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模式研究*

2012-01-02余子义张园

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普通高校体育运动

余 超 熊 玲 余子义 张园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体育课部 十堰 442002)

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模式研究*

余 超1熊 玲1余子义1张园1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体育课部 十堰 442002)

通过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应用现代管理学理论,设计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高校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活动形式——体育课及运动训练、早锻炼、运动会及运动竞赛、体育社团活动、自我锻炼——建立相应的子系统,并根据五个子系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对这五个子系统科学管理,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总目标。

阳光体育运动;普通高校;管理模式

1 引言

2007年4月2 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北京全面启动,随后全国大、中、小学的“阳光体育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建立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长效保障机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氛围和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大工程,涉及高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活动中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管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高校 “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是高校体育工作管理者的重要命题。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北省教育厅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经验材料汇编》中51所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及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论文等文献数十篇。

2.2.2 系统分析法

通过分析,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以学生活动形式分解成五个组成部分,并研究各个部分应如何管理来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目标。

2.2.3 访谈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访问了湖北省10所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者及管理学方面的专家,获取他们对本课题的意见及建议,为本课题提供依据。

3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现状分析

3.1 缺乏适应“阳光体育运动”自身规律的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模式:一是行政管理模式,即管理者凭自己的经验,行使学校赋予的权力的命令式模式;二是外控型管理模式,即管理者用制度、目标等控制指标管理学生的方式[1]。这样的管理模式所考虑的是管理者如何执行本职能部门上级领导的命令,以部门职能安排相应任务,再以隶属关系从上到下进行落实。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校性的系统工程,许多管理的内容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管理工作从内容、环境、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等都和其它管理内容存在着很大差异。现代管理学认为: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2]。因此,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建立起适应“阳光体育运动”自身规律的科学管理模式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任务。

图1

3.2 管理指导思想不明确,对学校体育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划分、界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层次没有统一认识。

现行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系统是依据职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下设体育部、学工处、团委、各院系等相关分管单位(如图1),最后到学生,各部门按各自职能从上到下开展活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看似各部门职责清晰,然而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是身处管理末端的学生,却看不清谁主管,遇到问题不知道去找谁。比如,院系组织运动竞赛,必然向本单位上级主管层层上报,然后由院系出面向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提供相应服务,运作起来相当繁琐。这样的模式下各职能部门工作缺乏主动性,被动地等待问题,在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状况,极易挫伤活动组织者的积极性。

3.3 注重阶段性的活动,缺乏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高校目前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主要是以运动竞赛为纽带的组织形式,活动的开展是以竞赛为中心,每年在计划中列几项竞赛内容,然后落实承办,按预定时间运动会或运动竞赛由组织单位组织举办,由组委会协调各部门关系,这样的活动确实带动了一部分学生的锻炼热情,但是这种活动是阶段性的,参与人数也不是很多,针对的也是在某些项目上表现比较突出的人群。“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基础的,系统性的工程[3],重在参与活动人数的广泛性和与之相适应的长效保障机制。因此如果把各种大型体育竞赛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全部内容,而忽视了活动本身的目标——建立长效保证机制,“阳光体育运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设计及实施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文件精神,其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实现这项活动的主体。因此,高校在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建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必须是适应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特点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为中心任务,工作的目标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管理模式也应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此外,日常课程中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收集过程性数据,包括平时测试分数、资料查阅情况以及教师发布内容完成情况等;在课堂中教师记录学生上课表现,工作台整理情况等,共占课程评价的30%。新的评价机制降低了最终考试成绩在总体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更多的是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4.1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设计

管理模式是指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指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规范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即:管理模式=理念+系统+方法(ISO模型)。

图2

在“阳光体育运动”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主体,因此,在管理系统设计时应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作为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通过高校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活动形式,建立相应的子系统,通过对每个系统的管理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总目标。通过归纳分析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主要通过五个子体统来实现(如图 2),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通过对这五个子系统科学的运用管理学中的系统模式进行管理,即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实行互动式管理[2],这样才能调动管理者和执行者的积极性,为“阳光育运动”建立起长效的保障机制。

4.2 管理模式的实施

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各子系统所承担的任务、目标各有不同,在管理的方法上也各不相同。

4.2.1 对体育课、运动训练管理的落实

体育课和运动训练,管理部门是高校的体育部,管理者是教师。

4.2.1.1 对体育课的管理

体育课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的意识教育,重视学生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传授学生科学锻炼方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高相应体育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开设不同的项目供学生进行选择,达到“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的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4],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4.2.1.2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高校体育活动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提高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加强运动队梯队建设,针对一般锻炼人群、具有一定专项基础人群和校运动队建立不同的教学管理机制,好的运动队能很好的传播校园体育文化,队员也是每个专项在学生所在院系的领头人。

