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元之父”的猛药

2012-01-01郝愿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1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他在1961年发表学术论文,为三十多年后的欧元问世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获称“欧元之父”。
  因为思想超前,蒙代尔常年游离于主流之外。他的前卫学说即使学术界也难以接受,更何况普罗众生。如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之父”再次受到责难。
  79岁的蒙代尔对此不以为然,还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开出“猛药”:欧洲不但要坚持统一货币,更要建立政治统一的“欧罗巴合众国”;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应当实行固定汇率,并以此为基础发行全球流通的“世界货币”。
  
  领先时代的研究
  “主权与货币有必然联系吗?一个国家非得拥有其专属货币吗?”怀着这样的疑问,蒙代尔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浮动汇率和资本高度流动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要了解蒙代尔研究的独创超前性,不得不谈到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种货币体系确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在该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汇率制。除了美国和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国际间资本流动受到严格控制。
  早在那个年代,蒙代尔就似乎预见到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资本跨越国界流动,汇率浮动变化。他着手研究,这样的变化将怎样影响各国经济政策。如今,这是几乎所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当年却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候,全世界都实行固定汇率制,罕见跨国资本流动,蒙代尔的研究似乎毫无现实意义。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因美元危机和美国经济危机频发而终结。之后,世界进入一个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参半的时代,资本跨国流动已成现实。蒙代尔因为其颇具先见的研究,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学的先行者。
  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阐述“最优货币区”理论,探讨不同国家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条件。他认为,在满足劳动力等多重因素自由流动的“最优货币区”,发行统一货币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他的学说为欧元诞生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与理论标准尚有差距,欧洲在蒙代尔看来仍然最有希望成为“最优货币区”。他因此成为欧元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迟来的诺贝尔奖
  正统经济学家发觉他的理论艰涩难懂,或者他们压根就不认为这值得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顾问、蒙代尔的学生迈克尔•穆萨则认为,蒙代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不因循守旧,总以局外人的视角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一度银发披肩,终日以酒为伴。他在意大利锡耶纳乡间的一座古堡度过大部分时间。这是他上世纪60年代低价买下的产业,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甚至不通水电。自由派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毫不掩饰对蒙代尔的轻蔑,嘲笑他在锡耶纳的古堡是“摇摇欲坠、几乎无法居住的别墅”,而他在此举办的会议也总是止步于“寻常学术界之外”。
  1999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蒙代尔,肯定他所做的有关国际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不同寻常却近乎先知般准确的预言”。无愧其“欧元之父”的美称,蒙代尔选择以欧元支取近一百万美元的奖金。他把大部分奖金用于修缮锡耶纳的住宅,为年幼的儿子买了一匹矮马,其余的钱全部存入欧元账户。
  颁奖典礼后的晚宴上,被《经济学人》周刊誉为“伟大怪人”的蒙代尔再次做出惊人之举,当场献唱歌星弗兰克•辛纳特拉的名作《我自己的方式》(My Way):
  我曾背负不能承受之重,
  但自始至终,就算充满疑惑,
  我还是克服困难战胜了它。
  我挺直身躯,勇敢面对,
  用我自己的方式
  ……
  这样的歌词,正是数十年来蒙代尔不顾旁人非wI6ZdFDZsaHzCzqMo33lbA==议、坚持学术探索的写照。此时,距离他最早提出理论已过去近四十年,欧元也投入使用。一直领先时代的蒙代尔,终于等到时代追上了自己。
  
