域,涉及内容、技术、应用三方面服务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三网融合”业态的领头羊。
华数集团副总裁郑晓林回顾说,从起步伊始,华数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构建创新载体,较彻底地完成了体制改革,建立了扁平的决策体系。“华数的发展路线就是不断解放思想,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机制创新,激发出不竭的文化创造力。”
2010年5月,浙江话剧团与其余两家省属文艺院团一起首批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总经理王文龙说,面对改制后的诸多挑战,他们在组织构架、用人机制、薪酬体系、规章制度上都有创新,2010年的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同比均增长20%以上。“我们现在既在推出一系列轻松浪漫的都市题材作品,也在研究创作一批主旋律的话剧新品。”
精品力作是弘扬先进文化、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载体。2005年起浙江就在全国较早启动了文化精品工程,它的创新在于重点资助前期剧本创作,从而扶持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精品潜质的创作项目。这项制度目前已经投入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扶持了5批100余个创作项目,《十万人家》、《超强台风》、《东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1921》等一系列近年来热播浙产影视作品都是精品工程的扶持对象。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浙江作为改革综合试点省,率先起步,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出版发行单位转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管办分离、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
郑继伟副省长作关于促进文化发展情况的报告。
民生:文化惠民和文化自觉的“交响”
父母都会在儿童节给孩子准备礼物,浙江美术馆的50多名小观众在2011年的6月1日则给父母带来了自己画的小礼物。这场“感恩六一”活动是浙江美术馆举行的美术公益活动——“美术阳光行动”的一部分。
而从2009年8月开馆以来,浙江美术馆累计举办了80多场画展,同样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了观众与黄宾虹、吴冠中、米罗等中外大师的“零门槛”接触。对此,馆长马锋辉表示:“美术馆应该真正是人民大众广泛参与和充分享用的艺术殿堂。”
2011年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浙江图书馆一楼的文澜演讲厅里人头攒动,他们都是来听2010年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陆春祥主讲的第455期“文澜讲坛”“阅读是为了活着——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行动”的。
9年时间,这个讲坛累计听众10万人次,上座率始终在95%以上。王蒙、麦家、刘震云、赖声川等文化界名人都曾登上讲坛,担任讲师。馆长应长兴表示,2002年推出这个讲坛时就是为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开放、自由、免费、平等。“这是浙图一直追求的理想,也是我心里唯一的一杆秤。”
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是浙江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五年来,浙江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注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加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文化供给,创新服务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政府文化惠民激活了全社会的文化自觉。2011年端午节,嵊州市最大的民间越剧剧团群艺越剧团在温岭市的两个乡镇连演了5天大戏,团长石国荣告诉记者:“现在农民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角角落落都有越剧观众。”在这个“越剧之乡”,100多个民营剧团活跃在长三角各地,年演出3万多场,年收入逾1亿元。
名列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长兴百叶龙,也已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全新路子。它参加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上海世博会上连演五天。目前,浙江入选前三批“国遗”名单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包括龙泉青瓷、湖州湖笔、东阳木雕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了生产性传承。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素养的内在因素。”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强调,浙江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努力改善文化民生,要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