4.2.2 早锻炼管理

早锻炼作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早锻炼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普通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中谈到早锻炼管理的高校只有3所,在走访过程中,早锻炼在高校开展的情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组织管理困难。目前早锻炼主要落实在学生工作部或者公体部和辅导员相配合,有的采用辅导员点名,也有的采用刷卡控制。由于早锻炼在教师工作时间以外,辅导员点名的方法给辅导员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另外早锻炼大量时间浪费在组织管理上,达不到较好效果;刷卡管理见物不见人,采用定点刷卡的形式时学生代替刷卡的现象使早锻炼流于形式。

传统管理的管理系统,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首先编入一个班直至毕业。学生文化体育活动管理是落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具有职能的体育部及辅导员的身上,而现在高校实行学分制,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早锻炼起点在学生生活的社区,“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只需要落实早锻炼主管部门——体育部或学生工作处,然后,把负责社区管理的宿管中心,协调进入早锻炼管理系统,在系统主管部门的安排下,督促学生早锻炼时间离开宿舍,并对学生离开宿舍情况进行统计,学生离开宿舍后自己选择锻炼方式,学校体育部加以引导,并提供相应的设施保证,辅导员通过管理班级宿舍分部进行统计考核,主管部门掌握一手的出勤资料,制定相应制度,对早锻炼予以评价、表彰。

4.2.3 校运动会和运动竞赛活动管理

校运动会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具有比较成熟的系统,但是传统的运动会是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参与的人群涉及面太窄,“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广泛参与。因此,运动会的设计应以广泛参与为目标,趣味运动与竞技运动相结合,把参与人数较多,难度较小,通过团队练习就可以取得成绩的项目纳入到运动会,比如齐心协力、时代列车等游戏项目。做好运动会前期宣传,将竞赛规程在运动会前较早下达,通过围绕运动会各院系开展的训练、选拔掀起学生锻炼的热潮,有效带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高校运动竞赛主要是指学校计划内的各单项赛事,比如,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应分流体育活动的工作,将各种赛事落实承办单位,在谁承办谁主管的原则下,对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提出管理要求,落实管理层次,在职能部门的管理内容下,服从活动内容要求,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4.2.4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管理

学分制下学生的班级概念相对淡化,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减少,而以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为纽带形成的各单项体育运动的学生社团和学生会体育部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归属集体。对于学生社团做好管理就是合理的引导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管理的模式应是“管理+服务”的模式。

为了让学生身心愉悦投入到社团的活动中,就应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简化学生办事程序,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体育部应建立专业的教师服务团队,服务于学生社团,并对体育教师服务社团工作明确相应的工作量。社团每学期或年度上交活动计划到学生社团主管部门。“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赋予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的权力,由社团管理部门根据社团计划需要的条件,对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服务的要求,避免学生在开展一项活动时在各职能部门来回跑的现象。

4.2.5 对高校学生自我锻炼的管理

学生自我锻炼是指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觉、主动的活动,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着力营造的一种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学生自我锻炼首先是从对体育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因此,应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积极引导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建立起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知识传播平台,体育职能部门应把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加以研究;将课堂、校内广播、网络宣传等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的自我锻炼是需要相应的环境、设施支撑的,高校应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要认真研究不同学生人群的活动规律,让各项服务和设施更贴近学生生活,除体育课堂设施外的户外健身设施应合理布局,尽量安装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周围,方便学生锻炼活动。人性化的服务和贴近生活的条件设施,必将为学生自我锻炼产生强大动力。

5 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关系到民族生命力的战略举措,它不仅能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还将为中华民族永葆旺盛生命力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是青少年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是青少年人生道路上学校与社会的接点,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领导层的重视对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类高校应从关注青少年未来的高度出发,“以人为本”展开科学的管理,着力建立一套适应本校特点具有长效机制的管理模式,实现“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的发展。

1 黄洁、高志华.论“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黑河学刊,2001(09)

2 孙琦.GE管理模式[M].北京:人大出版社,2005

3 鲁飞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阳光体育工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4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2006

5 赵东平等.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化问题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The Management Mode Research o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Sunny Sport”

YU Chao,et al.
(P.E. department of Hubei,Shiyan,Hubei,442002,China)

By analysis the "Sun Sport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esig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 core by applica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Establishment five subsyst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unny Sport——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sports training、 morning exercises、games and sport competitions、sports club activities、 self-exercise,desig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program by applica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subsystems.The overall goal of Sunny Sport is implemented by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the five subsystems.

sunny sport;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nagement mode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编号:2011B055。

余超(196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普通高校体育运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体育运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呆呆和朵朵(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