  “香槟开得太早”
  每当欧元有难,蒙代尔这个“欧洲统一货币之父”总脱不了干系,其有关理论也会遭到批判。欧债危机肆虐而起,欧洲统一货币的可行性再次遭到责难。
  批评者认为,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学说过于理想化。根据蒙代尔的理论,欧元区无论劳动流动性还是工资市场化程度均不达标,只是一个妥协的“最优货币区”。在这种“次优货币区”强行统一货币,为如今的欧债危机埋下了导火索,终结欧元或许是惟一出路。
  蒙代尔则坚持,欧元无罪,错在爆发债务危机的欧元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错在欧元区政治经济统一的步伐太过缓慢。
  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之后,与德国等富裕成员国的收入水平差距不小。然而,希腊不扎扎实实发展经济,却扩大社会福利覆盖范围,加重政府支出负担。“希腊政府只有消费啤酒的收入,却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香槟,”蒙代尔打比方说,怎能不引发债务危机?
  因此,欧债危机的出路不是欧元的终结,而是受危机冲击的成员国紧缩支出、力图发展,切实提高欧元的“含金量”。他为此开出短期“药方”:希腊等国必须实行紧缩财政政策,“为政府财政支出设置上限,缩小社会福利和养老保险的规模,提高退休年龄至65岁、67岁甚至70岁。”
  此外,还应有选择地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修改劳动法,允许雇主自由地解雇或聘用劳动者,从而增加更多就业岗位。
  
  “欧罗巴合众国”
  欧元何去何从?
  一贯思想超前的蒙代尔早为其准备好了中期和长远发展规划。
  在货币政策高度统一的欧元区,各国政府却享有独立的财政政策。结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令整个欧元区对过度开支的成员国无能为力。
  在拥有独立货币的国家,政府过度开支会引发针对本币贬值的各种投机行为,进而逼迫该国改善财政状况。希腊等欧元国家却不同,虽然其政府开支已经超过纳税收入,但不会以货币贬值的形式体现,因为它们所使用的统一货币币值由欧元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在德国等运行稳健的成员国经济支撑下,希腊等国依然大肆举债花钱,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爆发。
  他主张,欧元区整合各国公共债务,发行“欧元区债务”。在这一机制约束下,各成员国仍能自行举债,并按其在“欧元区债务”中所占比例支付利息。
  同时,成员国财政预算应接受严格监督,任何过度开支的政府将遭到惩罚。德国总理安格尔•默克尔所建议的,对违反规定的政府,应剥夺其投票权。
  以此为基础,欧洲将最终建成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罗巴合众国”,而欧元则是其惟一流通货币。在蒙代尔看来,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洲才是真正的“最佳货币区”。
  
  统一货币的天下
  “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尚未被接受,蒙代尔又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猛药——发行全球流通的“世界货币”。
  蒙代尔相信,汇率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汇率的重大波动,尤其是美元和欧元间汇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害无益,造成全球经济不稳定。”
  为避免汇率波动造成世界经济的无谓损失,他主张国际货币体系恢复固定汇率制,“这种固定汇率体系将锁定美元对欧元汇率”。他预言,如果美元和欧元实行固定汇率制,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当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部产出的40%。
  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世界主要货币也将被纳入同一体系,彼此锁定汇率。下一步,依照蒙代尔的理论,自然是在全世界这个“最优货币区”内发行全球流通的统一货币。
  蒙代尔的各种观点中,“世界货币”的构想最难以为人接受。惟有让各国牺牲主权,成立一个一统全球的“世界政府”,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央行”、发行“世界货币”,这不是海市蜃楼是什么?
  蒙代尔却不买账。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在他看来,政治为经济利益最大化让步理所当然。“没有世界政府,难道就不谈世界和平吗?”他承认,“有一个世界政府,发行世界货币确实容易许多,但这不是必要条件。”
  他心中理想的货币体系之下,由一个国际货币理事会掌管全球储备,发行全球流通的统一货币。“以这种方法管理的统一货币能保持合理的币值稳定,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有效发展做贡献。”
  然而,即使蒙代尔也难以预见,国际货币体系究竟能否以及何时能实现这“天下大同”的构想。当初,被问到欧洲统一货币何时会成为现实,蒙代尔会回答:“3个星期。”结果,直到30多年后,欧元才最终问世。